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2-09-28赵萍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产教实训育人

赵萍萍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6)

引言

201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了要做好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同时,还要求产教融合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健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1]。

我校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学院一直以来也在积极探寻职业教育与学院中各个专业的契合点,以求能够有显著突破。基于此,本人在2021年秋季学期申报了并立项了一个校级课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总结出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已经对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梳理,并且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五个方面来构思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策略;接下来,将不断从实践中探寻适合本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则重点阐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1+2P”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这个背景下,为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学校需要不断地拓宽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渠道,一同构建专业的建设,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办学实力逐步提升。对于职业教育培养下的学生而言,在校时间要比普通院校学生少,因此,学校就要考虑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所占比,调整其合理的结构,让学生能够在学校更多地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我们将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社会中的就业岗位需求出发,确定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需求具体要有什么。接下来进一步地去确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是以在校的教学团队与企业的实训基地之间形成的一种长效工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学院教学团队将根据岗位的核心工作技能,确定在校生培养的核心课程,在这中间可以建立“岗课赛证”的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而有效推动课程的开展。同时,学校的教学团队也可以和企业共同开展专业的教学实施。在这样一个结构下,教学反馈的效果可实时验证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也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本研究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重点,走校企一体化相结合之路,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共建“政校行企”多元育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本研究将依据此,构建出“1+2P”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1+2P”人才培养模式

二、“1+2P”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

上一部分,作者从实践中探寻适合本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1+2P”人才培养模式,接下来,我们来具体阐述“1+2P”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

“1”是指在整个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的“1+X”证书制度(“1+X” certificate system),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实施“1+X”证书制度,不仅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一个重大创新。积极研究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把“1+X”证书制度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就业本领的重要抓手。其最根本的是从就业岗位出发,利用行业企业调查的机会,了解相关行业(企业)对职业技能证书的认知情况。岗位需要何种类型的专业技能证书,在进行专业培养时,我们就要在最初的人才需求中纳入进去。在学生在校的三年期间,我们就要按照所需,从学生入校起,让学生建立起考取专业技能证书的意识,使学生入校后就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程度,考取相应等级的证书。学院目前已经建立了1+X虚拟现实工程技术行业证书试点工作,就是为有效地开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2P”则是岗课赛证(Position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和实训基地(Practicaltraining bases)的首字母缩写。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定是重中之重的,那么如何设置课程,设置哪些课程,都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必须紧密地结合当下行业对其要求,与企业共同来构建课程体系。我们所确定开设的课程,一定是和企业岗位要求的核心技能挂钩,而不是脱离岗位需求培养技能,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在校明确企业的工作模式,从而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方向的学习。这样在未来的岗位上,也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为持续提升我校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互联网+等大赛水平,围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我们学院所有专业教师要努力搭建起各类技能大赛的平台。例如:职业教育虚拟现实技术技能比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蓝桥杯等多种比赛,建立起这类技能竞赛的长效机制,并形成常态化运行保障机制,鼓励学生并且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比赛。要构建起“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训”,创新“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学技术、比技能、展风采”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

因此,构建“岗课赛证”融入进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岗位核心工作任务要求,根据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确定所开设的课程,将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开设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以此来更好地顺应行业对人才需求。同时,使各类技能竞赛成为创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推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

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尤为重要。这里的实训基地,既包括校内建立的各类专业相关的工作坊,也包括在校外联合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立在整个人才培养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校内建立的各种类型的专业工作坊,为学生进行更好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和机会。根据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加入工作坊中进行实践锻炼,可以学习到课本知识以外的专业技术内容,如软件的高阶操作等。为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校内的工作坊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可以对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从而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生们能够进行相互的影响,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学院已经建立的数字建模工作坊,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于2021年4月,是我院教育技术教研室数字媒体专业下的专攻三维建模渲染动画、虚拟现实交互、虚拟角色创建等领域研究。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为学生提供平台、环境、知识、技能的学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更扎实的知识与技能。

(2)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则是结合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产学对接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有很多有利的作用,具体内容为:一是可以对于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力量方面提供有力的帮助。因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操性要求,对于授课教师而言,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而校外的实训基地与企业联系紧密,在校教师则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实践,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更加明确企业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为了增加师资力量,还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企业员工进入校园兼职任教,作为兼职教师来为学生讲解课程。那么对于学生而言,常规意义上的老师,则不仅包含校内的专任教师,还包括校外的企业教师,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师制度——“双导师制”。二是,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学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实践锻炼,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如果学生在企业锻炼能够有很好的表现,也对于学生就业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2022年上学期,学院工作坊中有10名同学收到了沿海地区游戏开发公司,三维动画制作公司的顶岗实习的邀请,他们将前往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并争取长期就业于内地沿海城市。打开就业格局,也为拓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往后的学生实习工作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结语

本文以课题前期的研究为基础,根据梳理出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前期构思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策略,在实践中探索提炼出了“1+2P”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也不断地深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丰富起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也更加完善,这对于学院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十分具有借鉴的意义。通过实践证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得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岗位的适应能力都得到了不断增强,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实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