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IC模式下不同参与时长对早产儿护理效果的影响

2022-09-28黄琴凤陈贵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8期
关键词:早产儿肠道患儿

黄琴凤 陈贵星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新生儿科,福建省宁德市 352100

家庭参与护理(FIC)是指家长在接受足够培训前提下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承担早产儿的所有非医学性护理,该模式对早产儿经口喂养及神经发育的积极影响已取得广泛认可[1]。相关研究报道[2],FIC中父母每日照护时长以3h和24h最常见,但不同参与时长对早产儿的影响并不明确。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FIC模式下不同参与时长对早产儿护理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7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32例,按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男32例,女34例;胎龄28~35周,平均胎龄(31.53±3.41)周;出生体重1 200~2 400g,平均出生体重(1 871.50±269.79)g;阿氏评分5~10分,平均评分(8.23±1.04)分;父母年龄21~42岁,平均父母年龄(30.48±5.62)岁;父母中最高学历:高中及以下3例、专科20例、本科30例、本科以上13例。观察组男35例,女31例;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31.21±3.19)周;出生体重1 350~2 360g,平均出生体重(1 797.75±266.93)g;阿氏评分6~10分,平均评分(8.35±1.12)分;父母年龄23~38岁,平均父母年龄(30.59±5.54)岁;父母中最高学历:高中及以下1例、专科21例、本科34例、本科以上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伦理研究[3]。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早产儿管理指南》[4]中早产儿诊断标准;胎龄28~36周;出生体重≥1 000g;阿氏评分≥4分。排除标准:并发感染;需有创机械通气;需接受手术治疗;预估住院时间不足2周;患儿父母有乙肝等传染病。

1.3 方法 两组均待患儿肠内喂养及生命体征平稳时间达24h后开始进行FIC。FIC实施方法:(1)医务人员理念培养。全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接受FIC培训,直至理解该模式核心内涵,并自觉遵循以下理念:①勿把患儿作为单纯的临床病例,而是在关注临床治疗、护理的同时,重视患儿与父母双方的心理需要。②鼓励并支持父母成为患儿日常的主要照顾者。③护理人员在为患儿家长进行早产儿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时,要主动、适时让家长参与进来,让父母能够尽早适应角色,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同时也便于父母早期建立起可持续的、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模式。(2)任务分工。取得家长同意后规划实施整体方案;护士长负责保障FIC实施所需物资;2名主管护师负责家长的新生儿护理培训;3名护师负责FIC辅助实施。(3)编写FIC手册。以早产儿管理指南为蓝本,通过护理经验收集及专家咨询,结合家长意见,编写出FIC手册,并将其分发给各家长。手册内容包括一般知识、喂养方法、基础护理、康复护理、陪护及卫生制度、危险情况识别、急救方法等。(4)家长接受新生儿护理培训。在患儿入院当天,家长即开始接受培训。家长先进行FIC手册内的理论培训,然后接受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包括母乳喂养、七步洗手法、袋鼠抱、更衣、抚触等。家长完成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监护室。(5)家长护理内容。进入监护室后,父母在护士看护下共同承担患儿喂奶、抚触、洗澡、换尿布、口腔及脐部护理等全部非医疗性护理,直至患儿出院。其间,若患儿病情变化,则立即终止该项干预。(6)平台支持。①搭建家庭互助网络交流平台,供家长分享体验及经验,同时,护理人员定期推送早产儿护理及育婴相关知识。②设立热线电话,以供不能全程陪护的家长及时咨询或了解患儿情况。

对照组:FIC时长为3h。FIC病区配制屏风和陪护床,父母每日共同参与3h。观察组:FIC时长为24h。FIC病区为独立病房,父母每日24h全程陪伴护理。两组均观察至患儿出院,并随访至患儿矫正胎龄40周。

