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2022-09-22艾,孙瑛,龙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8期
关键词:疝气共情依从性

成 艾,孙 瑛,龙 烨

(湖南省儿童医院 湖南长沙410007)

疝气指某个组织或脏器离开正常的解剖位置,因先天因素或后天刺激形成的缺损或空隙处而进入身体的另一部位[1]。临床较常见的疝气类型是斜疝、脐疝等,男性儿童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等,也对患儿的消化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出现疝气嵌顿的现象,影响患儿生殖系统甚至危及生命[2]。小儿疝气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疝气患儿的年龄小,思维认知尚未发育成熟,易出现恐惧、依从性差、配合度低等情况,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甚至导致意外发生,对于患儿疾病治疗和预后造成不利影响。传统护理方案虽然能缓解手术患儿的症状,但对于患儿依从性和配合度缺乏护理和指导,对疝气手术的疗效和预后作用有限[3]。因此,对于疝气手术患儿应实施对症护理、心理干预、正确引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法是采用视觉和听觉刺激吸引患儿注意力转移对于疼痛等消极事件的注意力。积极共情是指理解且能间接分享他人积极情绪的能力,目前针对临床护理共情能力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患儿消极情感等方面,如疼痛、悲伤、厌恶等情绪的共情,但是对于患儿积极共情的相关关注较少[4]。积极共情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是观察患儿积极事件;二是就患儿的积极事件进行互动;三是赋予患儿积极的情感体验[5]。通过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可以与患儿建立良好护患沟通和信任关系,促进患儿配合,提高依从性,缓解术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对疝气手术患儿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154例疝气手术患儿,年龄≤6岁,均经腹部超声诊断为疝气[6]。纳入标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认知障碍、听力障碍、精神障碍患儿;合并其他器官功能异常患儿。154例患儿按床位顺序编号,随机抽取分组,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年龄(3.14±1.03)岁;病程2~5(3.52±1.17)个月;疝气类型:腹股沟斜疝58例,脐疝20例。对照组年龄(3.72±1.41)岁;病程1~5(3.64±1.19)个月;疝气类型:腹股沟斜疝57例,脐疝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疝气手术常规护理措施。术前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并协助患儿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及评估,指导家属术前6~8 h禁食,术前4~6 h禁饮。做好患儿心理支持工作,引导家属安抚患儿,促使其配合,按照要求进行手术部位备皮。护士陪同患儿进行手术室转运,在此过程中护士与患儿沟通交流,讨论患儿感兴趣的话题,以促进患儿放松。对于出现明显恐惧、逃避的患儿及时进行人性化关怀,疏导不良情绪,手术实施过程中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关注患儿体温情况,减轻应激反应。术后安抚并鼓励患儿,告知家属手术效果并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对护士护理治疗工作的配合度。护士密切关注患儿手术切口的皮肤情况,观察有无渗血、肿胀及淤血等,及时更换切口无菌敷料并确保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指导家属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进食新鲜蔬果,预防便秘;疼痛时护士及时判断疼痛的原因并处理,关注患儿生命体征情况,及时测量体温,若有发热,警惕切口感染的可能,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①术前干预。观察患儿的积极事件,针对患儿的个性特点术前采取正性鼓励,观看动画视频促进患儿放松,引导家属积极安抚患儿不安情绪。总结患儿的行为特点及思维模式,给予针对性干预,以疏导患儿恐惧、不安情绪。指导家属用温和态度、充足耐心对待患儿,使其建立充足安全感,从而提高配合度。②术中干预。分享积极事件,运送患儿进手术室过程中,与患儿沟通,对其产生积极心理影响。通过护士的积极共情使患儿感受到力量和勇气。护士应倾听患儿的想法和表达,尊重患儿感受,同时配合轻柔舒缓的音乐转移患儿对手术的注意力,促进其精神放松和心情愉悦,配合后续麻醉和手术。③术后干预。给予患儿积极情感体验,术后患儿返回病房后,护士给予鼓励,可以在病房张贴卡通壁画或在床单位上放置卡通玩偶,提供轻松舒适的环境。护士组织患儿及家属共同交流,鼓励分享勇敢面对的方法和措施。通过积极事件的分享和交流,使患儿有积极的情感体验。针对术后疼痛患儿,护士耐心倾听,尊重并鼓励患儿表达。对于哭闹拒不配合的患儿先安抚情绪,可以采取奖励激励法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或音乐,促使其情绪稳定,邀请家属陪同患儿观看并适当询问,引导患儿转移注意力。对于长时间疼痛且患儿难以耐受的,及时与医生沟通,遵医嘱合理用药。术后切口应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挠抓,告知家属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不可随意取下。对于抗拒患儿,护士主动倾听其感受和害怕的原因,通过积极共情反馈和引导拉近患儿与护士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患儿愿意接受护理治疗操作。④健康教育和随访。护士详细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牵拉痛、切口感染和尿潴留等,教会家属如何识别上述并发症的症状以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指导家属视听转移训练的方法和作用,对家属进行积极共情培训,提高与患儿的共情反馈。出院后,护士定期随访,询问患儿的身体状况及恢复情况,对于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负性情绪及时疏导,了解家属的居家护理能力和效果,及时进行科学指导。

