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临床护理学混合式“金课”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2022-09-30马秋平刘裕君

高教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护理学金课临床

马秋平,刘裕君,高 慧

(广西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是落实一流专业培养方案的最小单位。当前,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类一流“金课”,淘汰“水课”[1],成了高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催化器。中医临床护理学“金课”建设的落脚点在于课堂教学,在于不断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2]。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共85学时。本课程团队致力于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两性一度”混合式“金课”,将智能教学环境、先进教学理念和优化教学设计很好地融合,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 、教学评价、教学效果七个方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激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程度和课堂的参与度。本文主要对其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探讨。

一、教学设计

混合式“金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发挥混合式“金课”在现实教学中的导向、动力、牵引作用,把握好主体性、基础性和科学性三大原则与要求。第一,主体性原则。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能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和有效促进学生高层次思考,是“金课”教学设计首先应考虑的问题。第二,基础性原则,教学目标是“金课”教学设计的方向盘,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认知加工并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混合式“金课”教学内容如何增减,学习内容如何聚焦并匹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又不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是“金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挑战。第三,科学性原则。“金课”设计的科学性原则应重视全脑教学,以全脑教学为导向,融合看、听、做、说大脑中多个感官通道,让学生自始至终在混合式的学习环境中处于轻松、愉悦的参与状态,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增强学习的效果[3]。

本课程团队基于“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1]和混合式“金课”教学设计的原则,根据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目标对混合式教学方案进行整体化设计(见图1)。主要做法:一是从内容和形式上注意线上与线下的衔接与助学性,二是重视线上碎片化学习与线下课堂系统学习优势互补。统整教学资源,确保“金课”目标达成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图1 中医临床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整体化设计

(一)确立课程目标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医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的具体实践,既具有丰富的现代护理学内容,又具有鲜明的中医护理学特色[4]。因此,课程以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主线,响应学校“融通中西、互通人文、接轨国际”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办学定位,依据复合型中医特色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聚焦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确立了本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描述中医内、外、妇、儿各科病证特征、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学生能应用中医思维辨别病证、辨证施术、辨证施膳、辨证施药等护理措施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具有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造性思维(Creativity Thinking)、沟通交流(Communication )和团队协作精神(Claboration Spirit)的“4C”职业素养。

素质目标:学生能积极应变、主动作为,形成认真严谨、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推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社区,践行仁爱、仁心、仁术,增强职业认同感,厚植中医药文化与家国情怀。

(二)明确教学理念

课堂的教学问题根本是理念问题,也是“金课”教学的核心,更是实现护理学本科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的主旨。因此,本课程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OBE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确立了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理念。

(三)统整教学资源

建设“金课”的重要载体是教学资源,它应能够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良好建构[3]。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立足中医临床护理学科知识体系对SPOC内容进行专题设计,摒除传统教学中知识学习的简单重复,对教学内容进行专题统整,以问题为导向开发或整合教学资源。线上学习以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主,选用精品在线课,根据自己的要求增减视频内容,包装成自己的SPOC实施翻转教学。线下课堂中选取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研讨交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完成理论知识的巩固、拓展与创新,从以教为主转变为学教并重。

本课程选定线上优质慕课资源,创立本地课堂。引入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中医临床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在线优质MOOC 课程资源作为混合课程的线上教学部分,同时适当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如雨课堂等进行改造与优化教学。课程团队录制SPOC课程,适时补充阅读材料和作业,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迭代更新,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

二、教学实施

中医临床护理学混合式教学,以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本科专业2016级、2017级、2018级大二学生620人作为实施对象。

本课程以优质的慕课资源为基础,建立了教材学习通道、课件学习通道、视频学习通道、讨论学习通道等多通道师生交流混合式教学流程,让所有的专业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在最适宜的通道得以开展。线上通道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场”中,高度集中地集体完成一次教学活动,增强仪式感;线下通道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每位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并随时随地个性化地完成学习任务[5]。

(一)以学思结合、思维引领、案例贯穿教学活动,融合课程思政元素

本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博爱与护生的职业道德、人文修养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如在中医临床护理学发展简史的知识点中通过名言名句及名人故事分享,介绍针灸铜人的历史及习近平总书记将针灸铜人带出国门的故事,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中国人案例,增强护生学习好中国传统医药的信心,激发厚植中医药文化与家国情怀。在辨证施护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医大家孙思邈葱管治尿闭、张仲景蜂蜜治便秘等妙手回春高超技术为护生开拓中医护理思维。在健康服务实践中将专业课程第一课堂与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有效衔接,指导学生真正服务社会,践行仁爱、仁心、仁术,增强职业认同感。线上线下结合,以学思结合、思维引领、案例贯穿设计教学活动,应用丰富的慕课资源解决知识的摄入与积累,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护生学习中医临床护理的兴趣,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医之美,领悟中医护理之趣。

(二)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导向,组织“三段五步”教学活动

本课程将主体转变为学生实行“三段五步”教学法。“三段”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拓展”,“五步”即“导入定向、尝试实践、点拨归纳、应用延伸、检测评价”提升学习挑战性,促进思考与深度学习。线上线下教学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教学组织和教学策略归纳如下。

