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针灸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取穴规律

2022-10-01李海平陈新旺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腧穴督脉经络

李海平,薛 聪,陈新旺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CI,aMCI)是一种以记忆力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轻度认知障碍[1],是阿尔默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最常见的潜伏期阶段[2]。aMCI具有发展为AD的高风险[3],其转化率高达10%~15%[4]。在我国,60岁以上老人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率为54%以上[5],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aMCI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乙酰胆碱酶抑制剂、银杏叶与抗炎药等[6],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训练、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和饮食疗法,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任何药物成分的临床试验提供MCI或AD疾病改善的证据[7]。中医针刺疗法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健康疗法、对aMCI患者的记忆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8]。关于针灸治疗aMCI的临床研究在国内外不断增加[9],但临床治疗该病选穴不一、无规律性,为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该病的取穴规律,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代医家对aMCI的认识以及治疗取穴规律,期望为临床针灸治疗aMCI提供更加系统、准确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整理

以《中华医典》(第5版)[10]电子丛书中收录1156部中医典籍为主,基本上包括了具有代表性的针灸推拿类医籍。

1.2 研究方法

1.2.1 描述性分析 对针灸典籍中的穴位、分属经络和分布部位选用的频次进行统计,计算频率即出现频次在总频次中的所占比例。

1.2.2 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RStudio软件中Apriori算法,对纳入数据库中的针灸处方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

1.2.3 聚类分析 使用RStudio软件中层次聚类分析,对数据库中频次排名前10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及其可视化。

1.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论述与检索词相关症状的同时涉及经络穴位的条文,对于来源于同一古籍相同的条文,只纳入其中 1条结果。

1.3.2 排除标准 ①古文中未指出具体穴位名称;②不是以针灸疗法为主。

1.4 数据提取

运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以医籍书名、条文内容、腧穴位名称、治疗方法、穴位归经、所属部位与特定穴类别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对研究所涉及的穴位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进行标准化整理,如“腋门”记为“液门”。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筛选结果共计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著作类古籍文献,共99个条文,其中 14条复方,其余为单穴方,针灸治疗aMCI的腧穴25个,共计应用157次。

2.2 频次结果分析

2.2.1 穴位频次分析 穴位频次分析出现频次排名前10的穴位见表1,对古文中出现的前10穴位进行层次聚类,见图1,结果显示共有3个聚类,一类为百会,一类为列缺-膏肓-心俞-神门-神道-天府,一类为幽门-少海-涌泉。

表1 古代针灸治疗aMCI的腧穴使用情况(前10位)

2.2.2 经络频次分析 针灸治疗aMCI共涉及10条正经,2条奇经八脉,使用频次最高的5条经脉依次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十四经脉中未涉及肝经和脾经。经络使用频次及每条经络所选穴位数量见表2。

表2 古代针灸治疗aMCI经络使用频次及每条经络所选穴位数量

2.2.3 腧穴所属部位频次分析 古人在治疗aMCI时选取的穴位以上肢部、背部以及头面部居多,下肢部及腹部也有涉及。详细使用频次及使用腧穴数量情况见表3。

表3 古代针灸治疗aMCI腧穴所属部位频次分析

2.2.4 特定穴使用频次分析 25个腧穴中共涉及 10种特定穴,使用频次为152次,占总频次96.9%,其中使用情况排名前3位的是五输穴、交会穴与络穴,具体见表4。

表4 古代针灸治疗aMCI特定穴使用频次分析

2.3 关联规则分析

2.3.1 复方穴位关联规则分析 复方中穴位使用频次分析使用 Rstudio软件中 Aprioir函数计算,设置最低条件支持度为0.1,最小规则支持度为 0.9,对 14 条复方中涉及的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结果中排名前20条规则(置信度均为1,表中不再显示)见表5,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见图2。

表5 古代针灸治疗aMCI处方中穴位关联规则(前20条)

2.3.2 复方经络关联规则分析 对复方中经络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前20条见表6,并对经络关联规则进行可视化网络。如图3。

表6 古代针灸治疗aMCI复方中经络关联规则(前20条)

