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健康信念的影响
2022-09-22杜海丹
卢 慧,张 姬,杜海丹,黄 陶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226000)
原发性肝癌具有发病较快、隐秘性较高等特点,临床上大多通过多种影像学和病理检测对患者进行确诊,且此类患者确诊时大多处于中晚期,部分患者已经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多选择介入手术[1]。但介入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易出现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再加上疾病晚期大多处于救治希望渺茫阶段,负性心理情绪严重的患者会有自杀倾向[2]。本文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健康信念为主,找到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鼓励,减少患者内心的绝望。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9年4月1日~2021年4月30日抽取的83例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符合肝癌诊断标准;②患者为首次接受介入治疗;③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量表评估;④患者符合临床外科介入手术指征;⑤患者资料完整;⑥该研究通过了临床委员会的审批和认可;⑦患者及家属共同签署了该项目内容的知情文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重要器官衰竭、免疫系统疾;②病灶占据肝组织的70%之上;③哺乳期或妊娠期;④存在手术禁忌证;⑤正在参与类似的研究项目;⑥巴塞罗那分期为C或D。脱落标准:治疗中途改变治疗计划,如转院、死亡等;依从性差;自愿退出。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1~67(54.24±4.63)岁;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A 12例、B 14例、C 14例、D 1例;巴塞罗那分期:0期13例、A期21例、B期7例。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0~66(54.67±4.26)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 16例、B 13例、C 11例、D 2例;巴塞罗那分期:0期15例、A期21例、B期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系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用药干预、健康教育、常规护理等。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嘱患者及家属如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同时要与家属提前沟通用药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避免发生护患纠纷事件[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
1.2.2.1 问题描述 待患者确诊后,护理人员要仔细记录患者存在的相关问题。首先,对诊疗记录和护理记录进行查看评估,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及用药反应情况;其次,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沟通,鼓励患者讲出内心顾虑及问题,包括患者介入术后感受、护理需要或对疾病治疗的心理准备等,护理人员可按照患者提出的问题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最后,与家属进行有效交流,了解患者在清楚自己病情后所出现的情绪、性格变化等[4]。
1.2.2.2 目标构建 护理人员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项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了解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制订期望标准,并对该标准设定阶段目标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正确面对问题[3]。
1.2.2.3 导向干预实施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回忆起曾经遇到类似问题所采取的解决对策,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潜能,同时指引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鼓励患者通过自身调整或努力来尝试改变当下情况。继而护理人员也要引导患者尝试反向思维,即从自身疾病已经有良好控制作为首要点,转移患者注意力。通过对患者讲述关于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流程及术后恢复方案等,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结合本院护理实际落实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服务[4]。主要内容如下:①心理导向干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时,经常会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情绪,甚至心理耐受较差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轻生等倾向。护理人员在日常干预中,需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可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为患者讲述治疗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可邀请治疗恢复较好的患者讲述心得,通过实际案例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此外,对患者进行心理和认知护理时,需要确保患者家属在身边,同时指导患者在病情恢复期,通过美好的回忆或电视节目来转移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变化[5]。②疼痛导向干预。护理人员首先要告知患者疼痛是癌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介入手术后,肝区会有不同程度的痛感,均为正常现象,避免患者过于担心。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按照评估结果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对轻度患者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调整呼吸等方式来有效缓解;针对痛感严重的患者,可将整体情况汇报给主治医生,按照医嘱为患者应用镇痛类药物[6]。③饮食导向干预。因为很多患者对待饮食干预的认知程度不够,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术前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而术后要食用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患者讲述具体原因。告知家属术后恢复期患者禁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嘱患者多饮用温水,每天饮水量>3000 ml,使造影剂加快排出体外。④认知导向干预。如果患者主观意识中比较排斥患病的客观事实,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病情和个案分析,最后整理成报告,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病友开交谈会,使患者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通过病友之间的帮助,让患者主动接受治疗;若患者对于该疾病的认知度匮乏,医院可以定期举办专题专病讲座,组织患者参与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7]。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健康信念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5个维度,48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24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健康信念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835。②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两个量表各20项内容,总分值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SAS、SDS量表Cronbach′s α为0.931、0.878。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病程发展急、恶化程度较高,临床对该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确,多认为可能和水质污染、酒精摄入量过高、黄曲霉毒素等因素存在联系。随着其他研究的不断深入,肝癌手术禁忌证、年龄以及身体耐受度等都是导致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直接原因,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因为疾病已经达到中晚期阶段,错失了手术治疗时机,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甚至对临床医护人员不够理解,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护患纠纷事件[8]。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主要通过对患者实施科学化的评估,掌握患者目前实际情况,在进行护理服务前,先清楚患者所需解决的问题,利于护理工作开展,以实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按照问题依据来构建解决目标,充分发挥患者自身潜能,从而调动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主观性。与常规干预比较,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在护理前,通过分析患者存在问题,不仅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还改善了护理质量[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健康信念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原因:①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护理人员可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来改善患者心理情况。②通过列举本院之前治疗成功的案例,提升患者对治疗的希望,利用回忆之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患者勇敢面对问题的信心。③通过对患者日常饮食、疼痛等实施针对性干预,在生理层面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利于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健康信念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因素如下:①患者心理状态得到一定改善后,其整体情绪呈现正向发展,增强了患者努力接受治疗的决心。②护理人员通过发掘患者自身处理问题的潜能,从而完成对自身的期望值,通过构建完成阶段目标,以提升患者整体的健康信念;寻找恢复期较好的患者作为努力目标,利于增强患者术后信心,同时也能进一步的培养患者健康信念,向贵等[10]研究结果与本文相符,可证明该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综上,对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可提升患者健康信念,改善患者内心不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