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优质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14张爱云
张爱云
(临沂市中医医院烧伤科,山东 临沂 276000)
慢性伤口(chronic wounds)为皮损损伤,治疗困难程度高且伤口迁延不愈,对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均有严重影响,进而增加患者负面情绪,最终影响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和愈合效果。近年来,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致使慢性伤口患者日渐增多,有效治疗需辅以适宜的护理可实现慢性伤口的尽早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334例患者,着重观察针对性优质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烧伤科2020年7月-2022年3月收诊的344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奇数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172例。观察组中男96例,女76例;年龄23~85岁,平均年龄(52.14±10.33)岁;病程32~98 d,平均病程(68.56±7.45)d;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54例,高中及以上118例。参照组中男98例,女74例;年龄22~87岁,平均年龄(51.96±10.26)岁;病程31~66 d、平均病程(68.14±7.33)d;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52例、高中及以上1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伤口确诊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依从性良好;④语言表达清晰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②合并全身性感染疾病;③合并精神类疾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⑥合并其它全身性慢性疾病。
1.3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伤口实际情况进行创口清理、消毒及包扎,按时更换伤口敷料,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护理需求。观察组实施针对性优质护理:①护理人员需准确评估患者伤口情况,如伤口大小、深度、红肿、感染等,同时详细掌握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伤口愈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②护理人员需每日对患者病房进行通风,一般每次通风时间不得低于30 min,以保证空气流通、清新,待通风结束后经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定期对病房进行打扫和消毒,保证患者病房环境的无菌性,并在患者换药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而影响伤口愈合;③护理人员需明确告知患者慢性伤口发生原因、影响因素、日常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术语,也可在患者病房内循环播放相关教育视频,进一步提升患者对病症的认知,以此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④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日常饮食喜好制定饮食计划,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维生素、蛋白质,保证机体营养平衡,以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严禁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鸡蛋、鱼肉,不可吸烟饮酒,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疼痛,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⑤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针对产生原因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如遇患者治疗信心严重不足时,也可举例以往成功案例,激发患者康复信心,保持积极乐观治疗情绪;⑥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伤口恢复情况给予患者适当的活动指导,改善伤口周围组织血运情况,加速伤口愈合及肉芽生长;⑦待患者出院后需每隔1周进行1次微信沟通,指导患者上传伤口图片并评估伤口恢复情况,叮嘱患者按时更换敷料,保证伤口干燥、卫生,并告知患者按时来院复诊。
1.4 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测患者疼痛程度,10分为疼痛剧烈,0分为无疼痛,分数越低表示疼痛越轻;②疾病知识掌握评分:经《疾病知识掌握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包括伤口护理知识、营养知识、活动注意事项3项,共计100分,分数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呈正向相关性;③自护能力评分:使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量表》评测患者自护能力,包括自我概念、自护责任、自护技能及自护注意事项,每项各3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自护能力越差;④负面情绪评分: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每量表各30分,分数与负面情绪呈负向相关性;⑤护理满意率:患者出院前填写并提交满意度问卷,分数在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50分以下为不满意,其余为相对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相对满意率。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及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相比参照组更高,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相比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及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46,=0.002),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伤口多指受各种因素所致、愈合时间在30 d以上的创面,与全身性疾病、感染、静脉功能不全、血管疾病等均存在关联性,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对患者健康和生活均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需行有效治疗及针对性护理以加速伤口愈合。针对性优质护理以人性化护理为依托,更加重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质量,以伤口评估为基础,为患者提供干净卫生的病房环境,辅以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运动指导,规避影响伤口愈合的诸多因素,改善伤口周围血运并促进伤口及早愈合,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和依从程度,可提高满意度,极大避免了护患矛盾的发生,更易于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0.05)。可见,与常规护理相比,实施针对性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负面情绪评分,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和自护能力评分,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
综上所述,针对性优质护理应用于慢性伤口患者中护理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和康复信心,加速伤口愈合,益于患者尽早恢复,护理满意度普遍较高,具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