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立足写作教学
——“因材施教”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22-09-28汤菲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思路导图

汤菲菲

(上海市保德中学 上海 200435)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他们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基于学情开展相应的教学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英语“听、说、读、写”四要素中,“写”相对来说更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包含词汇的运用、作文框架的搭建、逻辑思维的培养等。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设计和课上、课后的辅导中花更多的心思。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话可写,弱化写作难度,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精选教材,绘“图”促写

为了验证和实践思维导图是否有利于英语写作教学,我通过所任教两个班级作文与六年级总体分数的对比来验证思维导图是否有利于写作教学,以牛津教材6A Module 3 Unit 10 Healthy eatingWriting:Good eating habits为例子,下面引出写作课主题,并谈谈如何借由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思路[1]。

牛津教材6A Unit10 Healthy eating第二课时讲述了一个原本居住在城市,由于饮食不健康而比较肥胖的男生,到了居住在乡下的亲戚家后,通过饮食结构的改变和足够的锻炼瘦下来且变得健康的故事。该文本结构脉络清晰,通过男生前后饮食差异的对比,鲜明表述了健康饮食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1.借“文”引“图”,构建写作主体

学生通过回顾整篇阅读文本的故事情节,并通过图片对比Mr Lin赴乡村生活前后的体型变化,再列出关键词。学生讨论并区分正确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并完成作文的body部分。

接着,老师借由这一话题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我们怎样尽可能改正这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再让学生完善作文。

2.绘“图”促写,搭设作文框架

英语作文更偏向直观的写作思路,要求学生用几十个字将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交代清楚并紧扣主题。通常一篇作文分为beginning,body,conclusion这三个部分,在主体部分,学生需要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完成了作文主体部分对健康饮食习惯的描述和相应健康建议的总体描述之后,接下去,再在分支处添加一些连接词,细化思维导图。连接词的使用可以让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过渡更加连贯,这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内容的衔接上显得流畅和通顺。最后,学生再对作文相应的“头”“尾”部分进行添加,搭建好的整篇文章的框架。

学生先对写作大致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转化到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再加上思维导图所呈现的关键词的提醒作用,懂得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搭设一篇文章的整体思路以及作文结构的分布和形成。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学生会更有话可说,思路也相对更清楚一些。

3.看“图”修改,落实写作逻辑

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模式实践的时间并不长,学生也不熟悉,因此他们可能没有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写作的习惯,在写作时,依然根据自己的思路来呈现结构,与思维导图所呈现的内容相违背。在学生自评过程中,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参照物,分析自己的写作布局是否合理,以及逻辑关系的紧密性,通过自我反复推敲和琢磨,完善作文,最后逐步提高写作思路,并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逻辑性和缜密性。

二、以“图”促写、助力分层教学

写作是最能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部分。以6B Module 2 Unit 5 What will I be like?Writing:A report on my future写作课为例,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1.尝试画“图”,辅助写作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呈现的思维导图学习一篇作文的写作思路,并且已经熟悉了如何根据思维导图来完成一篇作文。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再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补充和延伸,写作上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在本课时中,学生先通过学习了解主人公Alice的梦想,以及她对自己现阶段学习情况、特长等方面的定位和目标,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思考,谈谈自己目前的优势以及之后在实现理想的路上需要为之付诸的行动,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写作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参考书上36页Alice关于未来的一份报告,自己画一画思维导图,然后尝试独立完成一篇作文《A report on my future》的构思,根据未来体型上的变化、职业的选择以及现在应当如何做这三个部分,将自己想写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并作为写作第一部分的作业提交。对于写作教学,教师若能让学生先画“图”再写作文,不仅能够细化写作过程,还可以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写和修改。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云端写作教学的开展。

2.以“图”改“图”,降低难度

学生在根据写作的题干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对于如何写以及怎么写有了大致的想法和思路。用思维导图的模式来完成写作的第一步,学生不需要注意语法的准确,只要将思路表达清楚即可,降低了作文结构布局的难度[2]。

因此,老师在分析学生思维导图作业的时候,要对典型错误进行讲解,并有针对性地修改,同时再补充一些连接词和好词好句,使学生在后期写作文时,能避免句式单一的情况,最后再呈现老师根据作文题目绘制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照并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以下是实验班一位学生的作文,她根据修改后的思维导图完成的作文,结构清晰、语句连贯,且写作内容紧扣主题:

A report on my future

Everyone has a dream and I have a dream,too.Dream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beautiful.In 15 years’ time,I will be slim and good-looking.I will be 165 centimeters tall.I am good at drawing,so I would like to be a designer in the future.Designers can design a lot of beautiful things and I want to design beautiful clothes for people.To be a designer,I must study hard now.I believe I will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in the future.

