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理念指导下改良翻身方法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2-09-22吴晓晶唐洋洋尹真真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8期
关键词:髋部循证髋关节

吴晓晶,唐洋洋,尹真真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 江苏盐城224000)

髋部是骨盆与下肢骨连接的部位,髋部骨折包括骨盆的坐骨骨折、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合并骨质疏松等病理性改变,大多由间接暴力(摔倒)引起[1]。由于生活习惯、骨盆结构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4~3)/10万人,女性发病率为(2.7~4)/10万人[2]。一般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其术后假体使用寿命受诸多因素影响,相关文献发现,若实施正确的康复指导,95%的患者假体可使用10年,80%的患者假体可使用20年[3]。术后实施正确且有效的康复、翻身技巧至关重要。循证理念的核心是谨慎、明确地应用最佳证据,与患者意愿相结合,对患者作出针对性护理,旨在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4]。本研究实施循证理念下改良翻身方法,探讨其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评分系统、自我护理能力、负性情绪及术后压力性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8年5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120例髋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髋部骨折诊断标准;②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年龄<65岁;③生命体征正常且具备基础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干预期间转院;②合并血液疾病。根据信封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男22例、女36例,年龄58~63(61.34±0.91)岁;住院时间7~30(22.67±1.13)d;医保类型:自费11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1例;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25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14例,其他19例。观察组男24例、女38例,年龄59~65(63.13±1.04)岁;住院时间9~29(21.31±1.76)d;医保类型:自费27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例;手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17例,其他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相关协议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髋部骨折术后常规翻身护理[5]。包括术后6 h内保持去枕仰卧位,禁饮食,防止术后恶心、呕吐导致误吸,利于脑脊液回流降低颅内压。术后2 d应以流质饮食为主,须大量饮水。患者术后常出现食欲缺乏,可给予患者稀粥、鱼汤,少食牛奶、豆类等不易消化食物。术后3 d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加强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供给,循序渐进增加食物量。遵医嘱换药,预防伤口感染,如出现敷贴松动或伤口异常,应告知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处置。保持床单位清洁卫生,术后坚持康复锻炼,运动量根据患者情况量力而行。采取对侧法、同侧法对患者进行翻身。

1.2.2 观察组 给予循证理念下的改良翻身方法,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循证专科小组:以护士长、科主任为组长,选取科室内工作5年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2名成立骨科循证专科小组。护士长负责各层级护理人员间的工作协调,指导相关工作,主管护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取以往案例,在循证理念指导下结合科室内患者实际情况作出改良,由护士长和科主任作出进一步修订,并以此指导循证专科小组成员进行日常工作。②强化健康知识教育:由于髋部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专科组护士通过线上(微信平台、调查问卷、视频播放)和线下(科室内知识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讲解髋部手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包括病理知识、遵医嘱服药、护理重点、翻身技巧及恢复期间情绪稳定和饮食规律的重要性。在患者恢复期间,向其阐述循证理念的临床意义及对护理措施的指导性,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疾病恢复依从性。③循证理念指导下改良翻身技巧:循证理念的核心是谨慎、明确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与患者意愿相结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由于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难以自行翻身,易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压力性损伤,专科小组成员在常规翻身技巧下作出以下改良。a.不同角度夹枕。常规翻身枕多为三角形立体枕,使用过程中只能使患者处于同一角度位置,不能满足需求。翻身前备R形枕,软枕,将软枕垂直置于两腿之间,健侧肢体屈60°~90°夹紧会阴,患肢呈外展中立位,护士站于患者健侧,一手扶住患者患侧髋部,另一手扶患侧小腿中部,告知患者听口令主动侧转肩部,或由另一人扶住肩部,两人向同方向协助患者滚筒式翻身90°,随后在背部垫一软枕保持舒适。b.翻身技巧。对有自理能力的患者指导其自行翻身,如利用床旁栏杆辅助,自行将身体侧转,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或将患者侧倾30°以达到翻身效果。与完全侧卧位比较,侧倾30°可减少骨突处与床单位摩擦力,分散压力,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此方法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还可预防因翻身所致的并发症,维护骨盆稳定性。翻身前将患者引流管安置妥当,有敷料时检查敷料是否潮湿或脱落;翻身时保持肢体与髋部呈一水平线,禁止单纯牵引患肢翻动,始终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髋部过度内收、内旋,防止假体脱位;翻身后检查导管有无脱落、移位、受压等。c.局部减压贴。对体型较瘦患者,翻身前在骨突隆处应用局部减压贴(如骶尾部、足跟内外侧踝、肩峰、手肘处等),以减轻患者皮肤与床单位摩擦力,降低皮肤破溃和压力性损伤风险事件发生概率。

