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2-09-22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骨关节病患螺旋

王 琦

( 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100 )

关节内骨折为一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来,由于意外事故不断发生,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有所上升。针对于关节内骨折,临床中通常利用MRI、 X线片以及CT完成诊断。精准而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为病患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利参考。在以往,一般利用X线平片对骨关节骨折患者开展诊断,虽说此法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X线平片没有办法展现出人体骨关节内特殊位置以及复杂部位的具体骨折情况,因此误诊以及漏诊率均较高[1]。现如今,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通过薄层螺旋CT对患者开展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清晰度高的影像。其在诊断骨骼肌肉系统损伤疾病之中有着良好的价值。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诊断复杂结构骨骼疾病方面。利用此法诊断隐匿性骨折效果满意,能够实现复杂疑难骨关节骨折疾病,经此法能降低疾病误诊漏诊率,实现疾病精准诊断,另外也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为优质的诊断信息。为了全面探究多层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与诊断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了此项技术加以诊断,分析螺旋CT技术对骨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像表现,与优缺点,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周岁;②术前进行了相关检查,具体是在X线和多层螺旋CT检查协助下诊断骨关节骨折,且原始资料经后处理技术进行了二维与三维重建;③符合手术指征,依从性较高;④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主观上接受了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愿意参与后期治疗,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实验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执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②严重骨质疏松者;③活动性出血、精神状态异常者;④临床资料内容有残缺或者中途无故退出者等。其中女性病患共计42例(38.89%)、男性病患共计66例(61.11%);年龄均值为(37.38±2.62)岁;从患者具体骨折位置来看,肘关节骨折8例(7.41%)、踝关节骨折6例(5.56%)、跟骨骨折14例(12.96%)、肩关节骨折26例(24.07%)、肋骨骨折54例(50.00%);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为(37.54±4.5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1例(47.22%),高处坠落伤32例(29.63%),砸击伤17例(15.74%),其他8例(7.41%)。

2 方法:患者入组之后,均进行常规X线机及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其中X线检查方法如下:先拍摄出正位片与侧位片,曝光后应用TET检测技术转化成数字信息,随后在A/D转换技术的协助下打印成像,以供临床观察做出相应诊断。之后选用美国GE公司所生产的64层螺旋CT对受试者实施薄层横断扫描。具体参数为层距2.5mm、层厚2.5mm、螺距0.984、电流150-350mA、电压120kv、重建间隔设定为0.625mm、矩阵为512×512,FOV设定为250mm。在捕获原始图像以后,经局域网上传至工作站之中。在此之后,择取二维-三维重建软件,针对于受试者开展SSD、MIP以及MPR重建工作。针对于重建后的图像,进行各个角度以及各个平面观察,最终取得骨三维以及骨二维图像。

3 结果:在本组患者之中,共计54例经X线片检查肋骨为疑似性骨折。通过CT重建技术以后符合原诊断结果者共计50例,不符合原诊断结果者共计4例。在26例肩关节骨折患者之中,经螺旋CT重建能够发现经X线片未能显示的诸多隐匿性骨折以及骨折线是否累及到关节面的具体情况。跟骨骨折共计14例,通过螺旋CT检查能够良好的展现出骨折块的数目,载距突骨块以及腓骨肌腱的损伤情况。其中矢状位在显示骨折块数目及排列两大方面均体现出十分显著的优势,跟骨矢状位重建(排除SanderSI型者)探查到3个骨块者4侧,4个骨块者2侧,≥5个骨块者有2侧。在14侧关节内骨折病患中,仅有2侧载距突骨块出现了轻度移位情况,且伴随跟骨前内侧壁粉碎性骨折情况,其他患者都没有观察到出现十分显著的移位(即使是在中关节受累的状况下),这为临床骨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编制手术入路方案等提供可靠依据。图1 是跟骨骨折的SSD重建情况。另外,通过矢状位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出拇长屈肌腹紧贴载距突下方骨面行走。通过对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CT检查可发现:其展现出了经X线片未能展现的非远端细小性骨折详情,其中经判断得出,旋后外旋型(SER)、旋前外旋型(PER)、旋前背屈型分别有3例、2例、1例,占比分别是50.00%、33.33%、16.67%。典型病例见图2;对8例肘关节骨折患者开展检查显示出尺骨鹰嘴撕脱骨片游走行情况。

