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绩效管理课堂的实践探索

2022-10-09冯改英晋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思政案例

文/冯改英(晋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到目前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已经历了四年的时间,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该怎样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很多教师仍然理不清思路,不知该如何贯彻这一教学理念,下面笔者就以绩效管理课程为例来探寻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

一、绩效管理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整体思路

1.绩效管理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是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中的很多基础理论和管理实践案例都出自西方,主要是西方管理学对西方组织绩效管理实践在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本质上是受西方生产关系、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要有思辨能力,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做法,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高校学生刚开始接触绩效管理理论,社会工作经验较少,尚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讲授绩效管理的知识和方法,还要开展课程思政,防止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2.绩效管理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的整体思路

高校的思政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程,教师可以将专业课和这些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对接,寻找契合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那么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怎样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呢?笔者认为主要沿着以下思路:要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即挖掘课程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意志、理性思维、价值传承和文化意义,这些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既是该课程的思政内容。如图1所示,在讲授“绩效申诉”的知识时,挖掘这一知识中所蕴含的情感意志即是在绩效管理中要尊重员工,给员工发表不同意见的渠道,避免绩效考核中的“黑箱操作”,使考核公平公正。如果企业不妥善处理员工的绩效申诉,就会激化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上升为法律问题,如发生过的“劳动者因绩效考核不达标被解雇仲裁维权胜诉案例”,进而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按照这种挖掘课程思政的思路讲授课程知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和“知其必然和当然”。这样传授知识时既融合了课程思政,也很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与思政“两张皮”,生搬硬套的问题。

图1 绩效管理课程思政的整体思路[2]

教学方式上要采用适合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知识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元素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1+X授课等。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反思环节,不仅要追问学生是否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还要追问学生是否明白了知识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是否明白了所处社会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二、绩效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环节的具体措施

1.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构建绩效管理思政案例库

思政案例库的构建是课程思政得以开展的基础,案例教材可以纵观古今、横跨国内外,大到聚焦行业前沿、小到身边事件,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对标思政课程,合理融入课程思政,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在讲授绩效考核内容时,“考核维度”是个很重要的内容,考核维度的不同背后隐含的是企业价值观念的不同。在课程思政教学时,可以加入“阿里公司独特的绩效价值观评价体系”,通过阿里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们开拓思维,明白不同企业绩效评价内容不同的原因不仅与企业管理战略有关,还与企业价值观念有关,也让学生明白阿里绩效考核创新的意义,不盲从书本,领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注重实践的思维方法。

在讲授绩效薪酬的激励机制时,加入了中国古代晋商常用的绩效激励方式,及探讨我国古代晋商激励管理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比西方企业管理的“以事为中心”管理理念的不同及各自的优劣势。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在绩效管理工具这一章中,可以加入“领先欧美,入围全球商业思想家大奖 Thinkers50的由海尔集团的董事长张瑞敏提出并命名的‘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不仅进入哈佛管理课堂且正掀起世界管理学的中国风,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实践前沿的探索,也避免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当然同时要让学生们明白对于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秉持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思想态度,做到不盲从、不迎合、不回避、不轻薄。

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将兴起于西方企业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写入企业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中,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将业绩居于末位的劳动者降薪、调岗或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逐渐增多。我们从企业考核中的“末位淘汰制”这一制度为例,与学生探讨这一制度的合法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东西方社会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法律制度也不同,欧美国家强调制度的刚性、标准的精神,鼓励个人奋斗、倡导内部竞争,而我们国家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为了强化绩效管理中的法律意识,在讲授“绩效申诉”内容时,以“劳动者因绩效考核不达标被解雇仲裁维权胜诉案例”为例,引导学生注重绩效考核中的公平意识和法律意识,让学生领悟绩效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和绩效考核过程的公平、公开原则。

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提出并命名的“人单合一”案例既是管理创新意识的教育,也涉及爱国思想、开放包容、积极进取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末位淘汰制”既是法律意识的教育,也涉及“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教育;“劳动者因绩效考核不达标被解雇仲裁维权胜诉案例”既是法律意识的教育,也有公平公正做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由此可见同一个思政案例可以融合多个思政元素,对标多个思想政治课程。