1.3 评价指标 ①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度(5分)4个方面改善程度,满分100分,>90分为优良、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尚可、<70分为差。②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内容包括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4个维度,使用5级评分法,分值与自我护理能力成正比。③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AS评分共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分别表示为没有或很少时间、小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时间,总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7级评分,标准分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经预测实验得出该量表信度>0.912。④压力性损伤风险事件:采用Braden量表[6]评估两组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包括指压变白反应、局部热感、水肿和硬结,由责任护士每日观察两组发生压力性损伤数、部位,并绘制成Excel表格记录在电子系统上。总发生率(%)=压力性损伤风险事件例数之和/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Harri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rri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压力性损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压力性损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交通事故等灾害事件发生率增加。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弹性下降,易发生骨折,尤以髋部骨折高发。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一旦发生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行动能力,对患者身体、心理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国内倾向于手术治疗该病,可在较短时间内复位骨折,固定有效,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痛苦,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皮肤较薄,血液循环不畅,体型一般偏瘦,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不能主动翻身,长期保持同一卧位,增加皮肤与床单位摩擦力,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压力性损伤事件为主[7]。因此,除积极治疗临床症状外,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段对疾病转归也会起到重要作用,循证理念是现阶段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护理理念,其核心是谨慎、明确地应用最佳证据,结合患者意愿,对患者作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旨在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恢复肢体正常功能依从性,现已应用于各种疾病后期恢复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中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循证理念下改良翻身方法可提高髋部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考虑原因可能为:成立专科循证小组,由护士长和科主任领导组员工作,主管护师查阅相关文献,获取以往案例,在循证理念指导下实施护理措施,并结合科室内患者实际情况作出改良,包括改良翻身方法、使用不同角度夹枕、传授患者相关翻身技巧、在翻身前给体型较瘦患者应用局部减压贴、降低患者疼痛感,并对患者进行线上、线下健康教育,普及术后恢复的重要性,改善肢体功能,提升关节活动度,与卓泽铭等[8]研究思路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ESCA评分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实施循证理念下改良翻身方法可提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考虑原因可能为:循证专科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髋部手术相关知识培训,强调遵医嘱服药、术后康复锻炼、恢复期间情绪稳定及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通过针对性引导患者正确恢复理念,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此外,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循证理念指导下改良翻身方法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髋部手术后,患者生活不便,经循证理念支持,护理人员将患者不良情绪认定为影响患者疾病康复的负性因素,通过针对性引导、讲解相关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逐步恢复生活能力,从而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与王瑾玫等[9]研究存在共性。

本研究中,观察组压力性损伤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循证理念下改良翻身方法可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考虑原因:循证小组成员在为患者翻身前,对体型较瘦、骨关节较突出者应用局部减压贴,降低患者皮肤与床单位摩擦力,勤翻身使患者常变动体位,减少同一位置与床单位接触时间,从而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屠海霞等[10]研究思路一致。

综上所述,实施循证理念指导下改良翻身方法可提高髋部手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提升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压力性损伤风险事件,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髋部循证髋关节
中西医结合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