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卧位手部体位垫在胸外科侧卧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9-27李明香

护理与康复 2022年9期
关键词:侧卧位手部胸腔镜

王 曾,周 瑜,唐 坚,李明香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1

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需要被摆放为充分暴露、安全稳定的手术体位,同时需避免压迫相关神经、血管,以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1]。侧卧位是胸外科手术中的常见体位之一,适用于开胸或胸腔镜下肺肿瘤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等。由于传统侧卧位摆放操作步骤复杂,操作时耗费时间长,且易发生体位一次摆放成功率较低、术中体位移动、手术操作空间小以及患者术后肢体不适、皮肤压痕明显等问题。为此,嘉兴市第一医院手术室设计并应用侧卧位手部体位垫,对胸外科侧卧位摆放方法进行了相应改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经嘉兴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认定,符合伦理学原则,审批号:ls伦-2020-197。纳入标准:拟行食管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肺大泡切除术等胸外科单侧手术,术中需全程保持侧卧位;皮肤及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无肢体外伤畸形及功能障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全身营养状态严重不良者;预计手术时间>6 h;患有影响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存在认知和情感障碍。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8例患者,其中2019年10月至11月的10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的10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男59例、女47例;年龄24~77岁,平均(53.2±8.2)岁;手术时间1.3~6.0 h,平均(3.4 ±1.6)h;直视下食管癌根治术1 例、直视下肺叶切除术6例、胸外科其他直视手术3例、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2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8例、胸腔镜下其他手术86例。观察组男59例、女43例;年龄16~78岁,平均(56.1±9.3)岁;手术时间1~6 h,平均(3.2±1.1)h;直视下食管癌根治术1例、直视下肺叶切除术4例、胸外科其他直视手术6例、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2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6例、胸腔镜下其他手术8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MAQUE手术床,采取传统90°侧卧位摆放方法,麻醉成功后予患者取健侧卧位,头部用硅胶头圈固定,腋下距肩峰10 cm处垫胸垫;两肩连线与手术台面呈90°,下侧上肢固定于托手板上,上侧上肢抬高外展固定于双转轴搁手架上;下侧下肢伸直,上侧下肢屈曲,两膝之间垫长方体软垫,耻骨联合与骶尾部分别用骨盆固定架支撑,再用约束带固定[2]。

1.2.2观察组

观察组除使用侧卧位手部体位垫代替双转轴搁手架固定上侧上肢外,其余体位摆放方法同对照组。

1.2.2.1 体位垫材料与设计

该体位垫包括主体和可调式衬块,总质量为450 g。主体为一块楔形块,外壳为人造革,填充物为记忆海绵,包括2个侧面(三角形)、1个斜面(矩形)、1个底面(矩形)、1个后端面(矩形)。斜面两侧的前、后部各有1根尼龙固定带;距斜面头端15 cm处有半圆形隆起,为腕部垫;斜面的后端面侧有一长达25 cm的固定凹槽。底面设有魔术贴面。可调式衬块呈长方体形,外壳为人造革,填充物为高密度海绵,其中2个侧面设有魔术贴面。侧卧位手部体位垫结构示意图见图1。

1.主体;2.固定凹槽;3.腕部垫;4.斜面;5.可调式衬块;6.尼龙固定带;7.底面;8.后端面;9.主体魔术贴面;10.可调式衬块魔术贴面。

1.2.2.2 侧卧位手部体位垫使用方法

将患者下侧上肢固定在托手板上,根据下侧上肢腕部高低放置并调节可调式衬块,保证下侧上肢不被压迫,再将侧卧位手部体位垫放置于下侧上肢上方并通过尼龙固定带固定在托手板上,将上侧上肢固定于体位垫斜面处,使上臂放置于固定凹槽中,腕部放置于腕部垫处,患者手腕呈放松舒适位,近心端关节略高于远端关节,双手呈自然“拜佛状”。侧卧位手部体位垫使用图见图2。

图2 侧卧位手部体位垫使用图

1.3 观察指标

1.3.1侧卧位体位摆放时间

由巡回护士记录,从开始安装侧卧位固定器开始计时直到约束带绑扎妥当为计时结束。

1.3.2体位摆放一次成功

将患者身体安置呈侧卧位后,术中不再需要调整患者体位视为体位摆放一次成功。由巡回护士观察记录。

1.3.3手术皮肤受压情况

由巡回护士在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双侧肢体的皮肤受压后有无出现压痕、皮肤红肿等变化。同一患者出现多种手术皮肤受压情况视为1例。

1.3.4肢体不适

术后回访护士在术后1~2 d回访患者观察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肢体酸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出现任意不适症状均视为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体位摆放时间、体位摆放一次成功、手术皮肤受压、肢体不适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位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一个成功的体位摆放包括了良好解剖功能位置的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的维持;手术部位的充分暴露,避免压迫肌肉和神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体位保持稳定、牢固,防止移动。使用传统侧卧位托手架对上肢进行固定,存在着诸多不足,身体与双手臂摆放呈直角,过度伸直患者肘关节,或者超过90°外展,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影响,导致上肢循环功能障碍,损伤患者的腋神经功能,使其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同时缩小手术视野,对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造成影响[3]。侧卧位手部体位垫可使患者手臂呈自然“拜佛状”,上肢稍抬高,肘关节水平稍高于肩关节,便于上肢及肩背部肌肉放松与功能位的维持,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且减少了对医生手术操作的影响。除此之外,该体位垫的运用更好地暴露了手术视野,扩展了手术操作空间,增加了操作者的手与器械的灵活性;同时也大幅度减少由于体位导致的皮肤压伤、神经损伤、循环功能障碍和呼吸功能障碍等[4];避免了手术者要求巡回护士术中再次调整移动体位。另外,由于患者肢体活动在侧卧位的体位中受限,因此在麻醉后循环功能会受到干扰,致使血管扩张、扭曲和旋转,加之手术时间长,长时间局部受压,易导致压力性损伤和受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5]。该体位垫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将手部体位组合体位垫设计为缓斜坡状,使用记忆海绵作为其充填材料,使肢体获得良好的贴合与支撑,并将压力均匀分散,从而减少对微循环的压迫作用;人造革包裹材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降低了手术皮肤受压、肢体不适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侧卧位手部体位垫的观察组,在体位摆放时间、体位摆放一次成功、手术皮肤受压、肢体不适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体位垫可改善患者体位摆放效果,增加患者舒适度。

猜你喜欢

侧卧位手部胸腔镜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3类人要避开的危险睡姿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