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安徽省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困境及其干预*

2022-10-31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7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残疾康复

吴 杰 李 辉

(淮南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徽淮南 202038)

一、残疾学生家长面临的心理困境

残疾学生家庭在社会、教育、经济等方面均与其他正常家庭有所不同。残疾学生家长在面临经济困境、康复问题以及促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融入社会角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扰。所以,残疾学生家长在不同程度上面临诸多的心理困境,经历的心理困境阶段和层次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因为家长对残疾缺乏科学的认知,在护理孩子残疾问题上常有思虑过度、紧张、恐慌等心理情绪,随着儿童的持续成长,这些情绪或许能够因习惯而消退,但是也可能因为长期积累这些不良情绪而使家长产生心理障碍,如出现焦虑、烦恼、抑郁的情绪。如果残疾学生家长长期处于精神抑郁状态,也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残障家庭中焦虑的心理困境的较多,并且女性的焦虑心理要高于男性。

(二)自我怀疑不断加深

残障家庭中,很多家长可能在孩子致残的原因上追溯自我因素,并不断地怀疑和迫使自己自我反思,长期的自我加压会导致家长不断地怀疑自己,有的甚至会导致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怀疑,这些怀疑会致使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疏远,甚至使家庭濒临崩溃。

(三)不停地自我责备

上文提到,部分残疾学生家长会在孩子致残因素上产生自我怀疑,当部分家长因自我怀疑,寻找到因为自身不足而造成孩子残疾的蛛丝马迹,会处于不断的自责当中,从而产生强烈的内疚感,不断地去责备自己或者其他家庭成员。这种现象在重度残疾学生家庭中较为常见,家长无法找到自我疏解的方法,因而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溺爱或保护。

(四)挫败无助

残疾学生很难像正常学生一样在校园里正常活动或学习,所以周围学生对残疾学生的态度和接纳程度等都会影响到残疾学生家长的心理状态,而更多的时候残疾学生可能会在校园受到学生的嘲笑和孤立,还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所以在学生学业受挫或者遭到学校同学嘲笑时,残疾学生家长会感到挫败无助,无法得到外界的理解和援助,因而会产生挫败感和自我效能低下,对未来的生活和孩子未来成长也会缺乏自信心。

(五)长期幻想

残疾学生家长的长期幻想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康复上,家长会受到外界广告宣传或土方法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幻想,认为残疾可以快速治愈,所以会通过各种不健康和不科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康复,甚至相信虚假就医的宣传广告病急乱投医。这种现象常见于那些无法短时间内接受自己孩子残疾事实的家长。

二、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困境成因分析

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家长主观认识不足以及个人心理特质等,都会给家长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扰。通过调研,残疾学生家长产生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压力大

残疾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主要来源于就医、康复和陪同等方面,残疾学生要不定期和长期地接受康复训练,并且需要专门的人陪同,陪同的人就无法工作,家庭收入水平降低。部分家庭会选择去专门的残疾学校就读、到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所以增加了经济方面的压力,导致入不敷出。尤其是在重度残疾家庭当中,家长不得不承担养育、教育、就医、康复、照顾等多重经济压力,这造成了残疾学生家长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

(二)家庭矛盾多

残疾学生家长由于经济压力等的增加,同时对残疾缺乏一定的认知,且无法得到亲戚的理解,常导致家庭内部夫妻间、父母间出现较多的冲突。随着负面情绪的不断积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抱怨,导致家庭成员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隔阂,使得家庭氛围越来越差,家庭矛盾越来越多,而残疾家长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

(三)个人心理冲突

由于长期处于压力和焦虑之中,残疾学生家长不断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与外界缺乏沟通,缺乏社会角色认同感和支持,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不仅在精神和心理上,在个人人际关系上,比如夫妻之间、父母之间也会造成冲突,导致家庭破裂。

(四)社会接纳不足

人们对于残疾缺乏正确的认知,在面对残疾学生时,部分学校、同学或社会人士缺乏包容和谅解,导致残疾学生及其家长存在社会认同感缺乏、社会交流存在阻碍等现象。可以看出,残疾学生家庭的社会接纳度不够,导致残疾学生家长在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里存在较大的阻碍。

