穴位注射对铂类化疗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2022-10-15邓大一何滔滔
邓大一,何滔滔,赵 林*
(1.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800;2.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800)
许多恶性肿瘤发现时已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1],只能选择化疗或者放疗治疗,但化疗在杀死癌性细胞的同时也会对人体正常的细胞、器官、组织带来伤害[2],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目前,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是市面上常见的细胞毒类药物之一,对消化道肿瘤,尤其是大肠癌有较好的疗效[3]。奥沙利铂易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如针扎样、蚁走感、瘙痒、发烫等感觉,急性期会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4],多于化疗后24 h内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化疗进程及康复。临床常用甲钴胺营养神经减轻症状,维生素E保护细胞膜、核苷酸类促进细胞生成[5]。中医将周围神经病变归为“痹病”范畴[6],主要因气血亏虚、肠道吸收不利、筋络难以濡养导致感觉障碍、手足麻木,治疗以去麻通络、活血化瘀、益气通阳为主。本研究将温经和血通痹方与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使用,探讨奥沙利铂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神经毒性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评分(NSS)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采用奥沙利铂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22~70岁,平均(48.24±10.32)岁;病程1~10年,平均(4.82±2.01)年;原发疾病:结肠癌22例,胃癌3例,直肠癌27例,其他4例。治疗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3~72岁,平均(49.36±9.12)岁;病程2~12年,平均(5.22±1.98)年;原发疾病:结肠癌23例,胃癌2例,直肠癌26例,其他5例。2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者;2)化疗后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者;3)生存时间≥6个月者;4)化疗前经检查符合化疗标准;5)患者能耐受,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因糖尿病或脑外伤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者;2)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接受过其他化疗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者;4)伴有精神系统疾病无法配合者;5)年龄≥80岁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在化疗3次后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手三里[7],经过严格消毒后,抽取甲钴胺注射液1 mL(国药准字H20044627)对单侧足三里注射0.5 mL,之后再将另外的0.5 mL注射在手三里上,拔针后轻轻按压2 min,隔天注射1次。
1.3.2 治疗组 全程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温经和血通痹方[8]治疗,温经和血通痹方方药组成:当归20 g,黄芪20 g,生艾叶20 g,伸筋草20 g,川芎15 g,甘草8 g,桂枝15 g,白芍10 g,红花10 g,细辛6 g,干姜10 g,鸡血藤15 g,制乳香20 g,水煎至每包200 mL,每日1剂,早晚各1次口服。再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隔天1次。2组均规律治疗1个月,之后观察其疗效。
1.4 观察指标
1)2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根据WHO抗癌药物致周围神经毒性专用标准进行分级[9]。0级:正常;1级:肌腱反射减退,轻度感觉异常;2级:中度感觉异常,轻度无力,但不影响正常活动;3级:肌腱感觉明显异常影响四肢活动,严重者可使运动功能障碍;4级:完全瘫痪。2)NSS评分:患者下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2分,有乏力感为1分,无感觉为0分;以上症状在足部为2分,在小腿为1分,在其他地方为0分;以上症状在白天出现为0分,白天晚上均出现为1分,夜晚加重为2分;坐位能减轻不适为0分,站位减轻不适为1分,走路减轻不适为2分。分数越高,神经系统症状越明显[10]。3)神经传导速度:使用神经肌电图仪测量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SNCV)及运动神经(MNCV)传导速度的变化[11]。4)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12]。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并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n = 56) m·s-1
表1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n = 56) m·s-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MNCV正中神经 MNCV腓总神经 SNCV正中神经 SNCV腓总神经治疗组 治疗前 42.14±4.12 35.41±4.38 36.58±5.02 32.69±4.26治疗后 52.08±4.26#△ 46.18±4.27#△ 48.23±4.78#△ 45.38±5.21#△对照组 治疗前 41.87±4.13 35.62±4.21 37.06±5.10 32.72±4.32治疗后 47.24±4.17# 40.08±4.31# 41.34±4.83# 38.24±5.08#
2.2 2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比较(n= 56) 例
2.3 2组治疗前后NS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NSS评分比较(±s,n = 56)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NSS评分比较(±s,n = 56)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54±1.25 2.32±1.08#△对照组 4.46±1.31 3.26±1.24#
2.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56) 例
3 讨论
奥沙利铂为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随着应用的广泛,其化疗后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也越来越受关注[13-15],主要分为慢性神经毒性反应与急性神经毒性反应,急性反应在患者用药后数小时内或者用药期间就可能发生[16],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有瘙痒感及针刺感、遇冷刺激后症状加重,咽喉部感觉异常感。慢性神经毒性反应可在用药数周或者数月发生,主要由于长期毒素的累积[17],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剂量的增加,毒素累积越来越多,可能导致永久的功能丧失,目前治疗神经周围病变主要以营养神经和补充维生素为主[18-20],中医治疗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越来越受关注。
中医学将周围神经病变归为“痹病”范畴,病因为风、寒、湿、热等邪气入体侵犯经络、损伤正气,气血亏虚、脉络淤阻,引起感觉减退,肢端麻木、刺痛[21]。因此,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益气通阳、祛风散寒为主[22]。红花活血化瘀,温经止痛;干姜、细辛、桂枝祛风散寒;当归、黄芪活血通络;白芍助当归补气活血;鸡血藤补血,疏经通络,多种药材联合使用,能够加强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疗效。足三里、手三里为穴位注射常选穴位,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甲钴胺能够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将甲钴胺用于穴位注射,既有针刺疏通经脉,益气活血的作用,又可通过穴位注射提高血药浓度[23],加强甲钴胺营养神经的作用,减轻麻木等症状。将甲钴胺和温经和血通痹方联合使用,通过对比2组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N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发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0~2级明显增多、NSS评分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加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0~2级明显增多、NSS评分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加快(P<0.05),说明甲钴胺与温经和血通痹方联合使用治疗奥沙利铂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够减轻神经毒性反应,降低NSS评分,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但通过对比2组疗效发现,2种治疗方法都可提高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温经和血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奥沙利铂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够减轻神经毒性反应,降低NSS评分,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