1.4 观察指标 (1)患儿一般情况。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感染率以及体重增长速度、纯母乳喂养率。体重增长速度=(出院时体重-入院时体重)/住院天数。(2)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在患儿矫正胎龄40周时,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5]评估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该评分共计40分,得分在36分以上表示神经行为发育正常,评分内容包括原始反射(0~6分)、一般反应(0~6分)、主动肌张力(0~8分)、被动肌张力(0~8分)、行为能力(0~12分)5个部分,各部分分值均与该项能力呈正相关。(3)肠道菌群威纳指数。患儿出院当天取其新鲜粪便外送检查肠道菌群。(4)家庭功能[6]。分别在患儿入院和出院当天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评价其家庭功能。该量表有12个问题,每个问题均设置为1~4分,最后的平均分(量表总分/12)越低,表明家庭功能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2.12%,与对照组的10.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及体重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NBNA评分一般反应、行为能力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原始反射、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肠道菌群威纳指数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普氏菌属、加德纳菌威纳指数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威纳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道菌群威纳指数比较

2.4 两组家庭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父、母家庭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家庭功能比较分)

3 讨论

有研究认为[7],早产住院患儿若与父母长期分离,对其生长发育及情感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让家庭参与早产儿住院期间生活护理的FIC模式应运而生,有效避免了亲子分离带来的不良影响。然而,目前家庭参与护理时长跨度较大(2~24h),也无统一参与时长标准[8],故FIC模式下不同参与时长对早产儿护理效果的影响还待进一步讨论。

早产儿因器官发育不完善及免疫力低下等,易发生感染,但有研究显示[9],在照顾早产儿时,手消毒到位就能有效控制,甚至减少院内感染。 本文中,父母在FIC前首先进行了手卫生培训,且全程护理在护士看护下实施,故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2.12%,与对照组的10.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FIC模式下,延长父母照顾时长并不会增加患儿感染风险。而王嘉乐等[10]的研究结果(FIC-24h及FIC-3h组的患儿感染率均为11.11%)也证实了FIC模式下增加参与时长的安全性。干预后,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体重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NBNA中一般反应、行为能力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增加家庭参与护理时长能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并促进其体格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这可能与婴儿和父母之间的皮肤接触时长有关。研究表明[11],父母在抚触或逗弄婴儿时,给予婴儿触觉及听觉上的刺激,能够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促进人体生长,且有助于婴幼儿的智能发育。同时,早产儿的吸吮和母婴间的接触均有助于乳汁生成,增加纯母乳喂养率[12]。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父母与早产儿之间的接触时间更为充足,故在早产儿体格生长和纯母乳喂养、神经行为发育上有更积极影响。此外,安全性依恋和正性养育方式是婴幼儿的保护性因素。FIC护理模式不仅给予了父母积极环境刺激,父母也从中接收到专业养育方法,因此,亲子之间能够较长时间的以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互动,可使患儿获得良好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助于早产儿行为、感知、运动等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神经行为发育[1]。

威纳指数可测度群落多样性,而肠道菌群威纳指数则可作为机体健康状态的一个参考。在健康新生儿中,普氏菌属、加德纳菌、乳酸杆菌威纳指数分别为3.8、13.5、65.4左右[13],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菌群威纳指数均较对照组更为接近健康值(P<0.05),说明较长时间的FIC更有利于早产儿形成健康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建立需要寡糖的调节,但寡糖只有在新鲜母乳中才存在最大限度的生物效应[14],故本文中早产儿肠道菌群的改善可能是母乳喂养与亲子接触的共同作用。

家庭功能是判断家庭转运效能的参考指标,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相互影响。干预后观察组父、母家庭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增加FIC时长能提高家庭功能。护士充分重视父母需求,并为其提供专业支持,能让父母有效掌握相关护理技能,顺利参与到患儿照护中,在这过程中,父母不仅需共同面对护理困难,也需在护理工作上达成一致,有助于夫妻间相互支持、爱护及情感交流,因而对父母身心健康、在家庭任务中发挥自我效能有着良好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家庭克服困难的能力。

综上所述, 增加FIC模式参与时长不会增加早产儿感染风险,且能改善其喂养情况及肠道菌群,并促进其体格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提高家庭功能。然而,肠道菌群的变化受益生菌制剂、抗菌药等影响较大,但本试验未将入院前或住院期间使用过上述药物的患儿排除在外,故不能排除药物对本试验结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FIC模式与早产儿肠道菌群间的关系,后续需进一步规范纳排标准和扩大样本。

猜你喜欢

早产儿肠道患儿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人体肠道内竟有超14万种病毒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要想长寿,得先“肠寿”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