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标管理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策略研究

2022-09-30廖秀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文化馆效能目标

廖秀霞

(佛山市高明区文化馆,广东佛山 528000)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机构, 文化馆已经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场所, 对于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1]。 文化馆需要依托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并且将公共文化服务与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融合起来。 然而,文化馆虽然在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但是与人们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的建设、责任机制的建设、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以及激励机制的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 并且不利于提升文化馆的整体服务效能[2]。目标管理是基于最佳绩效模式而构建的管理办法, 将目标管理与文化馆公共服务结合起来, 有利于改进服务模式, 提升服务效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 文化馆通过目标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性

文化馆通过目标管理, 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具体意义如下。首先,有利于结合大众需求,提升文化体验。在结合目标管理的模式下,文化馆将深度结合大众需求,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实现对大众需求的深度调查,根据大众的心理预期,选择针对性的文化产品,从而提升大众对文化馆的体验,从文化馆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精神素养[3]。 其次,有利于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文化馆与大众心理预期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基于大众的心理预期, 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 以此来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效能[4]。 最后,有利于促进国家文化传播发展。 国家在新世界格局下, 建立了全民阅读和全民学习的发展理念,文化馆作为国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目标管理模式, 有利于深化贯彻落实全民学习的发展理念,促进国家文化和精神的传播,从而达到提升国民知识素养以及精神内涵的目标[5]。

2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能存在的缺失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方面, 仍然存在效能缺失的问题, 给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主要问题如下。

2.1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制定不明确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构建中, 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建立长期和短期的目标规划,然而在具体实施环节,文化馆的服务目标并不完善,给文化馆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6]。 首先,文化馆对公共文化服务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并不充分。 在出现公共文化传播问题以及群众满意度问题时, 文化馆并不积极探求产生问题的因素, 而是依据自身对节日的理解以及员工的能力来策划文化服务活动,甚至部分员工选择重复去年的节目, 致使公共文化服务缺乏特色和传播能力。另外,管理者同样无法实现对深层次原因的分析, 对综合原因和管理原因的分析都不到位, 将群众满意度不足的原因归咎于个人, 认为馆员节目设计达不到要求才会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其次,文化馆在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管理时,设立的目标体系并不完善,缺乏长期目标以及短期目标的设计,致使文化馆公共服务目标并不统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

2.2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和责任制建设不全面

基于现阶段大数据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产业需要逐渐与信息化技术融合起来,并且深度落实责任管理机制,以此来提升管理效率。而文化馆作为文化传播机构, 虽然致力于引进信息化技术,落实管理机制,然而却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对信息化机制的建设存在缺失。 目前文化馆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打造了官方网站,部分文化馆甚至建立了微信公众号。 但是对于新媒体,如抖音、微博以及论坛等新媒体进行的文化传播并不充分, 致使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文化馆对区块链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应用不足, 技术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进而导致文化馆的服务效能相对有限,并不能提供长久服务能力。 其次,文化馆在责任机制的构建方面并不完善。对于公共文化传播,文化馆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打造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将文化传播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但是在执行过程中, 在出现演出问题或者公共文化服务传播不理想时, 各部门之间会出现推诿责任等现象,最后往往会不了了之。 在行政化管理特征下,文化馆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 严重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建设。

2.3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联动机制不完善

在新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 需要建立联动机制,将各部门之间结合起来,并且深度结合外部文化,打造优秀的文化服务体系,以此来提升服务效能。 而目前, 文化馆在联动机制的建设方面并不完善,对于区域特色的整合存在一定的不足。文化馆通常以歌舞等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但是基于人员素质以及社会需求, 文化馆工作人员多选择现代流行歌曲作为文化服务活动的基本内容, 缺乏对民俗文化以及特色文化的选择, 部分文化馆虽然选择特色文化,然而缺乏专业性人才,致使文化特色缺失,并不能有效地引发群众的兴趣, 最终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其次,缺乏公共文化传播特色。 文化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打造区域文化特色,若将其与区域特色结合起来,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各地区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景区, 文化馆在区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方面, 并不能与地方特色有效地结合起来,致使文化传播较为单一,并不能有效地满足群众的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

2.4 文化馆缺乏公共文化传播的长效激励机制

文化馆在进行公共文化传播时, 需要构建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升整体服务效能。然而目前,文化馆在激励机制方面并不完善。 首先,评价机制不完善,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设时,缺乏具体的评价机制。 对于员工的评价,主要是采用员工职位等级、 员工考勤以及群众投诉等作为考核的依据。而对于员工工作态度、岗位目标以及与文化馆服务目标一致性的评价存在缺失。 致使文化馆员工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积极性不足,部分员工甚至存在消极怠工的现象, 对于节目的选择和表演呈现出敷衍的态度,文化传播的效果并不理想。其次,文化馆激励机制不完善,文化馆由于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因而在激励机制方面同样不完善,文化馆针对员工的激励,主要是采用工资绩效形式,按照员工参与文化传播活动的类型、 数量以及职位等级等情况来综合发放奖励, 然而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不一致。对于文化馆工作人员而言,其不仅需要物质激励,更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展现个人的价值。文化馆并不能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设定个人专题活动以及相关领域培训等激励措施, 因此对员工的整体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影响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 基于目标管理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策略

文化馆在基于自身目标管理的基础上, 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此,要深度结合目标管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具体策略如下。

