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路径探析

2022-10-09赵云海王芝雅晋中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晋中030619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思政

文/赵云海 王芝雅(晋中学院经济管理系 山西晋中 030619)

引言

高校要加强“立德树人”建设工作,在教育教学环节始终将思政工作贯穿其中。上海商学院率先进行卓越深刻教育,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在办学特色上实施国际化、应用化以及行业化,以校企深度作为基础创新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方向选择社会需求,将专业以及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接轨,同时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对学生学科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进行不断强化,在此基础上培养社会责任感并不断强化商务理论素养,培养更多具有高尚道德以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由此可知,卓越商科教育与“课程思政”的重点都在于“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其中,并将其贯彻落实在所有专业课程上。吴宝华(2021)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的实施首先要对专业课程隐性思政进行细化,对高校课程思政以及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让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做到实时同步,协调发展。在商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属于核心课程,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肩负着培养优秀商务人才的重任。陈柳源(2021)明确表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招聘、育人、用人以及留人,与就业公平、职业安全以及劳务资产关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课程思政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具备先天优势,原因在于其工作涉及人以及制度的建设,与“立德树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课程思政”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融合的必要性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思想现状

此次研究调查对象为本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向学生随机发放207份调查问卷,成功回收196份。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人力资源专业学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定位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思想意识不明确等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具备短期与长期目标规划的占比仅为25%,剩余的75%根本没有短期与长期规划。

就笔者平时教学观察发现,有明确规划的学生实际占比往往更低,不少学生在心态上往往都是随大流,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甚至没有任何职业生涯规划的想法。在职业定位方面出现偏差,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企业日常管理人员,在他们看来人力资源管理这份工作亮丽光鲜,根本不愿到基层参加工作,对于低工资感到不满。调查发现,有将近93.8%的学生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74.6%的学生愿意参与防控有关的工作,不过同时会有顾虑。由此可以看出,一旦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大部分学生还是以个人利益为主,然后才考虑到集体利益,可见很多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出现偏差。

2.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诉求

对毕业生用人企业展开抽样调查,可以发现很多企业对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知识都比较看重,与此同时更看重职业素养,个人行为价值归根结底在于思想方面的正确引导。在素质冰山模型里面,技能与知识都属于在水面上裸露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基础素质,可以利用专业课程培训获取,职业素养主要通过工作态度、个人价值观以及思想品行体现出来,属于隐藏在水下的比较深层的一部分,需要长期潜移默化教育才能逐渐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很容易受到人力资源素质的影响。据麦可思《2019年就业蓝皮书》对外发布的2018届应届毕业生离职率调查可以看出,在所有离职率最高的10个专业里面包括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也同样上榜,离职率达到35.9%。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毕业生离职主要原因在于思想压力大,岗位与自己水平不匹配,对职业发展没有帮助或者薪酬待遇不满足等,深层原因在于价值观出现偏差、对个人认识不充分以及在职业定位方面不清晰等。

3.“课程思政”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融合的必要性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有效管理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相关环节,在选拔人才方面主要包括人才选拔以及人才测评,用人主要包括合理安排人员岗位,其中牵涉到工作分析以及人力资源规划等相关内容;育人指的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和开发,同时也包括管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留人指的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帮助员工更好地改善日常绩效,全面展开绩效管理,除此之外还要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处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员工满意度以及忠诚度,在此基础上提升个人幸福感与责任感。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除了对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与知识水平进行培养之外,还要对学生个人思想动态给予密切关注,将重点放在思想教育方面,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个人素质与道德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在学生日常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为学生综合发展指明路向,在学生创新思维、奉献祖国、学习知识以及锤炼品格方面充当引路人。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路径

融合人力资源管理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方法与思路,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先行试点城市,上海市要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对“上海经验”“上海模式”等成功经验进行整理总结,以当前已有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成果作为基础提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也就是“建立目标—深挖资源—深耕课堂—整合课程—完善制度”。

1.建立目标,明确教改方向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个人道德、思想素养以及政治素质等进行培养与提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制度、教学规划以及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并完善,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的实效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具有高理论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扎实以及高素质与道德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2.深挖资源,储备“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指的是在专业课程中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真善美品质的相关引导内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核心主要在于“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详细而言包括6个关键模块,除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以及培训开发之外,还包括绩效管理、员工关系以及薪酬管理等模块,核心课程也包括6个,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个人引导。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于深度挖掘“思政资源”,拿《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来说,对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及发展改革情况需要进行宏观层面的讲解,从国家、省、地市等地方入手,让学生拥有大局观以及战略观;“思政资源”开发的重点在于纯理论内容,比如《绩效管理》课程里面经常提到的激励理论以及《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课程里面的学习理论,都要从理论出发提出相应的背景,然后以个人经历以及理论应用作为基础介绍理论内容,比如人文关怀、科学精神以及客观公正的态度。与学习有关的思想以及识人、用人、赏罚等方面的理念我国古代就有,最经典的有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曾国藩识人用人等典故;现在的主要有小米、腾讯、百度以及华为等人力资源管理成功案例,有助于更多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企业与中国智慧,在此基础上充满民族自豪感,这些都是一些比较经典且正能量的教学案例,可以进行深入挖掘。

