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例工业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患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2-10-13张祥钦王玮君岳铁刚杨智勇
张祥钦 王玮君 岳铁刚 廖 钢 杨智勇 江 勇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深圳 518000)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物感染胸膜所引起的常见结核病肺外表现之一[1],占结核病患者总数的3%~25%[2]。目前结核性胸膜炎虽可治愈,但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以及胸膜增厚、黏连等后遗症[3],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识别患病相关因素和早期临床特征,使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早治疗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控制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社会和经济因素、健康状况在结核病的流行上所起到的作用被广泛认同[4]。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区的形成越来越多。工业区是人群密度大、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容易导致结核病的大范围传播,因此有必要重视工业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但我国目前缺乏针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相关因素、发病特征的研究及调查[5],工业区结核性胸膜炎更是长期不被重视。本文通过分析76例工业区来源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工业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病相关因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工业区的结核性胸膜炎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76例工业区来源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17~93岁,平均为(33.92±13.14)岁;随机选取同期同区域来源健康体检者57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16~83岁,平均为(49.35±16.68)岁。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个人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白蛋白、是否高血压、是否糖尿病、有无吸烟史等,分析工业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病相关因素;收集观察组首诊病历当中的临床表现,分析工业区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结核性胸膜炎组与健康体检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结核性胸膜炎)的年龄比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发病年龄要明显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01),而在各年龄段的构成比当中,观察组18~44岁青年患者占81.58%;在白蛋白的水平比较中,观察组的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的要低(F=21.21,P<0.001),而低白蛋白血症比例(9.21%)比对照组的比例(1.75%)要明显高;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身高要比对照组高(F=4.70,P=0.032),但体质量却要比对照组的要轻(t=1.68,P=0.007);2组的BMI虽均在正常水平,但观察组的BMI(20.37±2.81)则要比对照组的BMI(22.64±3.91)低(F=15.24,P<0.001),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差异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过校正之后发现身高、体质量及BMI值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患病影响并无统计学意义(P=0.239、P=0.177、P=0.139),而年龄及白蛋白水平则是结核性胸膜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OR=0.728,95%CI:0.634~0.836以及P<0.001,OR=0.908,95%CI:0.874~0.944),见表3。
表2 回归分析变量赋值
表3 结核性胸膜炎的患病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征
在选取的7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当中,有咳嗽症状的为54例(71.05%),发热37例(48.68%),胸痛36例(47.37%),气促12例(15.79%),呼吸困难3例(3.95%);患者胸腔积液形成的部位:右侧40例(52.63%),左侧32例(42.11%),双侧4例(5.26%);既往结核病史的有5例(6.58%);发病在春季(3~5月)21例(27.63%),夏季(6~8月)16例(21.05%),秋季(9~11月)25例(32.90%),冬季(12~2月)14例(18.42%)。
3 讨 论
WHO公布的《2020年全球结核病防治报告》[6]指出:结核病的流行与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与健康有关的风险因素相关,具体的因素又包括贫困、社会保护、人均收入、空气污染、营养不良、糖尿病、艾滋病、酗酒史和吸烟史等。既往的一些研究也曾就社会、经济因素等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流行进行探讨。王本学等[7]对19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发现农村及流动人口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比例较高,认为该类人群文化水平偏低,健康意识较为淡薄,另外所从事的工作强度偏高、收入偏低,经济压力大,从而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病发。在本研究当中,也对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条件等进行调查分析,虽然普通患者在总数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44.74%),但在与对照组的比较当中却没有明显的意义。对于两个调查研究结果的不同,笔者认为文化程度、职业等与压力或免疫功能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因此不同的区域所调查的结果可能会有所差异。李建辉等[8]认为长期的慢性病病,如糖尿病等,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这也是糖尿病、艾滋病等被认为是结核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的原因。但矛盾的是,也有一些研究[9]提出结核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可降低胸膜结核风险(OR=0.29,95%CI:0.16~0.54),他们认为结核杆菌影响肺外部分的不同解剖部位会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作用,而最后他们将与其他实验结果存在矛盾的原因归结于影响不同地区患者的肺外结核的表现形式存在有地理因素的差异所导致。由此可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响大小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而本研究2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或长期吸烟史、饮酒史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想要明确合并慢性疾病对感染结核性胸膜炎的影响,需要投入更大范围的临床试验去验证。
许多研究[10- 11]都已经证实营养不良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营养不良在结核病当中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结核可以增加机体的营养需求、改变代谢过程和导致食欲下降引起营养缺乏[12],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不良的营养状况可引起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出现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关键的防御,增加结核的感染几率[13]。BMI是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14]。在印度的一项结核病例调查[11]当中,超过2/3的男性和超过3/4的女性存在中或重度营养不良(BMI<17.0),而我们的研究显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BMI值与对比组的相比要低,观察组当中BMI<18.5的比例要明显高,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白蛋白由肝脏合成,是人体血浆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营养状况和疾病的影响[15],因此可作为反映营养状况的一个指标[16]。我们研究当中观察组的白蛋白水平总体比对照组的白蛋白水平低,且白蛋白水平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一个保护因素(OR=0.728,95%CI:0.634~0.836)。这可能与白蛋白除了是机体的一个营养指标外,同时还参与机体免疫活动等多种生理功能有关[16]。另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机体长期的慢性消耗、感染疾病后的中毒症状引起的胃肠道对蛋白摄入减少以及大量白蛋白渗出到胸腔中等[17],因此加强营养、提高白蛋白水平或许是预防和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研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的年龄比对照组的年龄要明显小,年龄可能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一个保护因素(OR=0.908,95%CI:0.874~0.944)。以往的研究证明结核性胸膜炎好发于青壮年[7, 18],平均发病年龄为28岁,研究者认为该阶段人群流动性大,所接触的人群较多,因此更易患病,与之相反,年龄大则可能人群接触范围窄,则感染的几率小,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罹患结核性胸膜炎的风险可能下降。
既往的研究[19- 20]对结核性胸膜炎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发现该病多以单侧多见,右侧多于左侧,而咳嗽则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并可伴发患侧胸痛及低热等结核病典型症状。本研究对76例工业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明确工业区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与普通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咳嗽、发热及胸痛仍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所占比例分别为71.05%、48.68%、47.37%;工业区结核性胸膜炎同样好发于单侧(占94.74%),其中以右侧多见(52.63%),症状与普通结核性胸膜炎并无太大差异。在季节分布上,该病于春秋季节(27.63%和32.90%)较为常见,这可能与春秋季节气候温度变化过快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综上所述,年龄及白蛋白水平是结核性胸膜炎患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针对工业区的中青年人群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提醒居民需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蛋白摄入减少,预防疾病的发生。另外,该病好发于春秋季节,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居民及医生应提高对其识别能力,做到及早就医、及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