绩效管理的绩效计划章节,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模型中在“学习与成长层面”里包括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在讲授人力资本(知识、技能、价值观)时,笔者加入了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在讲授组织资本(文化、领导力、协调一致、团队工作)时,笔者以突发事件中中国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力”为例,分析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文化)和团队精神(团队工作),对比西方国家的领导力和个人主义,让学生深刻领悟组织资本中各个要素的含义及组织资本的重要性的同时,坚定学生们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讲授绩效计划的准备章节中“产品领先战略”知识时,笔者加入了国家创新战略和华为的5G技术案例,让学生明白当前国际市场竞争背景下,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和国家创新的紧迫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在战略性绩效计划的准备内容中,讲到有关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时,我加入了“爱国企业家任正非的案例”及他所创建的华为集团的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及战略的内容,学习任正非胸怀理想、不畏艰难,勇于追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同时,培养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作新时代“四有”社会主义新青年。

2.结合常用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思政教育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这些年教学改革,课时在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思政,可以结合常用的实践教学、在线课堂,课后拓展等教学形式开展课程思政。(图2)

图2 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办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习通、雨课堂线上教学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记录统计学生上课出勤、参与课堂讨论、课后线上视频学习情况等。让老师准确全面地掌握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学生平时成绩的打分不再凭主观印象而是有考核维度,可以量化的打分,这样学生平时成绩的打分像公司绩效考核一样有理有据、公平公正。让有理有据、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原则深入学生内心,外化到今后的工作行为中,提升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效果。

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外,也要注意开发实践作业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比如让学生通过访谈调研自己周围人所在企业员工个人层面的绩效管理实施情况,通过课堂讨论发言的形式,鼓励学生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思路,不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学科态度。

近两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兴起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行性。教师把需要学生学习的思政案例资料(见图1),如B站、学习通、百度小视频等微视频资料、文档资料等上传至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课前了解或课后研读,并通过线下课堂讨论或线上讨论的形式开展,这样既能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探索与思考,也可以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做到思政课程“润物无声”的效果。线上教学的灵活运用,更是让学生直观感受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行为。

课后拓展也是课程思政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管理类课程,绩效管理当然也不例外,因为管理类课程本科教材内容与实践前沿是有一定差距的,书本与现实的脱节,让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在课后拓展中加入课程前沿的内容和现阶段关注度较高的企业案例让教学具有时代性,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让学生爱上专业,积极了解实践前沿的探索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课后通过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企业案例文献、书籍、视频等形式,提升课堂内容的高阶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度、拓展教学的广度。绩效管理课程笔者会推荐学生阅读张瑞敏所著书籍《海尔是海-张瑞敏的随笔选录》,这种“1+x”的授课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注意事项

1.实施效果

为了了解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在相应的章节授课结束后,笔者通过随机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研。学生们对课程中穿插的思政案例均有较高的评价,觉得案例不仅让他们了解了我国古代晋商的激励方式、了解了我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的用人理念的不同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的不同,更让他们了解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实践前沿的探索。让他们有了民族自豪感,能够辩证的看待中西方不同用人理念的优劣势,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强化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加深了他们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并且课本中较抽象的理论因为案例的切入更容易理解了。让他们感受到了专业的价值,增强了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动力。最后,学生们的意见或建议有:对于企业实践前沿的案例,虽然知道了大致内容,但觉得了解得不是很透彻,建议增加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实践调研的内容因为学生在学校只能电话了解,感觉收集资料不全面,有难度。同学们较为正面的意见为今后开展课程思政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2.注意事项

课程思政毕竟不是思政课,教学过程要把握度。紧扣课程知识主线,避免跑偏。思政案例阅读或观看要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和课余时间,注意案例切入的时间和方式,思政内容以课堂点拨为主,避免长篇阔论。

有些案例较简单,如前面提到的 “中国电脑鼻祖柳传志的事迹及联想集团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及战略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可以在上课前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点拨即可;有些案例比较简短,在课堂讲授小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课上切入;有些案例需要讲授完相应的知识后学生才可能看懂资料,可以放到课后拓展中,学生自行领悟和课堂点拨结合,如阿里的价值观评价体系、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劳动者因绩效考核不达标被解雇仲裁维权胜诉的案例等。另外要注意案例切入的方式,资料研读、观看视频,利用线上平台进行讨论等方式要根据内容合理调整。

四、思考与展望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他的人力资源专业核心课程与绩效管理大致相同,存在理论和案例大多起源于西方、教材内容与现实脱节等问题,笔者认为其可以参考绩效管理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以实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完善格局、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思政案例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样板案例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分析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