1.3 观察指标 干预1个月后评估比较两组干预效果。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量表包括表情(Face)、肢体运动(Legs)、活动(Activity)、哭泣(Crying)、可安慰性(Consolability)等,每项内容按0~2分评分,总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的疼痛程度越严重。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采用Frankl依从量表[7],拒绝与痛苦记1分、不情愿与不合作记2分、冷淡与合作记3分、主动合作享受记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的依从性越好。③比较两组干预后切口敷料干燥度。干燥为切口床干,没有可见的湿润;湿润为敷料更换时可见渗液。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PedsQLTM 4.0)[8]评分。量表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情况4个方面,23个条目,各维度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本研究仅对前3个维度进行评估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test。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FLACC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LAC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例)

2.3 两组干预后切口敷料干燥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切口敷料干燥度比较(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PedsQLTM 4.0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PedsQLTM 4.0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小儿疝气临床较常见,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随着疾病进展会影响患儿其他系统功能和水平,对患儿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9]。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该病应用较广泛,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小儿疝气治疗作用显著[10]。但患儿常出现哭闹、退缩、恐惧的情况,影响麻醉及手术顺利实施[11]。传统护理模式对于缓解上述情况有一定作用,但因患儿的认知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欠佳,会出现负性自动思维、习惯性的逃避和退缩。因此,有效转移患儿对手术操作的注意力和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能够改变其消极应对方式。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采用动画、音频播放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同时护士与患儿积极共情,护士通过体会患儿的情绪感受,从情感和认知上全面了解患儿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通过这种良性互动反馈,使患儿采取积极态度勇敢应对手术,同时提高其配合能力和依从性,有助于疝气手术顺利实施和术后恢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3.1 减轻患儿疼痛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FLACC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1),说明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分析原因:患儿思维模式和情感表达较成人简单且直接,面对创伤时会通过哭闹、逃避等行为应对,因此充分理解患儿并尊重患儿感受,用患儿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和解释,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负性情绪[12]。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通过患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其愉悦感,转移患儿术后对疼痛的注意力。护士尊重患儿表达,满足其合理需求,建立良好护患信任关系,有助于患儿更好恢复。

3.2 提高患儿依从性,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本研究显示,采用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切口敷料干燥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模式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促进术后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原因分析:疝气术后患儿依从性较差,加之不能配合治疗护理操作,可能出现疼痛或其他并发症,从而影响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13]。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通过转移患儿对疾病的注意力至视频动画,有助于患儿保持安静放松状态,通过护士的积极共情使患儿愿意配合护理操作,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术后切口恢复。

3.3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本研究显示,实施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升(P<0.01,P<0.05),说明该模式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患儿经历疝气手术后可能存在生活及其他群体性活动适应等创伤应激障碍[14],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通过积极共情反馈能够了解患儿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想法,有助于护士及家属及时进行干预,通过引导性沟通使患儿树立正确认知,有助于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视听转移联合积极共情反馈对疝气手术患儿进行护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其症状恢复,同时提高依从性,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可为临床疝气手术患儿的护理提供指导,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疝气共情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疝气患者能运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