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2-09-22何玲莉冷华伟张玉峰
何玲莉,冷华伟,李 慧,伍 萍,张玉峰,邹 毅
(中国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 贵州安顺561000)
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改良术式,使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加快,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加剧,髋臼退变、股骨头坏死等相关疾病发病率激增,当保守治疗无效或患者痛感剧烈时,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患者多为老年人,其机体耐受性较差,术后康复效果欠佳,对其预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如何改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是当前研究的重点[2]。精细化护理以患者为干预核心,将人性化、体系化、专业化作为标准革新护理内容,严格把控护理环节,该模式在多种术式的围术期干预中取得了较好效果,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1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老年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疗标准;②主诉严重慢性疼痛,存在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无效;③年龄≥60岁;④知晓并同意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影响肢体功能疾病;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存在手术禁忌证;④有髋关节手术史。以奇偶分组法将纳入研究的23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18例。实验组男69例、女49例,年龄60~81(73.52±5.40)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68例,冠心病47例,糖尿病54例,贫血29例;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56例,单髋关节置换术62例。参照组男71例、女47例,年龄60~79(73.27±5.62)岁;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62例,冠心病50例,糖尿病61例,贫血32例;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53例,单髋关节置换术65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及手术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给予基础护理干预30 d。①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和对手术的恐惧感。②健康教育:采用口头、图文、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且做好术中配合工作。③术前体检: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体检,确保患者符合手术要求,提高手术安全性。④疼痛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疼痛感较为强烈,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⑤术后康复指导:根据患者手术情况给予术后康复指导,以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1.2.2 实验组 给予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30 d。①成立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由8名临床护理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成员均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术前心理干预方法、疾病知识指导方法、降低疼痛方法、术后康复训练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方法等,组员均通过组内考核。②术前干预: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个人资料、诊疗记录、病程发展、机体评价等内容。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与家属沟通,为避免患者产生负性情绪,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为避免患者过分担心术后疼痛,让患者了解多种高效镇痛方法,减少患者后顾之忧;为避免患者担心手术效果,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充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指导患者进行术前锻炼,主要运动健侧肢体,并合理运动患侧踝关节,为患者进行被动肢体按摩。③术中干预: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减少患者对手术的陌生感,降低患者心理防备,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调节好手术室温度,室温保持在25 ℃左右,并为患者准备毛毯等避免着凉。④术后干预:术后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夜晚采用柔和灯光照明,并将监护设备调整至夜间模式,以保证患者休息。如患者疼痛感明显,可指导患者睡前泡脚、按摩涌泉穴等。护理人员指导家属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并在患者膝下垫软垫,让患者尝试髋关节轻微活动,并随康复程度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给予被动按摩、主动运动等方式避免发生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测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VAS分值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分数与患者疼痛程度呈正相关,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925,信效度良好。镇痛泵按压次数越少,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低。②康复效果:采用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测评患者康复效果,该量表共40个条目,分为躯体舒适(12个条目)、情绪功能(9个条目)、自理能力(5个条目)、疼痛(7个条目)及心理支持(7个条目)5个项目,单个条目1~5分,分数与康复效果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为0.857,信效度良好。③术后并发症:包括假体脱落、术后感染、周围骨折、周围软组织受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2.2 两组QoR-40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QoR-40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老年人受自身机体退化、骨质疏松等原因影响,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髋部骨折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提高。患者患病后存在较为严重的慢性疼痛,肢体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而且部分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效果有限,疼痛剧烈,导致患者无法耐受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术式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术后感染风险高。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是对传统术式的改良,可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但是患者因自身因素影响,康复效果仍达不到预期。护理干预是临床的重要环节,但常规护理效果一般,寻求新型护理方式改善老年患者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预后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临床愈加重视患者的个人内心感受,通过细节改变结果,减少患者抵触情绪,满足患者个人意愿,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本研究将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1),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参照组(P<0.01);说明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有研究显示,疼痛来自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3]。本次研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充分缓解了患者负性情绪,减轻了患者疼痛感。肖强等[4]将多模式镇痛法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研究结论显示患者疼痛程度降低,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QoR-40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1);提示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本次研究采用心理护理、环境护理、舒适护理、康复运动等多种方法协同改善患者康复水平,各种康复运动可以提高患者骨骼、肌肉强度,并且坚持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水平,加速患者术后康复。李海洋等[5]将耳穴贴压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研究结论显示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肢体功能情况改善,与本次研究结论相似。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术前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加强了患者的术中配合程度,减少了术后假体脱落及术后感染的发生。同时,康复运动也可以改善患者肢体骨骼及肌肉强度,提高患者肢体韧性,降低了骨折与软组织受损的情况。李卡等[6]将加速康复外科模式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管理中,研究结论显示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老年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提高康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