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的疗效观察
2022-09-28闵印长方朝森
陈 霞 张 艳 张 珉 闵印长 方朝森
建瓯市立医院儿科,福建省建瓯市 353100
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呼吸、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是急性支气管炎尤其是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好发群体[1-2]。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呼吸道啰音、喘息、阻塞、发热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该病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与肺炎、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疾病相鉴别。绝大多数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支气管黏膜炎症,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并不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乙酰半胱氨酸又称祛痰剂,是一种黏液溶解剂,具有降低痰液黏滞性、促进排痰的作用,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疗效,临床上可口服或雾化吸入给药,但目前尚缺乏不同途径给药之间的疗效比较[3-4]。本文对比了口服和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的改善效果,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数据和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39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5]:患儿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咳嗽,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状如咳痰、气喘、胸痛,上述症状无其他疾病原因解释,可作出该病的临床诊断;(2)患儿年龄1~3岁;(3)发病72h以内;(4)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肺炎或无法排除肺炎者;(2)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性疾病;(3)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呼吸道疾病;(4)存在严重疾病史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5)存在不宜纳入研究的其他因素。最终纳入患儿139例,其中男75例、女64例,年龄1~3(2.0±0.5)岁,急性支气管炎病程24~72(45.8±8.2)h,单纯性急性支气管炎47例,喘息性急性支气管炎92例,根据乙酰半胱氨酸不同剂型,随机分为雾化组(n=70)和口服组(n=69),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 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吸氧、抗感染治疗。雾化组采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意大利ZambonS.P.A.,批准文号H20150548)雾化吸入治疗,0.3g/次,1次/d。口服组采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海南赞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00471)口服治疗,0.1g/次,3次/d。2组均以治疗7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参照文献[6]评估2组治疗后止咳起效时间(日间或夜间咳嗽次数减少至较轻等级)、咳嗽持续时间(首次用药开始至咳嗽消失未再复发的时间)、排痰困难持续时间(首次用药至痰易咳出的时间)、哮鸣音持续时间(首次用药至哮鸣音消失时间)。(2)对比2组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首次用药至腋温降至37.5℃以下且持续24h以上的时间)、治疗7d有效率、外周血C-反应蛋白(酶标免疫法)变化水平、治疗和随访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呼吸道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雾化组止咳起效时间、咳嗽持续时间、排痰困难持续时间、哮鸣音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口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呼吸道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2 2组发热持续时间、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治疗7d后,雾化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患儿治疗和随访期间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表2 2组发热持续时间、疗效比较
2.3 2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雾化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口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3 讨论
小儿呼吸、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容易在病毒、理化刺激、过敏条件下引发气管和支气管急性炎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部分患儿还出现喘息症状,急性支气管炎是5岁以下儿童最常见感染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最多见的是由病毒引起,主要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大多前期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通常没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患儿治疗上无须使用抗菌药物。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止咳、祛痰在治疗过程中是重要措施之一。改善呼吸道症状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内容,呼吸道气流受阻和血氧饱和度下降是该病常见表现,患儿容易出现呼吸急促、乏力、肋骨退缩、呼吸困难、发热致脱水等症状,气道损伤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吸氧、使用激素等。支气管纤毛功能失调是导致急性支气管炎出现咳嗽、咳痰的主要机制,病理性痰液等气道分泌物滞留与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在内的多种气道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各种病理条件下,气道在炎症刺激和氧化应激状态下发生结构重塑,气道分泌与清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痰液潴留、痰液黏稠度增高。促进气道分泌物清除的黏液溶解剂,即祛痰剂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可以发挥一定程度的效果[7]。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祛痰剂,其分子结构中的游离巯基(硫醇)可以使痰液中黏蛋白分子复合物间的双硫键断裂,可以降低痰液黏稠度,有助于痰液咳出。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急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实验室研究表明病毒感染的肺上皮细胞内过氧化氢水平升高,在病毒感染的气道分泌物中添加乙酰半胱氨酸可以降低黏蛋白5B的表达,进而降低痰液黏稠度;长期使用该药能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短期使用也可改善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的临床症状、降低痰液黏稠度,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能够显著减轻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8]。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雾化吸入或口服给药,但是口服给药存在肝肠内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较低[9]。本文结果显示,雾化组止咳起效时间、咳嗽持续时间、排痰困难持续时间、哮鸣音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口服组,且治疗7d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服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口服组,提示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症状的改善作用和临床疗效整体优于口服给药。C-反应蛋白水平反映炎症感染水平,该指标越高说明炎症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严重程度越重。因此,推荐乙酰半胱氨酸临床上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时首选雾化吸入途径给药。本文结果显示,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由于急性支气管炎在儿童患者中较常见,且以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因此如何改善此类患儿呼吸道症状显得尤为重要,是目前临床上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改善能够有效避免疾病严重化发展,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治疗依从性,减少相关对症治疗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可加速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缓解,提高临床疗效。而早期雾化吸入治疗改善患儿呼吸道症状,可能有助于降低细菌感染等并发症,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本研究局限性在于病例数相对较少,部分患儿是门诊治疗,在监测观察上有待进一步系统化、标准化。本研究为乙酰半胱氨酸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资料,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