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携手让“亲自然”成为幼儿的日常
2022-10-13■文/顾香
■文/顾 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真教育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为此,本学期笔者所在幼儿园尝试了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开展“亲自然”活动的方式,通过整合社会、家庭、幼儿园三方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自然”活动,以期从多角度促使幼儿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一、“亲自然”的基础——走进自然的愿望
“亲”是幼儿对自然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幼儿接触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和途径。在实施“亲自然”课题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让幼儿在自然中自主地感受、探索自然的奥秘。于是,在探究初期,笔者挖掘幼儿园现有的自然资源——“种植园地”,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除草、修剪枯枝烂叶。笔者通过将种植园地这一自然资源转化为教育因素,在照顾种植园地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大自然中的奥秘无处不在,幼儿对大自然具有强烈的探究兴趣,飘落的黄叶、成熟的果子……无一不激发着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暑假过后,疏于照顾的种植园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幼儿每次经过总是充满好奇。于是,笔者和幼儿一起来到种植园地。看到茄子和辣椒上的黄叶子,涵涵说:“它们死了吗?”小石头说:“没有,这里还有绿色的叶子呢。”笔者问:“那怎么看出来茄子和辣椒是活的还是死的呢?”
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于是,笔者打开手机图片,和幼儿一起比对茄子和辣椒生长的样子,发现这些植物只是出现了黄叶,还是存活着的,幼儿一下子开心了起来。笔者问幼儿:“那现在我们怎么办呢?”轩轩说:“可以把黄叶子弄掉,剩下绿绿的叶子。”于是,幼儿开始处理黄叶,摘掉一片片黄叶后,植物变得更有生机了。
笔者指着杂草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童童说:“这是狗尾巴草,我看到过的。”笔者说:“是狗尾巴草,可是植物旁边长满草就会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植物就长不好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佳佳说:“拔掉就好了。”
佳佳的话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大家开始寻找种植园地里的杂草,并一棵棵地拔掉。有的幼儿因为拔出的草根上有土还会敲一敲,然后再把草扔到路边。看着绿意盎然的种植园地,幼儿开心极了,也期盼着种植园地越来越有生机。
在开展“亲自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自然资源,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把自然环境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大自然中充满有用的素材,其中的许多植物让幼儿陶醉与好奇。教师可以借助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植物,让幼儿探索不同植物在形状、大小、颜色和用途上的差异,培养幼儿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在与植物的互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亲自然”的动力——发现自然的奇妙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在她的身上你可以学习到无穷无尽的知识。”所以,“亲自然”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幼儿探索自然的奥妙,为幼儿亲近大自然搭建一座合适的桥梁。
教师可以从感受美入手,让幼儿走出校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让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的方式感受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幼儿已经具有认识多种颜色的经验,知道颜色的深浅。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色彩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花朵,让幼儿了解一朵花之所以美不仅是因为它只有一种颜色,还因为它有不同颜色的花蕊和绿色叶子的衬托,多种颜色的组合使得这朵花更加好看,以此加深幼儿对色彩的认识。
三、“亲自然”的途径——探索自然的奥秘
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的发育开始的,他们热衷于亲身感受,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强化自身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例如,笔者带领幼儿走进幼儿园的小树林,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树木产生了兴趣,积极探讨该如何比较树木的粗细。小郭说:“量一下就知道了。”笔者问:“用什么量呢?”瑶瑶说:“用软软的尺子,可以这样转一圈。”杰杰说:“那是皮尺,我妈妈量衣服用的。”笔者问:“如果没有皮尺呢?”果果说:“用绳子呀,绳子也能转一圈,然后用尺子量绳子。”
观察到幼儿强烈的探究兴趣,笔者对幼儿说:“那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量树木的工具,我们明天来测量树木的粗细吧!”
第二天,带着测量工具,笔者带领幼儿再次来到小树林。笔者对幼儿说:“第一,请大家找出最粗和最细的树木;第二,想一想怎么测量才最准确。”
幼儿马上开始了自己的测量,他们有的独自行动,有的三两成群。小郭指着树木的白点说:“我们用这个点点当起点。”修修说:“树是圆的,绳子要转回这个起点才是一圈。”小郭说:“对,这是标记。”婷婷和瑶瑶是伙伴,她对瑶瑶说:“我来压住,你去拉过去转回来,我一个人够不到。”瑶瑶说:“好的,你那里要拉得平平的,不然不对的。”沁沁发现皮尺不够了,小郭看到说:“你们的皮尺不够用了,这棵树可真粗呀。”沁沁说:“这是树木里的老爷爷。”幼儿在树木间穿梭着、测量着。
测量结束后笔者问幼儿:“你们找到最粗和最细的树木了吗?”最细的大家意见一致,可是最粗的树木出现了三棵,有的幼儿觉得第一棵是最粗的,有的幼儿觉得第二棵是最粗的,有的幼儿觉得第五棵是最粗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小郭说:“我知道,量的位置不一样,我量的时候发现不同位置量出来不一样。”小宋说:“有人没有拉平,量的也不准。”可知,幼儿已经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亲自然”的深入——尝试自然的合力
仅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幼儿亲近自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理念。当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时,家长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于是,笔者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探索小区里的树木。
晚上,班级群里瞬间热闹起来,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幼儿探索树木的过程。第二天,打开班级群相册,幼儿迫不及待地介绍着自己的发现。蓉蓉说:“这棵树很高的,我都够不到树叶。”彦彦说:“我找到的树可粗了,我一个人都抱不住。”慧慧说:“我们楼下这棵树的皮很粗糙,我是摸了才发现的。”静静说:“我发现树上有果子,黑色的是硬硬的,浅一点的是软软的。”桓桓说:“对呀,我还捏了一下,果子是有汁水的。”
在探索树木奥秘的过程中,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认识了树木的叶子、果子等,还将脱落的树皮和捡到的树叶、果子带到科学区继续观察。当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时,家长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五、“亲自然”的拓展——挖掘自然的价值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当幼儿对幼儿园、小区的树木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他们开始渴望走进大自然,探寻更多大自然的秘密。于是,笔者开展了一次亲子远足活动,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生态园,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秘密。
来到生态园后,幼儿穿梭在树林间,这儿看看,那儿摸摸,对每一棵树都十分好奇,嘴里嘟囔着:“这是一棵神奇的树,你们快来看呀!”带着好奇,幼儿让爸爸妈妈帮他们留下和树的合影。
瑶瑶说:“这棵树可真大,我都变成小不点了。”璐璐高举双手说:“看看我高还是大树高?”成成说:“这棵树能把我藏起来吗?”天天说:“快看,我是从树门里走出来的,你们也来试试吧。”欣欣说:“小树好细呀,要多吃点饭。”睿睿说:“爸爸,这是什么树呢?怎么那么高?”彤彤说:“我们像不像小树呀?”
生态园里各种各样的树木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浓厚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拉着爸爸妈妈去寻找、观察自己喜欢的树木。
教师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和途径,利用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亲自然”的教育,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好奇心,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亲自然”课题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开展实施的,教师要准确捕捉教育契机,更好地整合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资源,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不断调整课题的设想和计划,与幼儿一起亲近自然,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促使幼儿在大自然广阔的怀抱中愉快成长、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