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教授治疗肝病四季用药经验*
2022-10-15杨志平郝建梅
早在几千年前,祖国医学就有肝脏疾病随四季更替而起、愈、甚、持的论述。《素问·藏气法时论》曰:“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杨老师在肝病辨治中,注重三因制宜,天人合一,与四时相应。他指出,肝在五行中属木,主升发、主藏血,与胆表里相合。因此,他将四时生化之机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根据肝脏体阴用阳的特点,因时制宜,选方用药,组方多用经典方,再结合自拟经验方,按君、臣、佐、使法打出组合拳,提高疗效,用之甚验。笔者有幸跟师随诊学习,耳提面授,收获良多。现将导师肝病四季立法选方用药的经验总结如下。
3.1.4 管理制度 护理工作有计划并按计划落实,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贯彻执行,护理资料齐全并尽量达到计算机管理。如年计划目标达标率。
1 春季须调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冯氏锦囊秘录》述:“盖春属肝木,乃吾身升生之气,此气若有不充,则四脏何所禀”。肝以升发为其本性,而春气通于肝,升发乃木之本性。若肝气升发不畅,体内的少阳之气不能生长,则发生肝气内郁的病变。肝用异常属实者,宜清疏息降以损其有余。故春季治疗当须调气,以疏肝达郁,调理气机为大法。选方:调畅气机用四逆散、升发少阳用小柴胡汤、升发肝脾用达郁汤。
四逆散为《伤寒论》少阴病篇首载,是疏肝理脾行气之祖方。方中柴胡疏肝郁;枳实理肝气;芍药养肝阴;甘草缓肝实脾。全方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很好地体现了黄元御所言的左升右降,龙虎回环,即甘草、枳实培土而泻滞;柴胡、芍药疏木而清风也
。肝病治疗中常用之,多与他方合用,气机调而阴阳复。
小柴胡汤源自《伤寒论》。方中柴胡乃少阳主药,升阳达表为君;黄芩养阴退热为臣;半夏健脾和胃以降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以和营卫为使也。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秋气通于肺,以肃降、收藏为本,主收,主敛,以燥为征。秋燥易于伤肺,肺金若伤,则平木之力不足,肝气更为炽张。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水,水亏则无以养肝,进而导致肝阴不足,机体阴津易亏,出现阴虚火旺。肝体阴不足属虚者,当滋柔补养以补不足。故秋季治疗要养阴,以养阴润燥,清肺益肝为大法。选方:柔肝养阴用一贯煎,益气养阴用三才汤。
五是深化远程教育和“互联网+老年学历教育”体系。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和发展老年教育的同时,切实贴近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不断融合,组织更多的老年教育信息化资源,为老年学习者服务;提供移动互联学习支持,搭建数字化资源共享渠道,打造老年健康艺术教育体验国家示范基地,打造教育养老生态链条,推进重点项目。
2 夏季当除湿
冬气通于肾,以寒为征。冬季主藏,以藏而不泄为本。《内经》云“秋冬养阴”,即秋冬之时,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肝主藏血、肾主藏精,所谓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肾藏泄关系和谐,藏清而泄浊,才能气血通畅,身体健康。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肝木得肾水之助方能与邪相争。故冬季治疗重在补肾,以滋阴养血,补养肝肾为大法。选方:补养肝肾用自拟方补肝益肾汤,滋补肾阴用左归饮。
文山州中心血站2003年成立,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虽然无偿献血工作得到健康持续发展,每年的采血量均以15%g~20%递增,从2006年至今12年以来我州所有临床用血100%均来自无偿献血。但由于长时间将工作重点放在城区和单位,致使本州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未得到良好发展,又因本州属于农业地区,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故而存在城市人献血,农村人用血的情况。为了更好做好农民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高农民无偿献血比例,加快农村无偿献血的发展,笔者在文山州文山市追栗街镇对1280名农民开展了无偿献血知晓率调查,以了解农民对无偿献血的需求,为开展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下气汤原方来源《四圣心源》,治气滞在胸膈右肋者。麻瑞亭将其化裁,变功专清降肺胃之气原方,成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之气的升清降浊之剂。方中茯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
。本方随证加减,可治内伤杂病,系多脏腑功能失调,尤以脾胃功能失调为著。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
。
金砂散以健脾化湿和胃为主,肝病及长夏脾湿多用。方中茯苓为君药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砂仁为臣药化湿开胃、芳香行散;佐药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三仁相伍,加强化湿健脾之功;使药鸡内金消食健胃,以助脾胃运化。
3 秋季要养阴
达郁汤来源黄元御《四圣心源》“肺胃积气,在胸膈右肋,肝脾积气,在脐腹左胁,皆中气虚败之病也……善治者……肝脾之积,补多而泻少
