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利用导读案提高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研究
——以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为例
2022-09-23张梅芬
张梅芬
一、现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独立篇章式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在现行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因接触的大多是独立的文章,误认为阅读能力是读完一篇文章后完成一些阅读任务的能力。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还不利于培养其阅读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另外,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阅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让学生机械地理解单词和文章的意思;培养学生扫读、略读等能力;重视语法的讲解;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等。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英语的工具性,忽视了其人文性,没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文化意识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一起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课程应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目标是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运用英语获取资源与信息,用英语开阔视野,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赵尚华 2020)。
整本书阅读材料语言丰富,思想精辟,兼具趣味性、可读性和人文性,能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给其充足的思考空间,使其思维更广阔和深入,有利于培养其阅读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同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7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8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但目前看来,学生很难达到这个水平(李萍 2021)。整本书阅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三、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面临的困难
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难以开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常教学任务比较重而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很难挤出时间给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足够的指导。另外,我国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多做阅读理解题可以快速提高英语成绩。此外,整本书阅读材料缺乏,整本书阅读教程规范性不足等,导致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四、利用导读案提高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的理论依据
在“双减”与“五项管理”政策出台后,“减负增效”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作业质量要提高;学习压力减少了,育人的质量要提高。因此,利用导读案开展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值得提倡。导读案能帮助学生缩短阅读时间,使其有目的性地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并保证阅读效果。
“任务驱动”是初中英语阅读的重要探索方式之一(戴建红 2021)。基于导读案设置开放式探知任务,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将导读案运用于英语阅读,在学生阅读前提供相应的导读方案,设置开放性话题,能使他们在突出重点、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感知,便于他们在主动、灵活运用相应的词汇、语句中形成多元化的认知语感,让他们的整体理解感知更有深度和广度(崔军 2017)。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运用导读案,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帮助其主动带着问题阅读,获得更多丰富的感知,从而不断培养其阅读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五、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案的设计
以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阅读教学为例。
在七年级升八年级的暑假期间,教师布置学生阅读《黑布林英语阅读》丛书的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由于让学生在暑假期间阅读,为了给予其详细的阅读引导,避免其囫囵吞枣、应付了事,教师编写了导读案。通过此导读案的设计,让学生高效阅读,引导其巩固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技巧,培养其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导读案细分为读前案、读中案和读后案三部分。下面详细介绍导读案的设计及理念。
(一)读前案的设计:合理引入,成功导趣
整本书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任务。若没有足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是不会自觉且保证效果地投入整本书阅读的。成功导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在读前案中,教师设置了两个任务。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被称为美国版《西游记》(Journey to the West),因此设置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封面、阅读故事梗概后,通过思维导图(见图1)方式比较这两部名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图1
该任务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毕竟《西游记》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学生会对外国版的《西游记》充满好奇。二是让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同时不断感知我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异同,如《西游记》中四个主人公是师徒关系,师傅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代表了我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中四个主人公是朋友,是平等、友善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是西方国家比较推崇的。
第二个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每个章节的标题预测章节内容,并尝试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划分整本书(见下页图2)。该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降低其阅读焦虑。
图2
(二)读中案的设计:循序渐进,培养能力
读中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不可将文本“碎片化”;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征,并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进行迁移创新。
在小说中,环境描写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揭示人物性格。因此,教师设计了相关阅读任务:What kind of life does Dorathy live?How do you know?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小说中主人公生活环境的描写,总结主人公虽然生活艰苦,但是能保持乐观、开朗。
另外,教师还提出问题:“What kind of place is the land of the Munchkins?”小说在一开始就描述了主人公家乡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常被龙卷风袭击;她被龙卷风带去的地方Munchkins则山清水秀,与她的家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设计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去了一个更漂亮的地方,她还想回到家乡吗?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为理解小说的主题之一——home埋下伏笔。另一个问题“Do Uncle Henry and Aunt Em love Dorathy?How do you know?”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推断叔叔、婶婶对主人公的爱,预测主人公想回家的信念和决心。图3为学生完成的作业。
图3
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其在阅读过程中全方位地分析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在读中案中,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1)Draw a mind-map:What do they want to get from the Great Oz?(2)Draw a mind-map:How does each of the four behave during the journey?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四个主人公渴望得到的东西,并通过总结旅程中四个主人公的表现,发现他们其实已经具备了自己以为没有的优点。这一活动为学生理解小说的另一个主题——knowing the things we already have创造了条件。这些设计不仅实现了英语思维的融入,还能帮助学生品味英语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及人文思想。图4是学生完成的作业。
图4
(三)读后案的设计:思想升华,水到渠成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读后活动要能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理解小说的主题。
在读后案中,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1)Do they get what they want at last?Who help them?(2)The name of the book is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Can you change the name into a better one?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四个主人公正直、善良,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梦想。真正伟大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同时,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活动1:One theme of the story is“home”.How do you know? 活动 2:Another theme of the story is knowing the things we already have.Dorothy,the Scarecrow,the Tin Woodman and the Lion all want things they already have.Find examples in the story to prove this.通过完成这两个活动,学生能深刻体会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揭示小说主题的。图5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图5
在读后案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设计活动:What are your good points?How do you use them?Draw a mind-map.让学生进行迁移创新,通过阅读小说,结合自身实际,发现自己也有很多优点,有些甚至自己也没有意识到;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成就更优秀的自己。图6是学生完成的作业:
图6
六、反思
在此之前的一个假期,教师也布置了阅读《黑布林英语阅读》丛书的作业。据学生反馈及课堂检测结果显示,由于没有教师的引导,他们的阅读效果不佳,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理解上,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导读案的设计得到学生的肯定。学生普遍反映,有了导读案的帮助,降低了自主阅读的难度,缓解了阅读焦虑,能根据读前案、读中案和读后案的引导逐步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认识人物、分析人物,产生更多的共情,对小说的主题也有深刻的体会。导读案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同时发展深度思维能力,内化英语知识和情感。
当然,导读案的使用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方面,导读案作为一种先读后教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不可能存在适用于任何学生的导读案。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导读案反映出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导读案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先明确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任务。教师在编订导读案时应充分展开思维,提升自己的水平,做到教学相长。
结语
合理的导读案设计既能满足《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又能满足“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需求。在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效运用导读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其阅读效能,培养其阅读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阅读、善于阅读,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