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学校美工课堂生活化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临海市特殊教育中心为例

2022-09-28屈宁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生活化绘画教学方式

屈宁霞

(临海市特殊教育中心 浙江临海 317000)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中提出,要“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要“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这份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反映了在培智学校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是一个大势所趋。

研究表明,人的绝大部分知识获取来源于视觉。因此,美工课是培智学校的重要课程。该课程通过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教学,不仅可以通过手眼协调的训练来提高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更是可以让学生在对“美”的发现、欣赏、展示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积极的康复作用。

一、培智学校美工课堂生活化教学设计的思路

1.学情分析要精准

精准的学情分析是有效开展培智教育的基础。临海市特殊教育中心位于临海城乡结合部,目前有学生134名。总体而言,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整体智力水平参差不齐。笔者作为该校的美工课教师,以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开展学情分析。目前该班学生年龄集中在10-15岁之间,智力能力相对一般,生活自理能力差异较大。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学生在学校生活和课堂中的表现,逐一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兴趣能力进行分析和归类。(见表1所列)

表1

通过一一具体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和兴趣关注点差异较大,究其原因,主要不是来自年龄和性格上的差异,而是其病理所致的智力差异引发。想要收到有效的教学成果还要依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兴趣点开展美工课的个别化教学计划,贴近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需要。

2.教材使用和教学内容选用要得当

在几年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本校的美工课程开展较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但教材使用和教学内容选用上仍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体现出很强的学科性,如描线、涂色、仿画、剪贴画、折纸等绘画与手工制作,很难体现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另外,教材的框架性较强,框架内的内容看似很丰富,但离具体学生具体生活总是有差距,缺乏具有体验的情景和场景,实用性大打折扣。

2016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不同地区拥有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课程资源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各地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要根据地方特点、学校特点、师生特点,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构建地方或学校的绘画与手工课程”,在课程理念中要求“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绘画与手工和生活的关联”。因此,实际教学中就要对教材使用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造,设置出单元主题,使其更贴近生活实用,更体现地方文化资源的特色,更结合本土社会生活。这样以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实用美工课程,方能以生活实用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类型和教学资源要相适应

根据研究对象班级学生的生活能力,可以将美工课堂的教学资源划分为三个领域:以自我认识、管理和行为分析为资源的自我资源;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认知为资源的生活资源;以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为资源的社会资源。

结合美工课程性质,将绘画、手工、欣赏、活动四大类型为基础,穿插讲故事、舞台表演、展示展览、友谊比赛等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类型亦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层次和心理特征,最大化地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强化学生的多感官体验感。

二、培智学校美工课堂生活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1.开发美工课生活化教学设计资源

充分挖掘各类可用于教学的资源,重构教学内容框架,把自然、学校、家庭、社会中的方方面面纳入美工课堂中,让教学就像发生在生活中、身边的故事一样,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资源开发的实践中,自我资源更贴近学生日常的生活能力,让学生首先对自我进行认知,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见表2)

表2 本校美工课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表

2.设计美工课生活化教学开发方案

结合教学资源和教学类型,重构教学内容为三个单元主题:“美与自我”“美与生活”和“美与社会”,按照难易程度布局教学内容。本校美工课生活化教学开发方案部分单元项目示例如下。

(1)单元一:美与自我

项目1:美丽的脸

学习内容:认识人脸五官的位置分布和看、听、说、饮食、闻的功能,画人脸和人物面部五官拼贴。教学方式:欣赏展示、感官游戏活动、绘画与手工拼贴交替进行。

项目2:我的身体

学习内容:认识躯干结构,展示手脚肩等构造、功能,展现一些动作能力,学习一些保健知识。教学方式:欣赏展示、舞蹈游戏体验。

项目3:我会洗手

学习内容:通过识读五步洗手法图片,让学生了解洗手方法、步骤,洗手时间(饭前便后),洗手液的使用,毛巾的使用。学生开展轮流体验、展示活动。教学方式:展示、体验、良好卫生习惯的讲述。

项目4:我的理想

学习内容:了解一步步努力走向成功的普遍规律,初步建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并用绘画、表述等方式来表达对未来职业的理解。教学方式:绘画、讲故事、展示与表演等。