3 讨论

目前现存的中国古代医籍中并没有关于轻度认知障碍的明确记载,现代研究中有大量对于该病古代病名的研究,本研究主要依据金香兰[11]、常诚[12]和杨荣禄等[13]对于MCI中医术语的探索和研究,以“健忘”“善忘”“喜忘”“好忘”“不善记”“呆证”“杳无记忆”“不记事”为关键词在第5版《中华医典》中检索所有关于 aMCI的古代文献,检索结果如上所述。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善忘”“喜忘”的记载,《灵枢·本神》曰:“志伤则善忘其前言”,《素问·调经论》中言:“乱而喜忘”。中医学理论认为脑为髓海、元神之府,心藏神、心主神明,心和脑都与人体的精神情感、意识思维活动有关,当元神、心神受损时则发为本病[14]。

本研究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古代针灸选穴与现代临床选穴基本一致,又各有侧重。古代中医文献中在运用针灸疗法治疗该病时多选取百会穴,其次多选取列缺。百会穴属督脉,在头部,前发际直上5寸,相当于巅顶部,被称为诸阳之会,深处为脑——元神之府所在,研究显示[15]针灸百会穴对记忆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文献《针灸大全》记载:“头项寻列缺”,头面部的疾病可以使用列缺进行治疗,研究也表明列缺对头项部疾病具有特异调制的作用,可能与列缺能够舒张血管、增加身体内部血流量有关[16]。层次聚类分析显示为3大类:百会;列缺-膏肓-心俞-神门-神道-天府;幽门-少海-涌泉。提示针刺在治疗aMCI时以百会为主穴,其余两类作为配穴随症加减。

在十四经脉的选取中以督脉使用频次最高,然后依次排名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阴肺经,督脉使用频次最高与古代“病变在脑,首选督脉”选穴原则一致,也与现代临床选穴研究[8]一致;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从巅入络脑”,与脑部有直接联系,且与督脉相互配合调动全身阳气,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脑部供血。此外,古人认为:“善忘者,后世名健忘,以心肺清阳气虚,故神不精明而善忘……心主营,肺主卫,其气不以时上,故心肺虚而善忘也”,故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使用频次也相对较高。

腧穴分属部位中以上肢部选取穴位最多,然后为背部较多。上肢部腧穴选用最多,原因可能有以下3点:①手之三阳经(手阳明、手少阳和手太阳)从手走向头部,头部为手三阳经经脉所过之处,是近代医家通过对古代医家选穴规律的总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而得。②手之三阴经(手太阴、手少阴和手厥阴)从胸部走向手,与手之三阳经互为表里经,两经腧穴常常配合使用。关于表里经取穴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曰:“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也痛,烦闷善呕……刺手少阴、太阳。”③由于检索词范围设定较小,一些关于治疗 aMCI 症状相关腧穴未被筛选出。冯晓东等[17]的研究也证明,认知功能障碍损害越严重,上肢部功能恢复也越差。背为阳,针刺背部腧穴可以升发阳气,促进全身血液运行,加速大脑血液循环。

10种特定穴中,五输穴、交会穴和络穴使用最多。五输穴是脏腑气血初出、渐盛、经过和深入之处,能反映出并且治疗相应的脏腑疾病,对于经脉循行远端(头面、躯干甚至全身)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8],且五输穴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现代研究发现[19]位于针刺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对于大脑皮质作用更强;此外,交会穴使用频次较高,与现代临床“精炼选穴”一致[20];络穴具有精炼选穴“一络通两经”的作用,针刺可以实现沟通阴阳表里内外。

古代文献针灸处方中复方中穴位-穴位关联规则分析表明,神门-少海支持度最高,经络-经络关联规则分析中心经-胃经支持度最高。百会常一穴一方,所以在复方分析发现治疗aMCI时多选用心经及其腧穴,也体现出“心主神明”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明代以前诸多医家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主要提倡心主说,因此古代医家在治疗关于认知方面的疾病时多选用心经及心经腧穴。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脉,可以调动调节一身气血的循行,全身气血充盈则头窍、心窍得以滋养濡润。现代医学认为认知功能多与脑相关,治疗上多选取与脑相关的督脉,因此现代临床治疗aMCI时可联合督脉和心经,再配以胃经腧穴治疗aMCI。

《黄帝内经》中关于健忘病因病机的论述:“肝藏魂,魂伤则或为狂乱,或为健忘。”“健忘属气血两虚,宜益脾阴兼补气。”从中可以看出该病的发生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但本研究通过分析显示古代文献选穴中并未使用肝经和脾经及其腧穴,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对古代文献进行深入的考查分析。且本研究检索结果中针灸处方数据较少,检索词范围较小,不可避免有遗漏或者错误,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对待古人的经验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实践经验来选择性地继承。

猜你喜欢

腧穴督脉经络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旅途止泻按脾腧
最方便的健身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易经》养生法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