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有效课堂研究
——以历史课堂中的“历史故事”运用为例

2022-10-08屈澄波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7期
关键词:商鞅历史故事笔者

屈澄波

(阜南县第五初级中学 安徽阜阳 236300)

笔者针对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强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思维,通过在课堂中引入“历史故事”,寻求一种思维培养方式,为今后的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视角。

历史独特的人文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拥有丰富的学科资源,而历史故事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些严谨的史料深藏在历史故事里,意味悠长。将重大历史事件关联历史故事,不仅可以得出结论和理论,更让学生沉浸其中,这种方式是课程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形式。

历史故事的运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其有效性、生动性和持久性。

近年来虽然关于故事模式的研究也有,但是关于故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文章不多。其中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张元老师的《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其对教材、课文、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历史故事模式的素材和问题。陈向青的《“故事时间”教学实践初探》,强调故事引用更符合较低年龄段的中学生,契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朱文倩的《历史故事:从聆听、理解到神入、对话》,强调要使学生逐渐地从历史故事中对历史事实做出基本判断,然后用合适的语气、适当的语调将有价值的故事讲述开来,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加深他们的家国情怀。

很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在上课时更希望教师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故事型的授课方式可以化繁为简,将较为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容易理解,对细节的描述更生动,还可以传达一种知识传授之外的人性理念。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历史课堂中“历史故事”的运用案例,以供参考。

一、历史故事在“课堂导入”中的运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针对七八年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设置悬念并讲述故事,后抛出疑问,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以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讲到有关改革开放内容时,笔者讲述了一个事例:1978年夏末,大规模的旱灾席卷安徽,当时的省委书记万里走探村落,但他看到的都是破旧的草屋,整个村子了无生气,书记走进了一户人家,却看到女主人和两个女儿在炎热的夏天还盖着一条破被子,相依在屋墙一角,村里的干部小声地告诉书记万里,她们就只有这一条破旧的棉被。听到这里,万里难掩悲伤,当年老区的人们付出了那么多来支持革命,现在却过着这样的生活。想到这里,万里不禁哽咽,觉得很对不起他们,解放30年了,他们却还挣扎在贫困的边缘。这时抛出问题:为何已经进行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却带来如此难以接受的结果?请大家先思考再议一议,谈谈你的看法。

课前导入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抛出“悬念”问题,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触发思考,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二、历史故事在“解释历史原因”中的运用

在讲到秦末农民起义时,笔者先出示了司马迁《史记》中《陈涉世家》一文,将陈胜年轻时的志向和当时决定起义的场景对话,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一并展示给学生,再给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解和分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引导学生归纳。

此历史材料理解难度较低,学生从中可以看出陈胜从小的抱负,再通过思考与探讨,不难得出陈胜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原因,以及从陈胜吴广的另一段对话“天下苦秦久矣”得知秦的暴政。通过这样的故事陈述,陈胜从小远大的志向和秦的暴政不得人心便会跃然纸上,这样学生便能根据历史故事找出答案,也可据此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三、历史故事在“总结历史特征”中的运用

在讲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课时,笔者采用以人带史的方式,通过张謇一生的传奇故事来折射那个时代的特征与变化,并将此课重新整合为五个标题弃官从商、事业巅峰、传奇陨落、时代印象和一脉相承。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强调了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甲午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也是在这一年,有三个伟大的中国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张謇选择实业。但他们的究极理想都是救国!”梁启超后来说道:“唤醒中国人四千年美梦的,其实是甲午一战。”

这种设计既可以引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近代化和挽救民族危亡,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认识到因为清朝腐败和文明转型,爱国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主题,用张謇一生的传奇故事来突出这个时期的历史特征,以宏观带动微观,以人物引出时代,以时代带动人物,从而更好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四、历史故事在“凸显历史作用”中的运用

在讲到“改革开放”这一课时,笔者用罗芳村的变化来彰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在罗芳村,1979年的人均收入是一百三十多元,而只相隔一条河,对岸新建的香港罗芳村人均年收入却高达一万多元。同样风吹日晒,同样起早贪黑,跨过一条河,收入相差100倍。而且河对岸的罗芳村,正是那些从深圳罗芳村冒险偷渡过去的人们建立的,这令人不胜唏嘘。但又过了30年,深圳罗芳村的经济发展与繁华程度又远超香港的罗芳村,以前冒着危险前往对面的老村民们又再次“归来”,而罗芳村的故事,被后来的人们讲了又讲,甚至增添了一丝传奇色彩。通过罗芳村故事的讲述,学生们纷纷瞪大了眼睛,后来通过对个别同学的谈话“调查”,他们都表示这个历史故事当场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个故事凸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使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历史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其对现在甚至以后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通过对罗芳村的故事的讲述,展示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济上与思想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因此,一个浓缩的精彩的历史故事可以彰显“历史作用”。

五、历史故事在“历史评价”中的运用

合理运用故事教学,可以使较难突破和较难理解的“历史评价”变得易于接受,使学生获得更深的历史感悟。

在讲“商鞅变法”时,史料提到商鞅获得人们的信任后广泛推行革新,但最后却被处以“车裂”极刑。而朱镕基总理在看到这一段话剧时也凄然泪下,学生都表示对其结果的不满,对商鞅非常同情。笔者提出问题:“商鞅被处死,变法是否意味着失败了呢?”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笔者讲了《商君列传》的故事:商鞅在秦孝公死后失去了庇护,逃到秦国边境的一家旅店,但是却被告知需要通行证,而出示通行证的规定正是商鞅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管理而提出的,商鞅无奈,只得逃亡到魏国。这则故事说明商鞅之法没能帮到商鞅本人,但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商鞅之法已遍及秦国各个角落,被广泛普及推行。学生得到启发: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充满着变数与曲折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甚至付出流血牺牲的巨大代价才能成功。

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评价中思考,笔者还把时空分成不同的三个维度。短时段:对改革当时的条件(通过商鞅早年经历,引出牛耕、铁农具)和成效的评价;中时段:以秦最终实现统一来评价商鞅变法的意义;长时段:根据历史现实看待商鞅变法,突破教材,让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虽然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但也有其漠视人性的一面,秦朝建立后不久就因其暴政而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法制与人性平衡的制度,使国家强大的同时也要使人民幸福?

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伟大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历史事件所呈现的深层次“隐性”意义,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主人公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升其评价历史问题的整体思维。

结语

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不断挖掘完善的。笔者平时有意收集相关历史资源,运用这些丰富的资源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建立个人的“历史资料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探究意识,挖掘其内心的想法。希望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当然,还要注意对所收集的历史资源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弹无虚发”,紧扣教材内容,不要因为学生喜欢就滥用,以免忽视教学主体。

历史故事使历史更易激趣更好理解,将历史照进现实,使之也更具同理心。历史故事辅之以教师引导,更易找到问题切入口,赋予历史课堂以转变与活力,使其越发立体与丰满。

另外,教学中引用历史资源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人物是历史的灵魂,以故事讲人物,以人物讲事件,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人文性和生动性,让历史人物更加鲜活和饱满,学生也可以置身于历史环境中更好地掌握历史人物的特征,从而在历史学习中提升其兴趣和智慧。

猜你喜欢

商鞅历史故事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商鞅: 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树敌太多商鞅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