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护理对门诊无痛人流患者心理状态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2-10-11蔺大明杨丽君贾红霞
蔺大明 杨丽君 贾红霞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 1 门诊部 2 妇科,江苏省江阴市 214400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人的思想不断开放,女性的婚育理念和性行为方式等均有了明显变化,人工流产(简称人流)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1]。意外妊娠增加女性的心理压力,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抑郁等,不能正确面对怀孕。无痛人流是解决意外妊娠的有效方法,患者术中虽无知觉、疼痛不适等,但仍存在呼吸和循环抑制、苏醒期躁动以及术后阴道出血、经期紊乱、宫腔粘连、感染等[2],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术后康复。门诊常规护理可满足无痛人流的手术要求和患者一般需求,但已不能适应护理学发展和患者日益增高的医疗需求[3]。因此,采取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对门诊无痛人流患者的身心康复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拟探讨关爱护理对门诊无痛人流患者心理状态和术后康复的影响,为门诊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0月我院门诊行无痛人流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组(R组)和关爱护理组(C组)各30例。R组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35±3.48)岁;文化水平:小学6例,初中11例,高中9例,大学4例;孕周5~9周,平均孕周(6.28±1.06)周;婚姻状况:已婚21例,未婚9例;流产次数1~3次,平均流产次数(1.65±0.61)次。C组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6.61±4.83)岁;文化水平:小学7例,初中13例,高中8例,大学2例;孕周5~10周,平均孕周(6.41±1.42)周;婚姻状况:已婚19例,未婚11例;流产次数1~3次,平均流产次数(1.70±0.64)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研究,且患者签署麻醉、手术等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神志清楚,认知、沟通交流、理解等能力正常; ②孕周为5~10周,均为意外妊娠;③均为宫内妊娠,符合人流指征;④符合静脉麻醉指征。(2)排除标准:①心理、精神等异常;②合并妇科炎症、冠心病、甲亢、高血压、糖尿病等;③凝血功能异常、免疫能力低下、血液性疾病等;④随访脱落或者中途自愿退出等。
1.3 方法 术前均禁食8h、禁饮4h,开放外周静脉,鼻导管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在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流。R组给予门诊一般护理,包括术前讲解无痛人流知识,交代术前准备注意事项,做好术中体位护理和隐私保护,加强术后苏醒期护理,及时告知手术结果,嘱咐重视个人卫生和营养,交代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盆浴等,并于术后2周至门诊复诊。C组在R组基础上实施关爱护理,具体如下:
1.3.1 术前关爱护理。与患者坦诚、平等交流,了解其心理、精神状态,采用眼神、肢体语言等鼓励患者倾诉,疏导心理担忧和不安情绪。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介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资质和水平,减轻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担忧和顾虑,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动员陪同人员和/或家属共同疏导不安、紧张、恐惧等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以自然、平和心态积极迎接手术。
1.3.2 术中关爱护理。介绍人流室工作环境,维持适宜的房间温度、湿度,减轻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协助患者摆放截石位,使其下肢感觉舒适,并给予鼻导管吸氧1~2L/min,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言语安抚和肢体触碰,鼓励患者以平常心面对手术。重视体位护理和隐私保护,维持呼吸、循环等稳定,术毕协助穿好衣裤,待患者清醒后及时将手术情况告知,减少其对手术情况的担忧。
1.3.3 术后关爱护理。继续鼻导管吸氧、生命体征监测至神志完全恢复正常。密切查看阴道流血情况,观察有无腹痛,嘱咐人流后注意事项,若出现经期紊乱、月经量明显减少等,应及时到门诊复诊。进行康复、饮食、生活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康复能力,并针对术后患者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教育和安抚,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逐步恢复正常。门诊提供延续护理服务,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咨询,减轻其困惑,提高社会适应水平等。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和术后康复(术后2h VAS评分、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定,包括回避、面对、屈服3面内容,每项均采用1~4级评分。总分高,提示倾向于相应应对方式[4]。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均采用0~4级评分,HAMA含有14项内容,总分≥7分表示有焦虑,HAMD含有24项内容,总分≥8分提示存在抑郁,二者总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5]。VAS评分采用10cm直尺表示,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MCM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C组面对评分高于R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R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MCMQ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C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R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与R组比较,C组术后2h 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均缩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3 讨论
无痛人流是治疗意外妊娠的有效措施,具有手术过程短、患者无意识、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及康复快等特点,已逐步替代传统人流。患者对意外妊娠及人流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少,门诊手术室陌生环境、特殊的手术部位和可能出现的宫腔感染、粘连、月经紊乱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精神压力,影响手术治疗的舒适度和术后康复。研究表明,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干预可满足手术患者的生理、精神、社会、心理等各方面需求,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服务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6-8]。由于门诊服务是医院的社会窗口,护理服务水平关系到患者康复和社会满意度,因此,做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对无痛人流患者的身心康复至关重要,同时也体现了门诊的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看和关爱,促进其全面康复[9]。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C组面对评分高于R组,回避、屈服评分及HAMA、HAMD评分均低于R组(P<0.05),提示关爱护理改善了无痛人流患者的心理状态。关爱护理是强化心理护理的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情感需求,提供人文关怀,促进身心康复[10]。C组于术前、术中、术后实施关爱护理,针对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精神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并重视环境护理、隐私保护和护患沟通等,增强了患者的医疗舒适度,提高了心理适应能力,表现为医疗应对方式的改善和负性情绪的削弱,从而改善了心理状态。邹文花等[11]对人流患者实施生殖健康知识咨询、教育和术前、术后关爱护理,提高门诊护理满意度,降低重复流产率等。王前前等[12]在手术患者中实施关爱护理,显著提高了手术耐受性,缓解负性情绪,抑制应激反应等。张萍等[13]采取心理关怀、术前宣教、术中和术后关怀等护理措施,有效抑制人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等。上述研究佐证了关爱护理在人流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优势,间接提示关爱护理可提高无痛人流患者的应对方式和改善其负性情绪等。
无痛人流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和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术后康复仍是护患双方关注的重点,有效护理干预可促进术后康复[14]。本文结果显示,与R组比较,C组术后2h VAS评分较低,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均缩短,提示关爱护理促进了无痛人流患者的术后康复。分析原因可能是:(1)心理活动与术后疼痛、医疗依从性等关系密切[15],而关爱护理强调对患者的心理关怀和个性化干预,有效改善心理状态,从而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康复时间等;(2)关爱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疗舒适度,在常规人流健康知识宣教基础上融入关爱护理理念,切实让患者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亲情关爱,提高其医疗依从性和主动康复意识等。关爱护理需要心理学、妇科学、人际关系等多学科知识,门诊人流患者需多科室通力合作和延伸护理[16],而门诊护理人员知识面相对较窄,且样本量较少,为本研究不足之处,应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为门诊患者提供更优质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关爱护理可提高无痛人流患者的应对方式,缓解负性情绪,改善了心理状态,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促进了术后康复,值得在门诊护理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