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传承与突破:《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的共情话语聚焦
2022-10-09刘娜娜
刘娜娜 冉 倩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财产,是一个指称“心智创造”的法律术语,包括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作品,发现与发明,以及一切倾注了作者心智的语词、短语、符号和设计等被法律赋予独享权利的“知识财产”。在新媒体语境下,随着“内容创意”的重要性不断提升,IP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出现了IP电影、IP动漫等。近年来,好莱坞电影工业针对深受观众喜爱、票房可观、品牌内容影响力强的电影“接二连三”地创作续集,衍生出“系列电影”,打造出优质的电影IP资源,例如《速度与激情》系列、《蜘蛛侠》系列等。本文探讨的是由索尼动画出品,詹妮弗·克鲁斯卡、德里克·德莱蒙联合执导的动画电影《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2022)。该片是动画电影《精灵旅社》系列的完结篇,讲述由于一场意外,以主人公德古拉为首的精灵家族全员变身,成为人类,而德古拉的人类女婿约翰尼则变成怪兽。为寻找治疗方法,这对冤家翁婿前往危机重重的南美雨林开启了一场欢乐又刺激的冒险之旅。
一、共情叙事视域下IP动画电影的认同机制
美国学者亚瑟·乔拉米卡利在《共情力》一书中提到:“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理解他人的经历并作出反应的一种能力”。IP系列动画电影凭借前作的良好口碑和观众认可度,更易引发受众关注及共情。动画电影《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以下简称《精灵旅社4》)注重展现动画电影的趣味性与色彩美学,在回应观众审美期待的同时,亦为观者带来斑斓的视觉体验。
(一)共境:叙事空间激发审美认同
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提出:“电影作品就是一个梦境的外现,银幕上的画面不受实际情感压力支配,而为一种明确意识到的情感所左右”。动画电影是时空复合、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其具备超越现实的艺术本质。动画电影所塑造、描绘的视听画面不能脱离具有普遍意义的感知结构。故而,《精灵旅社4》注重细节描绘,保持喜剧叙事风格,营造出充满趣味、色彩奇幻的超现实主义空间,将观众引向自由超脱、充满生命力的心灵沃土,从中获得颇具新趣的观赏体验。
(二)共情:情感叙事回应审美期待
学者孟昭兰认为共情的产生主要有直接联想、摹仿、代表性联想和角色充任等方式,与过往经验相类似的情况,故事、图像等间接信息等,均能引发共情。《精灵旅社4》通过提炼系列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叙事核心,保留故事框架、关键人物角色和画面风格,延续了前三部动画的喜剧风格,保持着与前作一致的美学体验。该片将视听想象与艺术感知相融合,使观众在审美期待的持续过程中,建立了理性与感性一体融合的审美体验,实现了共情叙事的预期。
(三)共通:消解认同壁垒,创构审美意象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潜能投射于不同接受者的意识时,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导致不同的理解、判断和结果,而且随着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的差异,作品的整体形象、含义及价值也会发生变化。从接受美学视角看,IP电影在叙事中应打破结构主义“唯文本”的偏见,避免陷入机械延续IP风格的叙事圈套。《精灵旅社4》关注社会文化及艺术审美趋势,构建出观众与作品的“对话”空间,重新解读观众对IP内容的期待,以变化、动态的观念创构共通的审美意象,诠释出契合时代语境的艺术审美,实现了跨文化、跨地域的文化沟通与情感共振。
二、共情叙事视域下IP电影的叙事传承
德国美学家特奥多尔·李普斯以共情与意识的关系为基础,认为共情是人类天生的“内模仿”,通过本能模仿自身所看到对象的运动、表情,并产生相似、相近的感觉。《精灵旅社4》沿用了《精灵旅社》系列电影充满想象的人物角色设定和动感十足的背景音乐,运用成熟的叙事理论模型设计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在增强影片戏剧性表现力的同时,传递智慧和友爱的IP内核,引发观众共情。
(一)人物角色传承
《精灵旅社》系列中,女主人公梅维斯不仅敢于追求爱情,抛弃偏见与人类约翰尼在一起,关键时刻还能带领精灵家族成员集体出动,助力父亲及丈夫的冒险之旅。动画电影《精灵旅社4》讲述了在精灵旅社125周年庆典上,德古拉打算宣布退休,将酒店留给女儿及女婿经营。得知此事的约翰尼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找到岳父德古拉,提出了改造精灵旅社的宏伟计划。但出于偏见,德古拉并不想真正将旅社交由女婿管理。于是,约翰尼找到范海辛,试图将自己变成怪物,范海辛拿出一枚水晶,在水晶射线枪的魔法作用下,约翰尼变成了生出獠牙利爪、长着翅膀尾巴的怪物。该片看似荒诞、虚幻的叙事场景,皆建立在真实、可感的人物传承之上,通过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使系列电影充满情绪感染力。
