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LR、PLR、FIB、D-二聚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价值

2022-09-22李新艳霍江波薛建波陈娟张婷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3期
关键词:溃疡性活动度二聚体

李新艳,霍江波,薛建波,陈娟,张婷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呈易反复发作性。常见的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在临床应用监测和诊断UC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但其敏感性或特异性欠佳[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一种简单、经济的炎症指标,与多种疾病的活动度有密切关系,UC患者的肠道会形成大量的微血栓,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机体的血栓形成、高凝状态直接有关,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NLR、PLR、FIB、D-二聚体在UC患者体内变化,进一步明确其与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希望对UC的病变严重程度及相关性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纳入本院消化内科2015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UC的治疗病人101例,男53 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51.2±12.18岁。健康对照组94例,男43 例,女51例,平均年龄为48.3±12.54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分为活动期组(81 例)和缓解期组(20 例),活动期组患者再分为轻度组(14例)、中度组(57例)、重度组(10例)。该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UC确诊需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2]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全身重大疾病(2)、近2个月使用过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3)、患者肠镜结果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改良Mayo评分,对UC患者的内镜下表现进行Mayo肠镜评分,其包含排便次数、便血次数、内镜表现、医师评价[3]。所有患者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外周血常规,CRP,ESR,FIB,D-二聚体,计算NLR、PLR。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两组间比较采用参数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1-way ANOVA检验,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 (IQR)]表示;采用Spearman相关对UC活动度与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双侧检验,以Ρ<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指标在各组间比较分析

本研究对CRP、ESR、WBC、PLT、NLR、PLR、FIB、D-二聚体这8个指标在5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指标PLT符合正态性检验,因此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指标CRP、ESR、WBC、NLR、PLR、FIB、D-二聚体不符合正态性检验,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 (IQR)]表示。

结果显示, NLR、PLR、WBC、ESR、FIB、CRP、PLT、D-二聚体在5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NLR、PLR、FIB、WBC指标,UC活动期患者与对照组、缓解期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中、重度患者组与轻度患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重度与中度患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指标在轻度、中度、重度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缓解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3),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ESR、CRP、D-二聚体在UC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各指标在组间比较分析

2.2 各指标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各指标与UC患者轻度、中度、重度相关性,结果显示,NLR、PLR、FIB、D-D与 UC 活动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616、0.851、0.607,见表2,图 1,2,3,4。

表2 各指标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

图1 NLR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图2 PLR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图3 FIB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图4 D-D与UC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以结肠黏膜弥漫性炎性损伤为主要病变特点[4],近年来在中国的患病率逐渐升高[5],由于 UC患者的肠壁变薄,肠粘膜也变脆,对此类患者进行频繁的肠镜检查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目前非侵入性分子标志物包括粪钙卫蛋白、CRP、ESR等是临床常用的反映疾病活动度的血液指标,但因其可受风湿性疾病、感染、肿瘤等因素影响,诊断敏感性较低[6]。

NLR、PLR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全身炎症反应性相关指标,在感染性疾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有重要临床价值[7,8],NL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异常表达升高[9],NLR还是可以预测肺癌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指标[10],已有研究表明,NLR 能够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11],在预测炎症所致的恶性结局的能力优于 WBC[12],PLR可以反映机体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过程,如果机体出现炎症、氧化应激、组织损伤等病理状态,PLR可以异常表达[13]。中性粒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应答过程,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当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中性粒细胞与感染部位的分子受体结合,增加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释放,从而促进免疫应答[14],UC患者结肠黏膜出现炎症损伤后,促使中性粒细胞在肠腔内大量堆积,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15]。炎症反应使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加[16],从而引起血小板活化,释放的炎症物质可加重肠道的炎症反应程度,进而加重肠粘膜的微循环障碍,使得肠道溃疡难以愈合,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血小板聚集在炎症区域,加重局部肠粘膜溃疡程度,导致溃疡反复发作。研究发现,UC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越重,机体活化血小板的数量越多[17],导致UC患者病情加重、反复。因NLR及PLR是临床中易得的实验室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比值即可得出,所以,我们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价值,对于门诊患者在未行肠镜检查时可初步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UC 活动期组NLR、PLR、PLT、WBC、CRP、ESR、FIB、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UC患者病情活动度加重,PLR、NLR 逐渐升高,与疾病活动性有相关性,由此我们得出NLR、PLR与UC的活动性及疾病的活动程度均有关,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数值逐渐升高,可以通过该指标帮助我们早期发现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因为UC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在病变黏膜处聚集,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更多,从而导致NLR 、PLR升高。

D-二聚体升高与凝血过程、血栓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可以提示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及继发纤溶亢进[18],与UC患者疾病活动度有关[19],Weber 等的研究也表明,大部分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20],促使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膜表面,血液淤滞,从而形成高凝状态[21]。UC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肠黏膜组织坏死,形成溃疡,血流缓慢导致肠粘膜微小血栓的形成增多,引起血液中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增多,使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加重,这也是 UC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22],国内有使用丹参粉注射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23],因丹参粉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使用丹参粉可以改善患者高凝状态,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也有研究表明[24],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C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高凝状态有了明显改善。

在本项研究中,我们结果显示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UC患者疾病活动的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重,其含量越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血常规、FIB、D-二聚体这些简单易得的实验室数据,来协助判断UC患者的病情程度,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还尚需更大的样本量来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溃疡性活动度二聚体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针灸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