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领域核心经验有效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2022-10-13刘怡男

幸福家庭 2022年7期
关键词:情绪幼儿生活

■文/刘怡男

在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中,健康教育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教师基于幼儿健康领域的核心经验,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拥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为幼儿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基于健康领域核心经验,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概述

在学前阶段,教师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课程内容,还能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推动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发展。《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指出,幼儿在健康领域的核心经验包括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器械(具)操控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安全和自我保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基于幼儿健康领域的核心经验,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其能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教师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要有户外自主活动,也要有室内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关注幼儿大肌肉运动发展,也要关注幼儿身体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健康领域核心经验,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设计

幼儿园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能提高幼儿身心健康水平,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针对挑食现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许多幼儿存在挑食现象。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食物对身体发育的作用,初步感知营养均衡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做到吃饭时细嚼慢咽、不撒饭菜。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选出一名幼儿当“食物播报员”,定期对幼儿进行食物营养和饮食健康方面的宣讲活动,开展“节约粮食,我会光盘”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利用节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对幼儿开展健康知识宣讲、自我保护教育,帮助幼儿了解节日的意义,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3月3日全国爱耳日,笔者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开展了“耳朵小听神”主题活动,通过制作《我会护耳》小报,引导幼儿关注耳朵、爱护耳朵,掌握爱耳常识;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教师和幼儿一起了解了睡眠对人体免疫力的好处,帮助幼儿了解了睡姿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自查自己的睡姿,督促幼儿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的良好睡眠习惯;在9月20日全国爱牙日,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牙活动,通过绘本学习、正确示范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提高幼儿保护牙齿的意识。

(三)户外运动中自我保护的健康教育

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不应少于2小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户外活动,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让幼儿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幼儿健康领域的核心经验之一。为了保证幼儿在户外运动中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比如,在户外运动中,有些幼儿跑得满头大汗却不脱衣服,有的幼儿脱了衣服却不知道穿回去,这种情况很容易感冒。对此,教师可以开展“运动中的穿衣脱衣”主题健康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在运动中穿衣和脱衣的时机,让幼儿掌握穿衣和脱衣的小技巧。又如,在户外运动中,幼儿玩同一种运动器械时容易出现你推我挤的现象,在攀爬和跑步活动中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提前和幼儿进行交流,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尽力消除安全隐患。

(四)个人卫生与生活习惯的健康教育

幼儿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必须具备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掌握生活自理技能,提高动手能力,树立自立意识,养成“自已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习惯,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比如,针对幼儿吃饭掉米粒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公鸡漏嘴巴”主题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保持桌面干净;针对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问题,教师可以用《七步洗手歌》指导幼儿在歌声中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针对幼儿不讲个人卫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指甲真干净”主题活动,督促幼儿每周一自主签到打卡剪指甲,让健康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实际生活,又服务幼儿生活。

(五)心理健康和人际适应能力的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是指幼儿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阶段是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人生态度的重要阶段。幼儿健康领域核心经验中的情绪管理能力,重点体现在“情绪安定”“保持愉快情绪”“恰当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当发现幼儿情绪不佳时,教师要主动询问情况,帮助幼儿化解消极情绪。当幼儿发脾气时,教师不要硬性压制,可以等其平静后告诉幼儿什么行为是不对的。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我的心情加油站”心情主题墙,鼓励幼儿每天到主题墙打卡,如果高兴就把笑脸卡夹在自己的学号上,如果不高兴就把哭脸卡夹在自己学号上,并且在边上用符号标记出来。对标记了哭脸卡的幼儿,教师要重点关注,及时进行沟通和疏导。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角落设计一个“心情帐篷”,幼儿不开心时可以邀请自己的伙伴一起坐在里面聊聊天,让同伴帮助其一起解决问题。

三、健康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一)在一日活动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需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渗透健康教育,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幼儿午餐前,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视频,其中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水龙头和如何正确洗手,然后挑选几名幼儿,让他们扮演“洗手指导员”,为其他幼儿进行演示,同时积极指导其他幼儿在用餐前正确洗手。在幼儿午餐时,教师可以选取适当的时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在体育活动中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的多项能力

体育活动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体育活动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还能增强幼儿的健康意识。比如,在“帮助皮球回家”体育活动中,教师在活动开始前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示幼儿在活动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在活动过程中,当幼儿出汗时,教师应用汗巾帮幼儿擦拭汗液,同时提醒幼儿勿将双手放进嘴里,以免细菌进入口腔。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及时解决,避免幼儿受伤,提高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幼儿对户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肢体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运用游戏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游戏是幼儿的重要活动,教师利用游戏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比如,在“我是动物管理员”主题活动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幼儿耐心讲解某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还设计了“背对背跳舞”等游戏活动,让幼儿明白了如何在一个安全范围内与动物和平相处,从而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四)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教师要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以提升幼儿的个人素养,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中西方文化启蒙”主题活动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幼儿讲解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详细介绍了餐桌礼仪。幼儿通过主题活动学习了科学的饮食方式,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开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年人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为幼儿做出榜样。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可迁怒他人,要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幼儿面前,为幼儿树立榜样。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用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幼儿。其次,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情绪变化,并主动给予关注,建立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最后,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利用动听的故事、悦耳的音乐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肢体语言和音乐等相关艺术的作用,将健康教育与游戏活动充分融合,为幼儿营造和谐愉悦的班级氛围,激发幼儿对健康教育的兴趣,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健康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情绪幼儿生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