(五)融合教育师资缺乏

残疾学生在教育上缺乏专业化的引导,缺乏稳定专业的师资力量,使得残疾学生无法享受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家长的压力,为自己孩子的教育担忧也是造成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困境的一大因素。

三、当前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困境干预措施

为帮助残疾学生家长解决困境,提高残疾学生家长的社会适应性、促进残疾学生家长健康心理养成,当前对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困境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搭建咨询服务平台

制作手机App软件,开展个性化的咨询服务,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残疾学生家长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主要做法包括:建立咨询工作室,以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为学生家长提供温暖关爱的咨询服务,为残疾学生家长提供倾诉的平台,或者通过走访了解残疾学生家庭面临的困境,从心理角度为其提供帮助,加强对残疾学生家庭的关怀。利用手机App的便利性,方便家长通过手机App软件内置的音频、视频、图文等相关案例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实现对家长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

(二)生命至上的生命观引导

通过引导残疾学生家长对生命进行思考,启迪学生家长重视生命,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扩大认知视野,消除负面情绪,提高对生命的重视等。

(三)人皆平等的价值观疏导

通过媒体、政策以及相关知识的引入,加强残疾学生家长对于残疾孩子的认识,使其重拾信心,其帮助残疾学生家长规划残疾学生的未来,传授相关的康复知识。通过理性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接纳学生的残疾,提高残疾学生家长融入社会角色的信心。

(四)设置教育康复的体验平台

教育康复专项体验主要是为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和康复需求设置的,可以引导残疾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语言、情绪、运动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可以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从而提高康复的有效性,促进家长与残疾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互帮互助的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的优势是可以通过互帮互助、经验分享,为残疾学生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促使残疾学生家长主动调整心态,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残疾孩子和自己。团体交流可以有效预防负面情绪的出现。

四、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困境干预对策

通过分析残疾学生家长面临的心理困境以及造成学生家长心理困境的原因,基于当前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困境的干预方法,本文提出以下几种干预对策,以提高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困境干预效果,促进残疾学生家长健康心理的养成。

(一)完善落实残疾人相关保障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残疾人就业条例》中也规定了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在公共设施方面,我国也设置了残疾人保障区域,确保残疾人拥有与正常人一样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享有权。所以,在完善落实残疾人保障制度方面,应该提高对残疾人家庭的关怀。尤其是对残疾学生家长,不仅要施以人文关怀,而且应该采取其他的相关保障措施,以打破残疾学生家长的心理困境,提高残疾学生家长的社会群体认同感。

(二)组建专业化的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干预团队

残疾学生是一个需要社会支持和服务的群体,而残疾学生家长也是一个需要社会支持的群体,在各地区应该设置相关的专业家长心理干预团队,为残疾学生家长提供相关的心理服务。心理服务机构或志愿者服务团体应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对残疾学生家长的社会关怀,增强学生家长心理干预的专业性和预见性,增强对残疾学生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残疾学生家长心理咨询服务的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家长中心的心理关怀干预机制

应该以家长为中心,建立相关的心理关怀干预机制。比如,可以组建专业团队,为残疾学生的学业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以减轻残疾学生家长的压力,调整残疾学生家长的情绪,可以依托社区成立相关的心理咨询团体,选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相关负责人员,为残疾学生家长提供支持,加强残疾学生家长和正常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提高残疾学生家长的归属感。

(四)建立残疾学生家长培训学校

由于残疾学生家长不了解残疾相关的基础知识,易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绝望等负面情绪,可以建立残疾学生家长培训学校,提高学生家长对残疾康复知识的认知,促进其康复技能的养成。了解残疾基础知识和护理知识,能够提高家长的自信心,帮助其逐步适应残疾家庭,提高自我归属感和认知等。

(五)残疾学生家长行为分析技术应用支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用现代技术为残疾学生家长提供服务,通过志愿者活动建立有关的沟通平台,实现残疾学生家长互相帮扶,还可以通过运用基本技术,帮助残疾学生家长进行学生康复治疗,促使其积极应对康复困难,调整心理分析自身的行为,推动学生的康复治疗,从而推动我国残疾学生的教育和康复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残疾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北京市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