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全身振动结合低频脉冲电磁场对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2022-09-28杨佳
杨 佳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骨二科 301900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代谢性骨病,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该病发生率达36%,已发展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骨质疏松可引起脆性骨折,危害患者健康甚至生命,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低频脉冲电磁场是增强成骨能力,提高骨密度有效方法,可用于预防骨质疏松。全身振动是一种简便、安全、无创的训练方法,适用于多种骨科疾病,有研究发现,全身振动在调节骨代谢、减少骨流失、改善骨血流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了新思路[2]。本文将间歇性全身振动与低频脉冲电磁场相结合,探讨其对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价值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接诊的142例骨质疏松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3];(3)可接受随访;(4)生命体征稳定;(5)依从性良好;(6)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智力、视听障碍者;(2)3个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3)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4)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5)合并其他影响肢体功能疾病者;(6)有体内植入物者;(7)恶性肿瘤患者;(8)有血栓病史。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男23例,女48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2.14±5.08)岁;体质量指数18~27,平均体质量指数23.19±2.75;基础疾病:糖尿病16例、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19例;既往史:骨折史8例、吸烟史17例、饮酒史24例、骨质疏松家族史21例。观察组男26例,女45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1.96±5.14)岁;体质量指数19~28,平均体质量指数23.45±2.68;基础疾病:糖尿病18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23例;既往史:骨折史6例、吸烟史21例、饮酒史27例、骨质疏松家族史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二级预防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对照组予以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仪器选择XY-K-GS-Ⅱ型低频电磁脉冲治疗仪(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脉冲频率为12Hz,磁场强度为6级,每次干预40min,15d为1个周期,共干预4个周期,每周期间隔4周。观察组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实施间歇性全身振动训练,仪器选择Juvent1000型骨质疏松治疗仪(美国Juvent Medical公司),振动频率30Hz,振动幅度0.3g,采用间歇振动模式(即振动10min,间歇5min,再振动10min),每次干预25min,每周干预5次后休息2d,共干预24周。
1.3 观察指标 (1)骨密度:采用Lunar iDXA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GE公司)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4周后Ward三角区、腰椎L1~4、股骨颈的T值予以测定。(2)骨代谢指标:采集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4周后4ml肘静脉血(空腹状态),离心处理,离心半径、速率、时间分别为8cm、2 500r/min、15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骨钙素(OC)、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I)水平,试剂盒均购自陕西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脆性骨折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期间新发脆性骨折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骨密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Ward三角区、腰椎L1~4、股骨颈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后,两组Ward三角区、腰椎L1~4、股骨颈T值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4周后骨密度比较
2.2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OC、BMP-2、CTX-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后,两组OC、BMP-2、CTX-I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4周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2.3 两组脆性骨折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期间脆性骨折发生率为7.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2,P=0.044<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脆性骨折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下降、骨脆性增加为主要特征的骨科疾病。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骨质疏松发病人数明显上升。如何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减少脆性骨折发生,改善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低频脉冲电磁场是预防骨质疏松常用方法,其主要机制为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细胞膜电位,使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得以改变,加快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产生;另一方面,低频脉冲电磁场还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生成、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等作用[4-5]。有报道表明,不同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能获得更理想效果[6]。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他干预方法与低频脉冲电磁场相结合。
一方面,全身振动训练可对人体产生低强度力学刺激,通过压缩、拉伸应力形式,将力学刺激转变为生化信号,并向效应细胞传递,使骨祖细胞、成骨细胞得以激活,增殖、分化加快,从而促进骨重建及骨量积累;另一方面,全身振动训练所产生的机械应力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骼血流量,保障钙及其他营养成分的输送。有报道还显示,全身振动可通过提高肌力、促进脂质代谢等机制预防骨质疏松[7-8]。研究发现,持续振动可引起骨细胞的适应性疲劳及骨反应饱和,影响骨细胞对力学信号的响应,从而削弱其成骨效应,而间歇性振动可避免上述问题,能增加骨细胞对振动刺激的敏感性,达到更好成骨效果[9]。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Ward三角区、腰椎L1~4、股骨颈T值相较于对照组提升更明显,表明该干预方案在改善患者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更确切效果,原因为间歇性全身振动与低频脉冲电磁场可发挥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从多靶点产生干预效果,进而发挥良好协同效应。有学者认为,通过对影响骨代谢的相关生化标志物进行监测,可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提供客观依据[10]。OC作为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钙结合蛋白,由骨细胞合成、分泌,可对成骨细胞活性、骨形成速率予以反映,骨质疏松可造成沉积在骨基质内的OC进入血液,使其血清表达异常增高[11]。BMP-2是骨形成蛋白家族成员,对细胞复制有刺激作用,能促进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在骨质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CTX-Ⅰ是敏感性较好的骨转换指标物,可反映骨吸收情况,其血清浓度与脆性骨折发生风险呈正相关[1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OC、CTX-Ⅰ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BMP-2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提升,提示间歇性全身振动结合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代谢指标改善有积极意义。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改变,导致骨强度及硬度变差,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增加。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期间脆性骨折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考虑与间歇性全身振动结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有关。
综上所述,间歇性全身振动结合低频脉冲电磁场能有效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改善骨代谢指标状况,减少脆性骨折发生,具有较高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