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护理中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临床分析
2022-09-22张文文
张文文
(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 , 辽宁 铁岭 112000 )
胫腓骨骨折(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 )基于全身骨折疾病中属于最常见类型,此种疾病与其他骨折疾病发病人群相比,在10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中多见。尤其是胫骨下方的1/3处发生骨折概率更高,且即使接受治疗它的愈合时间相较于其他部位更加缓慢[1-2]。针对此病临床最常用治疗方式便为手术治疗,伴随护理干预效果会更加显著。康复方向应着重于提升速度为主,尽快达到治疗前的功能使用水平,最大限度控制手术后不良并发症与2次骨折的发生,优化病患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而骨科所实施的护理工作综合性范围较广,致使护理工作需更具有高效性,减轻临床负担[3-4]。护理手段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能有效缓解病患骨伤带来的疼痛感,所以本次实验为完善胫腓骨的护理效果,而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并探究其治疗价值,现已取得印证数据真实性结果,详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抽选从2018年8月-2019年7月至本院接受胫腓骨骨折治疗的90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床位号平均分为2组,每组病患45名。将实施一般性护理干预组设为对照组,并将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组设为观察组。本次实验纳入条件:(1)实验对象为成年人;(2)现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3)患者与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了解此次实验项目配合事项;(4)经X线检查等证实,符合《骨科学》相关诊断标准;(5)患者均为首次患病者。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2)患有严重代谢性与免疫性疾病,同时有恶性发展趋向;(3)资料不全者。对照组男患23名、女患22名;年龄18-65岁;病理分型标准分出左下肢骨折类型20例、右下肢骨折类型25例、开放性损伤类型15例、闭合性损伤类型30例;按照并发症统计伴有肾脏受伤3例、颅脑损伤5例、合并其余部位骨折5例。观察组男患25名、女患20名;年龄19-67岁;病理分型标准分出左下肢骨折类型24例、右下肢骨折类型21例、开放性损伤类型12例、闭合性损伤类型33例;按照并发症统计伴有肾脏受伤4例、颅脑损伤3例、合并其余部位骨折4例。随后比照不同组病患并发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术前讲解手术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术中熟练配合手术医师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做好术中保暖工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此来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在患者出院后,做好定期随访工作,叮嘱患者需持续开展康复训练,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观察组提供快速康复护理。(1)术前: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展开心理疏导,主动将手术方法、目的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内容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告知患者成功治疗案例,及时消除其不安心理,以积极、乐观心态来面对治疗;(2)术后:术后以干毛巾将冰袋包住,放置在患者膝关节前部、外侧与内侧部位,适当进行加压;每隔1小时进行1次检查,确保固定到位;严密观察患者患肢色泽、温度等,避免其出现冻伤情况;及时更换冰袋,确保患者敷料处于干燥、清洁状态,持续冰敷达12小时;密切查看患者手术切口有无肿胀、疼痛、渗血等情况,确保引流管处于通畅状态,避免发生受压、脱出及折叠现象,并观察患者引流液性状、颜色,一旦发生异常,及时上报医师对症处理;为了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可指导患者对患肢展开“三点式”抬臀、合理进行咳嗽与深呼吸,叮嘱患者多加饮水;可采取气压泵对患者展开早期或者被动下肢关节活动,以此来降低患者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3)疼痛干预:术后患者会存在程度不同的疼痛感,需及时掌握其疼痛因素,可借助镇痛泵来止痛,观察其有无出现不良情况,如腹胀、便秘、呕吐、尿潴留、血压降低等,便于及时进行对症处理;(4)康复护理:①收缩训练。在术后当天指导患者展开收缩训练,调整患者体位为平卧体位,叮嘱其将足尖朝上,并维持伸膝状态情况下,适量绷紧大腿处肌肉,每次持续5-8秒,每天锻炼100次;②踝关节运动。展开伸、屈踝关节运动、趾间关节伸屈训练,2-3次/d,每次运动时间应在30分钟左右;③髌骨锻炼。叮嘱患者将患肢伸直,由护理人员以拇指、食指对其髌骨进行固定,缓慢推动,在此过程中需注意避开患者刀口部位,并以患者感觉到局部存在轻微酸胀、发热感为宜,以20次为1组,每天运动3组。
