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美与张力的双重呈现 一百五十年以来的俄罗斯双簧管音乐

2022-10-11文字孙欣

音乐爱好者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簧管织体乐章

文字_孙欣

在交响乐队的演奏中,双簧管作为木管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具有音色柔美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其在交响乐队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双簧管历史悠久,最初的形制是由芦苇管制作而成,在其顶部安装一个小簧片便可以发声。古希腊的奥罗斯和古罗马的特比,都可以被看作是双簧管诞生的灵感来源。巴洛克时期的管乐器肖姆管,同样也是双簧管的前身。直到十七世纪,法国人对肖姆管进行改良和创新,双簧管才正式诞生。

01 鲁夫特

02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本期附赠唱片收录了八首钢琴与双簧管合奏的当代俄罗斯音乐作品。德国作曲家约翰-海因里希·鲁夫特(1814—1869)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双簧管演奏学派公认的创始人,1840年至1860年在帝国剧院管弦乐团担任双簧管首席。他创作于1835年的《俄罗斯民间主题幻想曲》是《为双簧管而作的二十四首练习曲》中的第十二首作品。级进式上行的柱式和弦构成的引子部分由钢琴演奏,轻快中不乏庄严。流动的回音旋律在音乐表情上活跃而生动,带有明显的民间舞曲风格。由双簧管承担的抒情性单声部主题清新而富有色彩变化,描绘了俄罗斯独有的自然风光。双簧管的中高音区因纯净的音色而具有独特的辨识度,赋予全曲以田园牧歌式的特点,钢琴在中部退居次位给予双簧管和声支持。在主题的再现部分,双簧管声部以大跳居多且充斥着装饰音,歌舞性旋律主题的对置更是与双簧管开始主题的柔美形成了对比,在三个长时值的柱式和弦推动中与开头相呼应,旋律在绚丽中走向结束。

01 格里尔

02 阿萨菲耶夫

03 戈尔洛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是“强力集团”中管弦乐色彩感最鲜明、作品最多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G小调双簧管变奏曲》为三部曲式结构,简单朴素的七音主题作为前奏赋予了音乐一种哀伤的气氛,随后音乐的进行似乎使人进入了幽静的冥想。双簧管进入时与钢琴部分形成卡农式的追逐模仿,钢琴演奏的分解和弦与长时值颤音交替作为背景,双簧管欢快的旋律仿佛喷发出俄罗斯泥土的芳香。中部的音乐发展及伴奏织体都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变化,钢琴部分突然出现的柱式和弦打破了原有的抒情,双簧管的单音反复更使乐曲显得激动不安。末段在双簧管的独奏及尾声部分钢琴的高密度织体合奏中,将情感升华为坚决与严峻。

莱因霍尔德·格里尔(1875—1956)延续了俄罗斯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他较多地借鉴了格拉祖诺夫的作曲技法,在使用格鲁吉亚和中亚的音乐材料时探索了异国情调。《歌》()意境优美流畅,钢琴和双簧管的合奏好似眼前辽阔的天空,浮云轻飘。节拍句法富有歌唱性,织体尽管是单线条的,但仍能在其中寻得清晰可见的和声逻辑。最高音长时值驻足于此,最动人心魄的一瞬间过后,情绪转向平静,选段结尾的二度与四度交替,富有瓦格纳“无终旋律”的意味。《行板》()开端双簧管部分短暂的离调和声进行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情调,在不断转调和离调的调性游移中,抒情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丝丝入扣。

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阿萨菲耶夫(1884—1949)出生于圣彼得堡,1910年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为双簧管和钢琴而作的小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激动欢快,双簧管声部和钢琴声部形成了巧妙的节奏对位,错落有致的节拍形态使音乐更具动力。第二乐章谐谑曲较第一乐章多了些滑稽成分,节奏型短促而有力,钢琴声部和双簧管声部形成对话模式,整个乐章贯穿一问一答式的均匀、短促、细碎的节奏。第三乐章平铺直叙式的主题富有抒情的咏叹调意味,音乐气息延绵不绝。终乐章更多地体现了对各种情感的追求和对生活诚挚的热情。作曲家延续了对双簧管丰富音色的把握,双簧管声部大量的顿音和快速的颤音带来了明暗色彩的反差,旋律线条的交纵感丰富了音乐层次变化。

俄罗斯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尼古莱·切列普宁(1873—1945)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学生,其代表作有芭蕾舞剧《阿米德亭》《红色死亡的面具》。他的《木管乐器素描》(Op.45)有很明显的无调性音乐交混特征,传统音高的中心性和功能和声的限定关系被模糊。中段具有浓郁的幻想风格,转调的延长与增加使得调性中心感减弱。主题材料则是分开奏出的,双簧管奏出前半部分,钢琴进行模仿。钢琴伴奏部分中的旋律、陪衬和弦与低音声部进行共同构成了织体结构中的三个层次,乐曲结束于朦胧的梦境思念,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玛丽娜·德拉尼什尼科娃(1929—1994)出身于音乐世家,她的父亲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音乐总监,也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朋友。德拉尼什尼科娃为双簧管和钢琴创作的《音诗》()是一部因音调变化和主题变形多样而具有挑战性的作品。乐曲开头钢琴声部加入了柱式和弦,音响效果也随之越来越浓厚。双簧管主题进入后,线性织体的歌唱性旋律充满了忧郁的氛围,但很快这种忧郁就被一系列短促的颤音打断。尾段调性游离,有意识的纵向音高调性碰撞,使得横纵都产生了增二度的听觉效果,旋律音高不断推进,乐思充盈着起伏感和动力感,神秘的和弦音色将作品色彩变得扑朔迷离。

尼古莱·鲍里索维奇·戈尔洛夫所作的《组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虽是奏鸣曲式,却有明显的二声部赋格特点,主题音调由双簧管奏出,在与钢琴的一问一答中陈述完毕。而后进入具有间插段特点的副题,但没有继续采用赋格的手法,只是将主题重复后进行了一次扩展。第二乐章则是一个慢乐章,旋律充满歌唱性韵味,间有同度合奏来产生音响对置。第三乐章钢琴的先入为主奠定了欢快的情绪,与此同时,双簧管与钢琴声部开始了以四小节为一个步伐的卡农模仿,该乐章将钢琴和双簧管置于平等的地位,两者交相竞奏。

最后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乐曲一开始就通过短促强劲的十六分音符全奏来预示整首乐曲的紧张气氛,紧接着进入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半音级进的锯齿形织体结构中,这种结构适合描绘情感突兀、对比强烈的戏剧化音乐。原作是歌剧的幕间序奏,主要是为了给后面的内容做铺垫的。这部作品想表现的艺术形象是一只被施了魔法的野蜂,它时远时近,时快时慢,这些都是通过快速密集的音型结构、错落有致的音响效果、对比强烈的力度标记和循环反复的技法来传递的。

谢尔巴科娃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接受了音乐教育,她是荷兰(1993年、1994年和1997年)和立陶宛(2004年)国际钢琴比赛的获奖者。谢尔巴科娃在俄罗斯和国外拥有繁忙的音乐会生涯,其保留曲目包括三十多首协奏曲和独奏曲。自2001年以来,她一直作为独奏家与Adagio室内乐团共同演出,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莫斯科国家爱乐协会的主要表演者。

猜你喜欢

双簧管织体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浅谈双簧管表演的音色特点与演奏特色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试论交响乐队中双簧管演奏的位置与重要性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