图1-a

图1-d

讨 论

骨关节骨折为一类临床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因该疾病所造成的并发症也较多,本病会限制病患的肢体活动,损害躯体健康,影响社交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临床医生在治疗这种疾病时,要能较为全面的掌握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涉及范围等,这样方能更明显地提升骨折复位治疗效果,为此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项目[3]。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有所进展。在此情况之下。医学影像学与临床诊断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其也为当前阶段诊断骨折疾病的必需方式之一[4]。经X线平片检查,其自身有摄影速度快、经济性高等优点,这是其在国内很多基层医院骨外科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够对绝大部分患者的骨折情况加以初步了解,进而能够为医生分析患者病情提供良好证据。但值得说明的是,因为X线平片图像重叠现象非常严重,那么采用X线观察结构重叠的骨折部位时,观察的角度相对较单一化,外加肢体局部功能受限、疼痛等因素,以致X线片不能清晰地呈现出病灶具体信息,增加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率,使患者身心上承受着更大的痛苦。所以说,通过常规X线片技术方法诊断骨折很难做出精准性强的判断。比如说:针对于隐匿性骨折患者而言,通过X线平片进行诊断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的不良情况,进而延误患者的疾病治疗。既往有资料记载,跟骨关节发生内骨折问题后,急性腓骨肌腱损伤的发生率约为83.0%,向外侧的移位、脱位与半脱位、腓骨肌腱周边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以及瘢痕组织密度影(较晚期)等是腓骨肌腱损伤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通过CT轴位、结节位及冠状位成像能十分清楚地呈现出其断面,精准辨识其结构特点、周边可能存在的血肿问题及肉芽瘢痕组织情况,特别是通过矢状位重建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出其实际走行与移位的综合状况。