3 观察指标与数据标准:基于不同治疗方案下统计2组护理干预有效性、各项治疗评分、不良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膝关节被动活动度、生活质量及满意度。(1)护理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数据统计结果越高证明护理手段更佳。(2)各项肢体评分统计:NIHSS、FMA、ADL,其中NIHSS检测数据越低、FMA、ADL检测数据越高,则代表对应组临床护理措施效果越好。(3)不良并发症统计。关节僵硬、骨筋膜室综合征、压疮、感染4项数据的发生情况,统计结果越高,代表对应组别患者恢复效果不佳,护理手段有效率更低。(4)膝关节功能。以膝关节HSS量表来评价,总分值是90分,量表共包含6项内容,分别为疼痛、活动度、功能、屈曲畸形、肌力及稳定性,得分越高则表明改善情况越优,分别在术后7天、1个月及3个月时各进行1次评价。(5)膝关节被动活动度。以量角器来测定患者膝关节被动屈伸弧度与活动度,主要指标含膝关节屈伸弧度、膝关节伸直度与被动活动度,反复进行3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分别在干预前后各测量1次。(6)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分别以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选择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及总体健康4项维度,每项内容各100分,生活质量随得分上升而越优。(7)满意度。分析2组护理服务评分,以NSNS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来评价,量表含19项测试项目,总分值为95分,评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5 结果
5.1 2组患者各项肢体评分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一般性护理与快速康复护理,每组人员45名。经护理前实验统计,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26.04±2.41)分,观察组NIHSS评分为(25.33±2.87)分;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FMA)为(39.15±2.77)分,观察组FMA评分(38.06±2.75)分;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ADL)为(36.79±3.28)分,观察组ADL评分为(37.28±3.72)分。经实验对比2组接受护理干预前,统计数值比较差异性不高,t值分别计算=21.2708、1.8732、0.6627,护理操作基本水平相近,P>0.05,不具有统计含义。经实验统计2组接受护理干预后,对照组NIHSS评分为(19.84±4.56)分、观察组NIHSS评分(13.24±3.29)分;对照组病患FMA为(53.35±8.81)分、观察组病患FMA评分为(76.64±8.98)分;对照组ADL为(52.96±5.44)分、观察组ADL评分为(68.73±6.05)分。经对比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优于对照组,统计数值差异性较大,t值分别计算=7.8738、12.4192、13.0023,护理操作得出效果,P<0.05,具有比对统计含义。
5.2 2组护理有效率结果对比:经统计,对照组有效15例、显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人数31例,占总比68.8%;观察组有效27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人数43例,占总比95.5%。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效果统计高于对照组,计算得出x2=10.9459存在差异,P<0.05,数值差异具有很高临床含义。
5.3 2组不良并发症情况比较:经实验得出,对照组发生关节僵硬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压疮6例、感染2例,总不良并发症发生14例,总概率为31.1%;观察组发生关节僵硬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0例、压疮1例、感染1例,总不良并发症发生4例,总概率为8.8%。由此可见,观察组对应护理手段并发症控制率较好,组间数据对比x2=7.4615,差异性高有明显统计价值。
5.4 2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对照组45例患者术后第7天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0.18±4.29)分、术后第1个月评分为(68.82±5.71)分、术后第3个月评分为(78.52±4.27)分;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第7天、第1个月及第3个月评分分别为(60.75±4.13)分、(74.23±5.48)分、(86.12±5.04)分,经比较组间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7天时评分无显著差异,t=0.6421,P=0.5225(P>0.05);但观察组术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t1=4.5856,t2=7.7180,P=0.0000(P<0.05)。
5.5 2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对比:对照组45例患者护理前膝关节被动屈曲度为67.25°±8.41°、伸直度为-12.11°±2.83°、屈伸弧度为44.32°±7.25°;观察组屈曲度、伸直度及屈伸弧度分别为68.04°±9.27°、-13.04°±2.25°、44.16°±7.04°,组间差异较小,t1=0.4234,P=0.6730;t2=1.7256,P=0.088;t3=0.1062,P=0.9157,P>0.05;经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屈曲度为96.18°±8.16°、伸直度为-3.68°±1.20°、屈伸弧度为108.31°±13.75°,优于对照组的83.19°±7.04°、-5.02°±1.48°、95.27°±9.12°,t1=8.0856、t2=4.7177、t3=5.3016,P=0.0000,P<0.05。
5.6 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干预前: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为(58.12±2.33)分、生理功能评分为(55.92±3.2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57.94±2.86)分、总体健康评分为(63.74±3.64)分;观察组评分分别为(57.82±3.34)分、(56.07±3.11)分、(57.82±2.77)分、(63.43±3.72)分,组间差异较小,t1=0.4942,P=0.6224;t2=0.2244,P=0.8230;t3=0.2022,P=0.8402;t4=0.3996,P=0.6905,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评分为(80.73±4.31)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3.44±3.7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0.41±2.92)分、总体健康评分为(82.89±4.42)分,高于对照组的(71.82±5.61)分、(68.42±3.63)分、(73.89±3.53)分、(75.83±4.12)分,t1=8.4487,P=0.0000;t2=6.4700,P=0000;t3=9.5472,P=0000;t4=7.8379,P=0000,P<0.05。