3.深耕课堂,实现同频共振

在深入挖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资源”元素的过程中,还要探索匹配的教学模式。思政教育的重点在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解之后给人“欣然会意,如沐春风”的感觉,不能简单为了“思政”而进行“思政”,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入手,就宏观层面而言,提前设计课堂教学规划并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匹配的教学策略,应用多媒体教学途径组织课堂教学并展开教学评定等工作;就中观层面而言,以课程思政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作为基础,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模块特征与内容充分考虑在内,还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最终实现“如春在花,如盐化水”的效果,具体可见表1。

表1 HRM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

第一类,将政策解读式与启发式、自主式进行结合,主要应用在员工关系与人力资源规划等方面。这部分主要通过历史演变、法律以及原理等层面对工会组织、劳动法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发展规划等“思政元素”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说明;第二类,情景模拟、任务驱动、合作式、启发式时间的有效结合,主要应用在培训开发以及招聘配置等方面,特别在招聘过程常见的“识人”技术中更为常用,比如公文框、无领导讨论以及结构化面试等领域,利用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应聘者怎样通过招聘技术将个人思想政治水准体现出来,真正让“思政意识”达到内心深处;第三类,软件模拟、讨论式与案例式之间的有效融合,主要应用在薪酬与绩效管理等方面,要想激励并留住优秀人才重点在于“道”与“术”的有效结合,其中的“术”可借助软件模拟完成,而“道”要实现共识并凝聚向心力,做好员工的政治思想等工作,就要借助国内外企业成功案例的演绎与讲解来完成,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学会自主思考,勇敢接受,这才是“课程思政”的教学重点所在;就微观层面来说,需要设计教学语言,教师要考虑怎样将思政理念与价值观简化为通俗易懂以及具有深远寓意的词句,在教学过程中频频出现“金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甚至还能让学生主动提炼出“梗”,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为最终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下坚定基础。

4.整合课程,构建育人体系

人力资源专业课程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政元素”,不过在具体讲解的时候需要将课程间耦合与课程内聚合的主要特征体现出来,完成逻辑性串联,这样才能将以专业和课程为基础的“思政资源”系统完整地体现出来。其中的课程内聚合,可结合某个课程的教学方法理论以及概念归纳并整理“思政元素”,比如在界定概念时要做到精确严谨,在提出理论时需要进行大胆假设,同时还要小心求证,在理论演进过程中具备创新意识与精神,同时还要将人文关怀的精神体现出来,应用具体方法时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课程间耦合运作基础为薪酬与绩效管理、员工关系、招聘配置、培训开发以及人力资源规划等,以课堂教学特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紧密度作为参考,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思政资源”整合模块,第一为员工关系和人力资源规划,思政教育课堂教学重点在于公正、公平以及平等;其次为培训开发与招聘配置,重点在于将尊重人才以及科学用人的理念体现出来;最后为薪酬与绩效管理,主要体现出公正公平以及人文关怀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资源”的结构化与体系化。

5.完善制度,确保有序推进

为了让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尽快实现制度化与规范化,创建一套完善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要通过相关制度进行设计。首先,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并完善,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知识能力评价作为基础逐渐延伸至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素质等层面,让教学评价覆盖面得到提升;其次,对专业教师思政教育培训制度加以完善,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教师个人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在日常教学与教研工作中及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三,及时引入协同机制,比如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以及工商管理等专业方面的协同,以商科专业作为基础创建“思政资源”储备数据库;与辅导员团队加强协同,获得教育辅助人员的协助与支持;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高效协同,在思政以及理论指导能力方面进行提升;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协同,可以得到人力资源一线专家的帮助与指导;与学生之间进行协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实时反馈信息,有助于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第四,对“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体系进行创新改革,通过竞赛或者评比的方式全面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速度,同时还要树立榜样,发挥应有的模范以及示范作用;第五,对激励机制进行调整完善,设计以成果作为导向的制度,提升广大教师参与积极度与参与热情;最后,对监督机制加以完善,创建评审纠偏体系,确保“课程思政”政治方向始终不出现偏离,在意识形态方面也不会出现偏差。

三、结语

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就是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式以及具体方法,以当前专业教育教学创新改革背景作为基础,精准把握教育发展新动向,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有效结合,调整并创新工作模式与方法,探索更多的发展路径,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培养目标,帮助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完成创新转型,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准的商科类人才。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国企改革中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推进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有趣的动物
人力旅行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