(2)单元二:美与生活

项目1:漂亮的花

学习内容:选择生活中的一种花,如菊花。先对此花进行写生仿画,再拿出实物,用观察法介绍颜色,用嗅觉介绍气味,用触摸感受触觉,用泡茶等展示其味道。教学方式:绘画、欣赏、展示,多感官体验与讲述结合进行。

项目2:美味的水果

学习内容:选取生活中的一种水果,如西瓜。通过色香味的辨认,逐渐延伸到其它水果的识别。仿画水果。教学方式:绘画、欣赏、展示,多感官体验与讲述结合进行。

项目3:营养的蔬菜

学习内容:选取生活中的一种蔬菜,如菠菜。通过色香味的辨认,逐渐延伸到其它蔬菜的识别。仿画蔬菜。教学方式:绘画、欣赏、展示,多感官体验与讲述结合进行。

项目4:有趣的树叶

学习内容:落叶季节收集的树叶,对树叶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认识。尝试把树叶拼成生动可爱的动物形象,并评出最受欢迎作品。教学方式:欣赏展示,独立收集活动,手工拼贴,学生投票作品评选。

项目5:干净的街道

学习内容:图片展示学校附近的道路、学习方位、行走方向规则等。教学方式:欣赏,联想与讲述结合。

项目6:安全标识

学习内容: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标识,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安全事故、灾害等危害,讲解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和回避措施。教学方式:联想与讲述结合。

项目7:我会做家务

学习内容:展示提前准备的学生在家的一些劳动图片,如扫地、倒垃圾、擦桌子、洗碗等。让学生自己介绍场景。展示动作和个人成就。通过绘画展示家务劳动。教学方式:情景欣赏,练习指导,表演互动。

(3)单元三:美与社会

项目1:超市购物

学习内容:用图片展示超市场景,了解各类货物的归类和分区,了解超时购物流程,学习如何去超时选取自己想要买的东西。用画图、表述等方式表达。教学方式:欣赏展示,讲解讨论,情景体验,实践演练,绘画在学校小超时实地演练,与课堂讲述结合。

项目2:绘本讲故事

学习内容:选取绘本故事《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对故事中出现的打工、火灾、邻里互助、购物和货币兑换等问题做了讲解,并让学生扮演小老师再同大家讲一遍。教学方式:情景欣赏,讲解讨论,表演互动。

项目3:美丽的墙画

学习内容:选取学校围墙的宣传画,让学生讲述画中的色彩、内容,尤其是表述行为规范、良好道德品质的故事。教学方式:墙画增加了校园美的氛围环境,通过欣赏,讲解讨论,交流互动,让学生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项目4:好朋友的贺卡

学习内容:以儿童节节日礼物为契机,指导学生手工制作贺卡,能力好的同学写上祝福的内容,相互赠送。教学方式:手工制作,让学生讲解说明贺卡的赠送人,赠送原因,交流互动,增强学生情谊。

项目5:我的家人

学习内容:通过提前准备的学生家长照片,让学生描述家长的性格,优点,模仿家长的动作。教学方式:表演,联想与讲述结合。

项目6:谚语漫画

学习内容:选一篇谚语漫画故事如“蚂蚁垒窝要下雨”,让学生理解意思,漫画的情景讲解,再结合各个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该谚语的情况逐一互动,加深印象。训练学生社交能力。教学方式:情景欣赏,讲解讨论,交流互动。

项目7:中秋节

学习内容:以中秋节为背景的传统民俗故事动画短片的欣赏,了解节日的古老内涵和风俗习惯。教学方式:欣赏展示,讲解说明,练习指导,情景表演。

通过单元和项目的分解,将生活中的文化常识、自然科学、口语交际、劳动技能和商品交易等融入美工课生活化教学,打破了单一的学科知识壁垒,把美工课作为认知、体验、展示等能力提升的载体通道,同时又符合课程特点,并未失去美工课动手、动脑、创作等开发智力的主旨,而且结合生活实际,能深刻、直观、强烈地将视觉传达和动手实践的体验感入脑入心,提升了特教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生活化绘画教学方式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