”。方中鳖甲缓消肝之癥积;桂枝舒达肝木之气;茯苓、甘草健脾渗湿,脾旺而肝木条达;砂仁温脾化湿;干姜温中以健运中气。全方使脾胃健运,气机升达,积聚自可消散。
“陪孩子一起成长”是当下父母成长的重要方式。缺乏完整家长教育学程的年轻父母们,大多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脚步,在实践中摸索着成长的。他们的教育智慧和能力,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得到扩充与提升。父母要检视自己的教养行为,对教养有效性进行检视,同时也要检视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最主要的检视途径是对教养成效进行检视,通过了解孩子积极的正向的变化情况来检视父母学习和教养成效。
三才汤出自《温病条辨》,方中天地人是谓三才矣。人参具有补元气、中气之效;天冬滋补肺阴;干地黄滋补肾阴。诸药合用以益气养阴清热。“凡热病久入下焦,消烁真阴,必以复阴为主。其或元气亦伤,又必兼护其阳”。三才汤两复阴阳,而偏于复阴为多者也,共养肺、脾、肾之阴。肝病气阴两虚者常用。
4 冬季重补肾
《内经》云“春夏养阳”,就是要保护体内阳气,不被寒气所伤。夏季行至长夏,乃脾土之季,天气热多湿邪,易阻遏人体气机。加之喜食贪凉,损伤阳气,脾胃受损。肝与脾功能密切,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内停反过来伤及肝胆。仲景有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强调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故夏季治疗须当除湿,以健脾化湿,清降浊逆为大法。选方:健脾化湿用自拟方金砂散,升清降浊用下气汤。
补肝益肾汤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为主,肝肾阴虚者常用。方中菟丝子既可补阳,又可益阴,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为君药;枸杞子、女贞子为臣药,可滋养肝肾,益精明目,增强补肾填精的功效;佐以黄芪补气固表;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精补气养阴、补脾益肾。
左归饮出自《景岳全书》。方中重用熟地黄补肾滋阴;枸杞子填精补髓;山萸肉收敛相火,三药同用既滋阴精,又敛相火,使其阴平阳秘;佐以山药、茯苓、甘草健脾补中,既补先天又健后天。该方补肝、脾、肾之阴,重在补益肾阴。
一贯煎出自《续名医类案》,主治肝阴不足,肝失所养。法从证出,药以法立。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方养肝体而助肝用,乃滋阴疏肝之名方。
期刊数据库的购买费用近年来持续增长,给图书馆数据资源的使用增加了成本。图书馆之所以在这种成本剧增的情况下仍然愿意采购电子期刊,是因为电子期刊在检索和使用等方面更具有便利性。从节约经费和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我们可选购规模较小的期刊包或按品类逐个选购电子期刊。对使用率不高的数据库,采用按篇付费的方式。
5 验案举隅
患者,女,53岁,2017年8月28日初诊。主诉:间断乏力20年,面部烘热、右胁疼痛半月。患者20年前因乏力查出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B超提示肝硬化。13年前诊断为肝硬化腹水,上消化道出血。10年前行脾脏切除术,间断门诊及住院,采用中西药治疗,病情相对稳定。半月前出现面部烘热,右胁间断胀痛不适来诊。现症见:乏困,齿衄,面部烘热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眼干涩,视物模糊,偶有耳鸣。纳食可,夜休尚可,二便调。形体偏瘦,面色略黄,血丝缕缕,可见蜘蛛痣。舌质暗红苔薄,舌下络脉可,脉沉弦细。西医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切除术后。中医诊断:积聚,辨证:肝肾阴虚,血瘀阻络证。治以柔肝补肾、化瘀通络。方药:生地黄、北沙参、炒鸡内金各15 g,枸杞子、当归各12 g,麦冬、白芍、制何首乌、酒黄精、醋鳖甲各10 g(先煎)。5剂,1剂/d,水煎,分两次温服。
2017年9月3日二诊:患者诉视物模糊改善,眼睛干涩减轻,但仍感乏力,齿衄,时有面部烘热。舌质暗淡苔薄,脉沉弱伏涩、关弦。上方加圣愈汤和仙鹤草、茜草各15 g,藕节10 g。5剂,煎服法同前。
2017年9月9日三诊:患者精神好转,乏力及胁肋疼痛减轻,面部烘热较前减轻,齿衄明显好转,耳鸣、眼睛干涩等消失。效不更方,继服10剂。
按语:该患者肝硬化久疾耗气伤阴,先后历经腹水利尿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行脾脏切除术,肝阴血虚益甚。精血同源,而致肾阴亏损。2017年8月7日立秋,秋燥伤阴,阴虚相火加重,水不涵木,随后患者耳鸣,两目干涩,胁肋疼痛,面部烘热症状出现,且脉沉弱伏涩、关弦,均是典型的肝肾阴虚,兼有血虚、血瘀之象。治以滋阴补肾,柔肝通络。方选一贯煎加减以滋养肝肾阴血为主;加鸡内金、鳖甲以消食健胃,养阴软坚;血热妄行而见齿衄,加茜草、仙鹤草、藕节以凉血止血;阴虚日久易致血瘀,加之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故启用圣愈汤补气、补血、摄血而三管齐下。药症相合,迅即获效。杨震教授认为,人体的藏气随自然界气候变化而消长盛衰,顺应四时调养藏气,临证随季节转换佐以中药调理,做到天人相应,内外和谐,方得治病养生要旨。
[1] 黄元御.黄元御伤寒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39.
[2] 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65.
[3] 孙洽熙.麻瑞亭治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0.
[4] 杨震.杨震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方药新知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