3.1 基于目标管理的文化馆公共服务目标制订

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 要依托目标管理模式,制订全面的目标管理体系,以此提升服务效能。 首先,深度分析目标管理症结所在,确定目标定位。 文化馆在深度结合文化传播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要深入落实文化传播体系改革,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机制, 并且贯彻落实现代特色和区域特色的文化传播体系。 管理者应深度分析文化馆目标管理制订的症结, 将其主要症结分为个人原因、管理原因以及综合原因。个人原因主要是文化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足, 给公共文化传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管理原因是文化馆的管理较为松懈,仅仅注重文化传播活动,缺乏对整体的管理责任的落实;综合原因则是政府重视程度低,大众参与度不足。其次,根据目标定位,建立长期和短期的发展目标。 在深度分析后改善症结的基础上,构建公共服务目标,打造文化馆的目标服务体系。 依托长期和短期发展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构建如表1 所示。

表1 基于目标管理的文化馆目标制订表

从表1 的目标以及文化馆的实际发展情况可知,文化馆在长期目标的管理方面,要提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应构建长久的服务机制。在构建长期目标的基础上,具体分解为短期目标,打造出精品文化活动,提升百姓的归属感,并且在打造品牌以及文化服务团队的基础上,提升群众的满意度。通过短期目标的实现,促进长期目标的稳定落实和发展。

3.2 基于目标管理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和责任制建设

文化馆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体系时, 应将具体目标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以此来提升整体的服务效能。

首先,建立大数据的管理机制。文化馆依托自身的资源,要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在官网的基础上,建立微信公众号、 微博平台以及抖音平台等新媒体的文化传播体系,将大数据信息实现整合。 在管理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对文化馆各项活动的传播,同时依托新媒体资源,实现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区块链的资源整合模式。文化馆在依托自身资源的基础上,要将新媒体资源纳入区块链,实现对文化馆的全域开放, 区域内用户均可以实现对文化传播内容的上传和分享,而文化馆依托大数据,实现对文化传播内容的审核, 将优秀文化内涵纳入文化馆的传播内容中,从而提升数字化的服务能力。其次,要深度落实责任制,将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落实到部门和具体员工。通过子目标的整合,实现对整体文化传播目标的管理。 文化馆的馆长负责整体把控, 各部门的员工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以及与其他部门的联动,一旦出现文化传播问题,要追究具体的责任, 从而引导员工将被动工作模式转化为主动工作模式,进而达到提升服务效能的目标。例如在“中秋送下乡”等文化服务活动中,建立项目负责制,各部门负责各自任务的基础上, 实现全馆的联动配合,共同完成项目。如:音乐干部负责音乐活动,舞蹈部门负责舞蹈活动,并且与音乐部门实现联动,共同配合完成项目。

3.3 基于目标管理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联动管理机制建设

文化馆在新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中, 结合目标管理机制,建立联动管理机制,实现对文化馆的优化管理,扩宽文化服务空间。

首先,文化馆要整合资源,建立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精品文化服务模式。在立足地区文化的基础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区域特色。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构建资料库的形式, 掌握文艺创作者的基本信息,从而为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提供人才支撑。例如天津市群众文艺创作中心, 为了实现对区域文化的整合, 将天津市可以收集到信息的文艺创作者资料进行汇总,全面了解文艺工作者的基本信息,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人才支撑。

其次,在目标管理模式下,建立区域文化品牌,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标杆, 将文化服务与文化旅游以及特色文化结合起来,让大众通过文化馆,即可了解区域特色文化,从而提升文化馆的整体服务效能。例如邯郸市文化馆,在河北“中原文化节”的基础上,结合县市区的文化节目,开发非遗文化传播项目,将文化服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另外,将文化传播与特色旅游结合起来, 形成邯郸特色的文化传播体系。文化馆在基于目标管理进行建设时,同样应结合区域文化特征,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从而提升文化馆的影响力以及服务效能。

3.4 基于目标管理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激励机制建设

文化馆基于目标管理, 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激励机制, 通过激励性的手段来提升文化服务者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从而达到提升服务效能的管理目标。

首先,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实现对文化馆服务模式的综合评价。文化馆针对员工的工作机制,要建立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岗位目标、工作态度以及用户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实现对员工服务效能的综合评价。在目标管理模式下,对员工总体服务效能提升目标、岗位提升目标、岗位工作胜任力以及用户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 改变以往的考勤和活动举办评价的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可以使员工与文化馆目标一致, 且积极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另外,在引入大众评价的基础上,将更好地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其次,要依据考核结果,建立激励机制。 针对员工的激励,要对每一个员工提供培训,力争将其打造成相关领域的专家,如美术工作专家、音乐文化工作专家以及音控专家等。 同时要为员工提供个体化展示空间,在节假日等专题活动中,可以为每个领域的工作人员举办专题活动,激励文化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其为公共文化服务竭尽所能。

4 结语

目标管理对文化馆公共服务效能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该文主要阐述文化馆公共服务效能融入目标管理的策略。 首先对文化馆融入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展开分析。 经过对文化馆公共文化管理效能的深度分析, 发现文化馆存在公共文化服务目标不明确、信息化和责任机制建设不全面、缺乏联动管理机制以及缺乏长效激励机制等问题。最后,结合实际问题, 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 建立完善的责任制、联动管理机制以及长效激励机制等策略。期望可以为文化馆融入目标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使其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效能目标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