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师参与的多学科慢病全程管理对社区2 型糖尿病患者用药行为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2022-10-11唐丽

药品评价 2022年14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药师依从性

唐丽

桐城市人民医院,安徽 桐城 231400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以2 型糖尿病最为多见。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外,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2 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低的发生率约为37.3%[1]。我国糖尿病慢病管理存在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效果差、缺乏多学科协作管理等问题,导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认知低及依从性差[2]。大量研究证明[3-4],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糖尿病控制效果。目前国内慢病管理团队多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辅以护理人员的模式[5],而慢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为院外治疗的主要形式,传统模式无法针对管理过程中药物因素进行太多的有效干预。研究表明[6-7],药师参与慢病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药师联合医师及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模式,探讨以药师参与的慢病多学科全程管理,对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病管理的架构,提升管理的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用药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20 年1 至12 月在安徽省桐城市某社区卫生机构中收治2 型糖尿病患者69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30~65 岁,年龄(51.23±2.80)岁,其中男性35 例(50.72%),女性34 例(49.28%)。

纳入标准:(1)年龄在18 岁以上;(2)符合《中国2 性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对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病情稳定,无其他严重并发症;(4)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5)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6)能配合研究完成随访者。

剔除标准:(1)资料信息不完整者;(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患者基线资料调查

患者纳入研究后检测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基线数值。并采用问卷对患者用药行为的基线资料进行调查,其中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疾病自我管理水平分别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7]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8]进行评价,其中Morisky 用药依从性量表满分为8 分,表明用药依从性良好;6~8 分表明用药依从性中等,小于6 分,表明用药依从性差,有效依从率(%)=(依从性良好例数+依从性中等例数)/总例数×100%。SDSCA 量表包括普通饮食、特殊饮食、体育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使用等6 个方面内容,总分0~77 分,得分越高提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详见表1,2。

表1 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

表2 SDSCA量表

1.3 多学科协作干预

组建医师-药师-护师慢病全程管理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1 名药师、1 名医师和1 名护师。护师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信息录入和整理,并进行相关的护理。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判断分析,根据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程度、血糖控制水平和治疗满意度及其他健康需求,对患者进行综合全程管理。药师全面了解患者生活方式、治疗方案、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药物依从性等,并联合医师制定干预方案,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指导、药学服务、诊疗服务等,每月开展1 次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包括饮食、运动、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针对患者用药情况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

1.4 评价指标

本研究对患者进行3 个月随访,并采用患者用药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水平及血糖控制指标作为评价指标。3 个月随访结束后,再次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和SDSCA 量表调查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疾病自我管理水平,并检测患者FBG、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依据《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以FBG3.9~6.1 mmol/L、餐后2h血糖3.9~7.8 mmol/L 和糖化血红蛋白4%~6%作为血糖达标参考,其中血糖达标率(%)=血糖达标例数/总例数×100%。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用药依从性、SDSCA 评分、FBG、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及血糖达标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用药依从性

干预前,患者用药有效依从率为76.81%,干预后,患者用药有效依从率为88.41%,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02),详见表3。

表3 药师参与干预前后2型糖尿病69例用药依从性比较

2.2 患者SDSCA 评分

干预后患者SDSCA 评分(31.59±3.92)分,较干预前(17.61±4.52)分明显增加(t=9.31,P<0.001)。

2.3 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干预后患者FBG、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01),血糖达标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01),详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比较()

表4 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比较()

3 讨论

在我国目前医疗形势下,慢病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构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健康中国2030”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明确目标,要求构建包括全科医生、药师、护理人员、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在内的多学科更完整的医疗团队,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慢病管理效能。糖尿病由于并发症多且多较严重,危及病患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如何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管理效果,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0-11],自我管理水平较差是2 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风险因子,病程、是否为本地医保及神经质得分是患者用药依从轨迹的影响因素。

然而,目前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传统慢病管理,多以口头宣教为主,对于用药依从性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缺少支持。本研究采用药师、医师及护士联合指导方式,从普通宣教变为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宣教的多学科慢病全程管理;经过干预指导后,患者FBG、餐后2 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血糖达标率明显增加,且患者用药有效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提高(P<0.01)。因此,相比较单纯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药师联合医护的社区多学科慢病全程管理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12-13],能明显提高患者用药水平,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提供综合药物和疾病、药物和食物等相关健康教育,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很大地促进作用。

目前国家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以及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16]。然而,在国内三、四线城市或者更小的城市,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制的了解很少,甚至不知晓这些服务,日常就医或者慢病取药时,大型三级医院依然是就医第一选择。在分级诊疗下医疗资源的利用依然处于一个失衡的状态。一方面可能与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及宣传还不够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较低,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内容较少,医疗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而本研究通过采用医师-药师-护师多学科慢病全程管理,药师进入社区参与慢病管理,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药学服务,并做好药学监护及用药指导和宣教,有效弥补了传统社区慢性管理的模式单一、管理效能低下的缺点,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用药依从性及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进一步提升药物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药师依从性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社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