由于写作本身就是比较个性化的,每个学生想法和思路都不同,所以老师要在线上及时与学生沟通,尤其对于一些写作能力薄弱的学生,要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提供意见,帮助他们完成思维导图的修改。

3.根据新“图”,完善写作

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情况下,已经有了一篇作品的大致框架和思路,再对照思维导图,就能更好地完成作文。这样一种写作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原来的害怕、不知道写什么,到后期的自己搭设作文框架、有话可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写作的恐惧和厌烦心理的出现。

教师通过利用这样的写作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让他们从一味地仿写作文,到逐渐尝试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和想法。从作文的完成度和批改情况来看,学生作文的结构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内容上也能做到逻辑缜密、内容充实、表达流畅。但是作文中出现的一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老师依然要帮助他们完成修改,并且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一步进行补充和延伸。

经过近两个月的思维导图实践,实验班和对照班通过不同的课堂写作教学模式完成作文。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在期末考试的作文部分得分有了明显提升,这也说明了思维导图在助力写作上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践前后作文得分情况

在写作前完成思维导图,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也让他们跨过了写作的第一道坎——畏惧,并在画导图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锻炼写作的能力,让思维导图能真正辅助写作,为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评价多元、提升写作能力

在完成基本的写作思维导图和结构后,教师可学生自评、互评,通过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1.加强自评、增强词汇量

当课堂再次搬到线上,我们其实也有了更多新的打开方式。每一堂课,我都会结合实际授课内容,适当调整上课模式,用不同的方法带动课堂效率,而线上学习对学生最大的挑战就是上课的注意力和自律性。在作文讲评课上,老师“一讲到底”很容易使得学生疲于记录,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益。因此,老师可以在课上先给学生提供绘图思路,以及我们在绘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再结合题目,补充部分词组和短语并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的思路,根据思路再开始绘图、写作,做到真正“动起来”。

通过分层教学的实践,学生在词汇的运用上比之前丰富很多。原先,学生只能根据作文标题和给到的三个suggested questions来完成作文,思维被局限了,有的学生甚至无从下笔,词汇匮乏,长此以往,作文就显得枯燥、单调。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他们已知的词汇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对一些关键词进行归纳和梳理,不仅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和印象,也帮助他们在后期完成作文的时候能够再次运用足够的词汇,将文章的内容丰富化[3]。

2.生生互评,共改细节

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为了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更有参与感,提升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增加生生互动,除了线下教学,今年的线上教学授课中,我继续沿用了这样的模式,我在线上教学运用了“发起直播-课堂直播”模式进行授课,这个授课模式类似于“在校课堂”、却又能保存回放。同时,“邀请连麦”“答题卡”“定时器”“互动面板”等多样化授课工具,也能带动课堂效率,通过多方工具,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到课堂的机会,学生互改作文、并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交流修改的过程和注意要点,这样的方式,增加在线互动,有效提升了大多数学生上课的专注力和参与度。

根据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考题发现,学生需要自己来搭建写作框架,这也间接说明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学生完成作文之后,进行同伴互评,往往会比自评更加仔细,通过修改他人作文的过程,从而发现自己平时写作过程中容易忽略的语法错误。经过了分层教学的写作模式,学生总体的写作布局情况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而后进生也能渐渐地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形成“先画图后写作”的思路这充分说明分层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写作逐步让自己的写作思路清晰化、提升作文的得分率。

3.教师后评,纠正总结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有的内容,即使是课上讲过一遍,学生对照评价,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我在作文讲评课上,首先会呈现思维导图的大概思路,再带着学生一起进行修改、评价、理清写作的逻辑顺序和思路、增加写作的条理性,并对学生的整体作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大多数同学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学生根据批改痕迹,二次提交作文,老师在批改他们的作业时,也会在作业评语一栏提醒学生主动提问,如有不懂的地方,再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学生优化作文内容和结构,孩子们隔着屏幕也能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实现师生“零距离”。虽然隔着屏幕,但我希望,每一位同学在居家学习期间都能收获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自信心。

学生虽作为课堂的主体,但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写作教学,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则被动接受老师给予的写作思路、与老师互动也较少,课堂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也间接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原本主导的角色转变为辅助学生完成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并鼓励且帮助不同学情的学生修改导图,侧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学习用思维导图辅助写作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在学生的写作指导上付出更多的精力,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帮助他们的写作内容更为明确,逻辑思路更清晰。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其实在考场上,时间紧迫,学生不可能通过先画导图后写作文的模式来完成最后的写作部分。老师要注意逐渐引导学生从细化、简化导图到最后不用画导图也能根据题目完成作文构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笔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虽然教龄不长,但是始终相信,路是走出来的,只要我们始终秉持一颗对教学热爱的心,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思考,坚持对教学的追求,我们的路会越走越远。同时,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地探索思维导图和其他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尝试和实践,努力实现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思路导图
烃思维导图
不同思路解答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