动画电影 《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海报
(二)主旨表达传承
将IP系列电影的主旨融入观影过程,能够有效消解观众对影片故事的陌生感。电影《精灵旅社4》中的不少对白是颇具生活哲理的“情感金句”。例如:“我人生中这么多美好的时光,都是因为你”“你就是这个家的一分子,是我的家人”等,继续保持了《精灵旅社》系列电影“家庭至上”的叙事主旨。当岳父德古拉与人类女婿约翰尼的地位出现“反转”后,原本被德古拉“嫌弃”的约翰尼化身为具有飞行、喷火等超能力的“炫酷猛龙”。翁婿两人的冒险过程中,各种矛盾一齐爆发,碰撞不断。乐观的约翰尼对新身份、新事物充满好奇,沉浸其中,而思想守旧的德古拉则难以接受新的人类身份。影片结尾,所有的精灵都从人类变回了原样,而约翰尼也变回了人类。在找寻水晶的历险中,德古拉的内心逐渐接纳了约翰尼,感悟到“如果你只看到事情糟糕的一面,那就会错过最美好的东西”的哲理,也意识到老一辈终将逝去,应将精灵旅社放手交由下一代传承。翁婿之间最终化解了矛盾,收获圆满结局。
(三)叙事冲突传承
交代故事背景及人物关系,建构矛盾冲突,解决矛盾冲突,是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增加整体不确定感,促进观众产生移情,进而增强共情效果的重要手段。《精灵旅社4》继续围绕彰显父爱的叙事主旨,保留原有的叙事冲突,增强叙事戏剧张力,持久引发观众共情。片中,约翰尼为了合法接收旅社,利用怪物射线将自己幻化为怪兽,而当德古拉知道约翰尼变成怪物后,出于对女儿梅维斯的关心,又急于将约翰尼变回人类。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将精灵家族全部变成了凡人,失去了“超能力”。恰巧水晶射线枪的能量已耗尽,于是,德古拉与约翰尼共同前往南美洲的丛林,寻找另一枚水晶,开启了一场别致的雨林冒险。
三、共情叙事视域下IP电影的创新突破
(一)克服思维定式的叙事突破
英国心理学家铁纳钦以“构造心理学”为基础,将共情应用于心灵自省和主体间性研究,重点论述了个体之间如何完成对彼此内心与经验的体验。人物关系重构是本片IP突破的重要表现之一。《精灵旅社4》对《精灵旅社》系列电影的人物关系进行了重构,人与精灵的身份发生了对调。片中,约翰尼使用怪物射线失控,出现意外,将旅社内的其他怪物变成了人类。当德古拉与约翰尼的人物身份大反转后,原本讨厌人类女婿的德古拉心理产生了变化,这便为影片制造故事冲突,彰显叙事张力提供了可能。
(二)全新审美语境的叙事创新
德国美学家伊泽尔认为文艺作品的形象、含义、价值和社会效果不是静止的,是随着时间、地域和接受意识的变化不断变异的,提倡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认识事物。对于电影艺术而言,理想的叙事效果往往需要重构叙事语境,使其与人物产生碰撞,从而增加影片的叙事张力。《精灵旅社4》迎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为IP注入更多新鲜的时代元素,创新故事结构,对剧情、场景进行升级,为有效突破系列电影的IP限制,设计了相对独立又具备延续性的剧情内容,其不仅具备相对独立的故事体系,也与三部前作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从人物形象上看,弗兰克、莫瑞、韦恩、波比等精灵家族成员的人类外形创意,也为观众达成了趣味十足的视觉反差效果。
(三)全新影像空间的叙事构建
德国学者施泰因在《共情问题》一书中对“主体间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共情看作主体间性经验的基础以及外部世界知识的条件。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叙事空间的核心是想象,创作者将创作主题、故事内容以及对叙事空间的想象集中构建、外化为影像空间,从而为推进故事剧情,表达主题创造了可能。《精灵旅社4》从深层次、真情感的叙事角度出发,将IP叙事范式与观众新的审美需求相融合,在共情叙事指引下,实现了观众与叙事内容的有效互动。该片以“精灵旅社”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亚马逊丛林的全新“故事世界”,借助新的叙事空间,继续探讨了“用爱温暖一切”的核心主题。
动画电影 《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剧照
(四)全新故事内容的创作表达
德国学者姚斯认为审美接受是“情感介入”的过程,核心是“与主人公的认同”,本质是观众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进行联想、反思,从而形成的审美态度。从叙事风格看,《精灵旅社4》秉持“恐怖喜剧”的叙事基调,将恐怖、喜剧、魔幻等元素杂糅其中,塑造了奇观化的视觉画面,并以“闯关游戏”来不断推进德古拉与约翰尼的冒险历程,最终呈现出“完成任务便可升级”的叙事特征。
结语
《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沿袭前作“爱与成长”的故事内核,用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塑造出饱满的人物角色,营造了趣味且充满想象力的叙事空间,让IP成功“保鲜”的同时,获得了理想的票房与口碑。影片将共情叙事融入主题、造型设计、场景画面等,提升了该片的美学价值,成功激发了观众的共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