5.7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45例患者经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有9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服务,20例基本满意,16例满意,总满意例数为36例,总满意度为80.0%;观察组45例患者经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满意人数为43例,其中不满意2例,基本满意23例,满意20例,总满意率为95.6%。经比较组间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5.0748,P=0.0242,P<0.05。
讨 论
胫腓骨骨折疾病属于临床中较常见性疾病,在发生骨质生理状态改变时会出现剧烈疼痛感,需要及时就医才能防止病情恶化加深痛苦[5]。胫腓骨是作用于人体小腿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发病后短时间内会严重限制下肢活动能力,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则会加大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6-7]。现如今临床针对此病基本采用手术治疗,而且针对疾病性质适时调整手术模式,对于治疗成功率的保证并不难以实现。但是在康复过程中很多患者经常难以坚持,或是恢复锻炼方向错误、过度,而导致患者的康复过程并不顺利,肢体功能性复检成果不明显,故而正确的加速护理途径是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8]。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在目前医疗水平下的推出,主要遵从有依据性的已医学证据而在术后开展的康复理念,对各项操作步骤进行科学优化。传统康复护理下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性维护不足,而快速康复方案近些年在治疗骨科疾病中运用颇多,属于优化后的治疗手段,能全方面给予病患更高质量服务。利用先进理念提升术前、术后关于疼痛护理、操作、体征观察、功能锻炼,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而且实施加速康复手段为整个方案的重点,还能加以外力辅助患者针对关节弯曲、肌肉功能等进行锻炼,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保证下肢肌肉力量正常,能促使患者增强自信心早日出院[9-10]。本研究中,经比较常规护理与快速康复护理的干预价值,结果发现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3.24±3.29)分、FMA评分为(76.64±8.98)分、ADL评分为(52.96±5.44)分,分别优于对照组的(19.84±4.56)分、(53.35±8.81)分、(52.96±5.44)分,这表明以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实施干预,可进一步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加快其康复速度;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分别为95.5%、68.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是8.8%,低于对照组的31.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0.0%。通过术前主动与患者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并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构建和谐、良好护患关系;通过术中监测生命体征、优化环境,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术后予以并发症预防、饮食干预等,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确保每天摄入充足营养,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及提升机体抵抗能力起着积极意义;观察组术后第1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4.23±5.48)分,术后第3个月评分为(86.12±5.04)分,高于对照组的(68.82±5.71)分、(78.52±4.27)分;观察组术后膝关节被动屈曲度为96.18°±8.16°、伸直度为-3.68°±1.20°、屈伸弧度为108.31°±13.75°,优于对照组的83.19°±7.04°、-5.02°±1.48°、95.27°±9.12°;观察组躯体疼痛评分为(80.73±4.31)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3.44±3.7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0.41±2.92)分、总体健康评分为(82.89±4.42)分,高于对照组的(71.82±5.61)分、(68.42±3.63)分、(73.89±3.53)分、(75.83±4.12)分。相较于常规护理,快速康复护理集聚了心理学、营养学、护理学及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经结合患者不良症状,以最便捷、最舒适护理方案展开护理干预,既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还能够疏解其不良心理,通过在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展开功能训练,可促进其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质量起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时运用快速康复方案能减少患者病程时间,改善骨损伤下神经、生活、运动等恢复,加强病患对护理人员信任,使操作高效,具有较高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