课前自主学习,驱动预习。课前教师在慕课堂平台发出思考题、病案讨论资料、辨证施术视频等学习资源,创建讨论活动,线上答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根据课前学习反馈,重构教学内容,聚焦教学重难点。学生线上学习案例,观摩视频、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汇报课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中深度学习,合作交流。采用 BOPPPS 有效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通过智慧教室、课堂互动,现场汇报交流、角色扮演实操促进学生深度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通过观摩视频、现场演示、绘制思维导图、成果展示、角色扮演等多元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有动力做课堂的主人翁,使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课后应用延伸,深化拓展。学生通过健康服务实践活动推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社区,线上分享人文·中医·护理故事,以挑战性学习任务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学的同向同行、共振共情。

(三)过程动态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维度考核评价方式

本课程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实验生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主线,护理程序贯穿对学生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辨病辨证、辨证施护和健康教育进行全面的检测;建立师生、生生互评的评价模式;引入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动态测评学生智力、情感与技能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课程构建形成性评价方案,设为过程评价和终末性考核两大环节,采取动态评价与终末评价相结合,实施多维度考核评价。理论考试实行终末客观评价,占总评成绩的60%,采取闭卷考核方式。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语言表达、沟通技巧等能力素质进行动态评价,占总评成绩40%。其中,成绩评定线上学习占15%,线下学习占25%(见图2)。而线下学习由课堂案例分析讨论10%、实验课10%和课堂评估5%三个部分组成。

图2 中医临床护理学多维度考核评价方式

三、教学效果

本课程结束后从慕课堂、雨课堂等SPOC平台中获取学生学习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一)线上教学效果

本课程对2017级、2018级学生,中医临床护理学雨课堂课后在线测试成绩进行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本门课程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参与率分别达到94.6%和94.7%,参与程度和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说明这一教学方法已被同学们所接受。两个年级学生的中医临床护理学在线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成绩平均值由2017级的84.5分增长到2018级的90.0分,说明该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并且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成为检验学生并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工具。

表1 2017级、2018级学生中医临床护理学雨课堂在线测试成绩t检验

(二)整体教学效果

对2016级、2017级和2018级学生期末综合成绩进行分析,三届学生在0~59分数段和60~70分数段的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在71~80分数段、81~90分数段和91~100分数段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结果说明,由于是第一批受试学生,2016级学生综合成绩明显要低于2017级和2018级的学生,且结果还显示三届学生不论学习基础如何,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学生,不及格率都大幅下降,优秀率明显上升,尤其是设计型题目得分提高,说明能力有所提高。另外,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讲,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特别是讨论课环节的认可度也比较高。由此可见,中医临床护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

以新医科、新理念、新内涵、新定位推动医学教育发展,统领医学教育的创新,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更进一步提升,对高校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挑战[6]。目前“金课”和“四新”概念的提出,是课程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环节。因此,中医临床护理学的课程团队开展对“金课”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以BOPPPS教学模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

本课程在教学实中,借力在线优质课程资源,重构了教学空间。将智慧教室、MOOC、雨课堂智慧学习平台全方位融合,学习环境由传统的排排坐改为团团坐;空间上从教室向图书馆、实验室和网络上进行拓展,内容上从教材向参考资料扩充,实现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师生时空异步创新了课堂新形态。此外,课程基于BOPPPS有效教学结构设计MOOC+习题和MOOC+案例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有动力做课堂的主人翁,使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资料搜集、资料分析和汇报展示等多种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

(二)课程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实施,激发课程育人的创新活力

本课程推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思政元素,在课堂讲授过程、临床案例讨论、实践教学等环节中,把思政教育的“盐”溶入专业课程的“汤”里,防止“贴标签”“两张皮”的课程思政要求,提升了教师思政认知与应用水平。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4C”素养和仁心、仁爱、仁术的“三仁”育德元素“如盐入汤”进课堂,为课程建设注入“灵魂”,为课堂教学增加“活力”,体现课程高阶性。

(三)课程创新课堂新形式,实行“三段五步”教学法提升课程挑战度

本课程实践中,实行“三段五步”教学法,建立中医思维、知识能力的融会贯通进阶式结构,提升课程的挑战度。课程打破重教轻学传统,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加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强调真实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创新课堂新形态,以思维引领、案例贯穿实现教学理念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教学目标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转变,教学方式从灌输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教学活动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的“四个转变”,助力护生的职业发展、提升健康护理能力。

总之,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金课”作为新时代的精品课程,混合式“金课”更是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的精品课程,不但要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更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7]。本课程在实施过程围绕如何实现翻转以及各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之间如何实现融合进行实践探索,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得到提高。同时,本课程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教育教学、启发引导要分层进行,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提高。

猜你喜欢

护理学金课临床
《国际护理学杂志》征订启示
《国际护理学杂志》征订启示
《国际护理学杂志》征订启示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