近些年中,国内外医学研究深度不断拓展,CT被开发及用于很多疾病临床治疗领域中,其能协助更加全面的了解骨骼的解剖形态特征、骨折发生的病理机制,很多以CT为基础的骨骼骨折的分型也相继出现,对骨折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也提出了新见解,并且逐渐从单纯保守治疗的误区中脱离出来。国外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基于CT扫描的分类方法中,保守治疗后取得的效果相对较差。但因为很多骨折患者主观上不能耐受多体位的扫描检查过程,故而临床医生很难获得不同体位下对应的图像,并且跟骨、颅骨等自身解剖结构及病理特征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体位下所得图像无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这势必增加了影像分析的难度。步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螺旋CT技术逐渐被用于临床诊断领域中,逐渐成为了很多复制的骨骼骨折疾病诊断环节可采用的一种实用性强、可靠性高的方法。具体操作时,其选择了骨折患者主观上容易耐受的体位进行扫查,基于图像重建过程获得所需的层面,一方面减轻了患者身心上承受的痛苦感,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作用在患者身体上的X线辐射剂量。伴随螺旋CT扫描速度的提升及图像后处理软件功能的改造升级,实现了在工作站上进行了图像的后处理操作,进而顺利的获得了多平面重建(MPV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等诸多重组图像。其中,MPVR图像能够从冠状、矢状、任何一个斜面整体呈现出骨折全貌;SSD图像的特征有立体感强,能够实现多维度、多方位观察病变,整体呈现出骨结构的空间位置变化情况等。既往国外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通过螺旋CT扫描能够对部分骨折疾病进行确切分型,明确骨折的严重程度,邻近软组织的损伤情况、手术方案的编制、随后随访内容及剖析骨折后慢性疼痛等后遗症发生的原因等。当下,螺旋CT重建后处理技术通常被用于检查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的位置。例如颌面部、脊柱以及颅底等等[5]。另外其在诊断跟骨骨折方面也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对于跟骨骨折疾病,传统CT扫描检查时,经常需要数次转换患者体位进行多方位扫描,但是很多患者因为石膏、外夹板等固定患者外伤严重等通常不能顺利的进行多方位扫描操作。而螺旋CT扫描能通过多平面重建获得任何一个平面的图像,并且因为实现了薄层扫描,进而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可靠的诊断信息。螺旋CT检查能够在不移动病患躯体的状况之下实施该项工作,无需严格要求患者配合体位。进而降低了因搬动患者躯体对其造成的2次伤害。在对受试者实施重建检查时,不需要移除石膏就能够取得立体化、清晰化、准确化以及较为全面的影像学资料。成像快速、图像分辨率高等均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优势,特别是在空间分辨率方面,其能够使CT图像于中轴的最高空间分辨率抵达0.5mm,通过提升分辨率能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快速的发现微小骨折情况。使用普通的高分辨率扫描,各个像素于矢状、冠状和垂直3个方向的分辨率都能够达到0.5mm,这就表明其实现了“等像素”,进而使MPVR重建过程中任意层面的各向分辨率实现了统一化。螺旋CT重建技术,能够精准的展现出患者骨折位置具体骨折线走详情,另外也可全面展现病变位置骨折端移位关节腔具体情况。应用此法可在极大程度上弥补常规CT扫描以及X线平片检查的缺陷,进而为医生对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其也能够有效检查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可见,薄层螺旋CT在评估患者骨关节外伤严重程度方面拥有着良好价值。此外SSD检查细节方面显示不佳。并且容积数据丢失量较多。由于深部骨折会被表面结构所掩盖,因此使用SSD检查很难完成疾病的诊断。但值得注意的是,SSD重建表现出来的图像为一类三维影像,其空间立体感较强。因此,通过此法所取得的诊断结果对于临床医生来讲更为直观。就SSD重建的角度而言,其能够进行任意角度与轴向旋转。进而能够为医生提供类似于解剖结构的图像。但利用SSD容积对患者开展检查,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患者脊柱滑脱以及关节旋转脱位情况。而针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应用SSD进行检查,也能够良好的计算出胫骨平台具体塌陷面积。有文献分析了多层螺旋CT重建于诊断骨关节骨折中的价值,该学者择取96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重建检查以及X线检查,将关节镜下检查结果视为诊断疾病的金标准。结果表明:通过对病患开展X线检查证实,96例患者中确诊人数共计69例,占总数的71.88%,漏诊人数共计10例,占总数的10.43%,误诊人数共计17例,占总数的17.71%;通过对病患开展多层螺旋CT重建检查,证实确诊者共计89例占总数的92.71%,误诊者共计6例占6.25%,漏诊者共计1例,占1.04%。以上2种方式相对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另有学者开展了类似研究,其选择52例经普通平片检查结果没有发现骨折、可疑骨折以及明确骨折的病患为研究资料。对其开展多层螺旋CT扫描。在此之后实施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工作,结果证实:在52例患者之中,有1例患者踝关节无异常,后通过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表明其为距骨骨完全性骨折。通过普通X线平片检查可疑骨折者共计6例,在此其中疑似距骨骨折以及腕关节可疑舟状骨折分别有2例,膝关节疑似性胫骨平台骨折以及髋关节疑似性股骨头骨折分别有1例。对上述患者开展 CT检查,并未发现其股骨头有异常表现。通过普通平片检查明确骨折共计45例,对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以及三维重建之后,证实漏诊共计6例。此外,该学者还总结了对病患实施螺旋CT扫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具体为:金属夹伪影干扰情况一般发生于骨关节术后病患CT扫描过程中。这种情况会形成放射样伪影,其会对图像观察造成影响。比如说,人工股骨头在 CT扫描过程之中出现伪影。在此刻,工作人员需要动态性调整扫描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全面确保扫描层面和金属长轴平行,降低金属干扰。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全面强化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将扫描技术和方法重视起来也非常重要。人体内包含了规格不等、行走方向以及部位存在差异的骨骼和关节。在对病患开展CT扫描过程之中,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以及技术开展诊断,以达到清晰显像的目的和要求。其也为对患者开展三维重建的重要基础。针对骨骼肌肉系统损伤患者而言,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有着相当高的疾病诊断率。这种检查手段能够提供清晰度高的检查图像。另外值得说明的是,针对于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的骨骼疾病患者而言,开展此项检查能够做出精准度高的诊断结果,其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隐匿性骨折疾病的诊断率。可以这样讲,多层螺旋CT检查方案适用于临床中疑似骨关节骨折但通过普通平片无法确诊的患者。对于此类病患,开展螺旋CT检查的同时,联合MRP以及3D重建,可在极大程度上提升疾病诊断的精准率,就此为患者治疗方案确定提供可靠性依据[7]。汪朝廷[8]选择了7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分析螺旋CT在诊断此类患者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螺旋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说明相对于X线而言,螺旋CT优势显著,能够清楚显示患者隐匿性骨折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而郑勇明[9]在报道中分析了螺旋CT联合MRI检查的意义,MRI主要经容积扫描法实现数据重建冠状图、矢状图以及任意斜面、曲面二维图像。薄层螺旋CT的Z轴、Y轴以及X轴几个方向中均有相同性。因此,在任意2个方向中的二维重建均有着相同空间分辨率。通过这种多面成像的方式,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常规CT单独成像所带来的误诊、漏诊弊端。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开展扫描以及CT重建过程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项内容:(1)在收集原始数据过程之中,应当进行螺旋扫描。应用非螺旋扫描的方式所取得的图像则没有办法进行后续化处理工作。(2)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内容可见:在重建间隔比扫描层厚小时,所得出的重建图像均匀性强、且较图像为逼真,边缘连续光滑。这一点重点体现于重建间隔≤扫描层厚1/2时更为显著。与之相反,倘若丢失了重建数据,则会造成图像显示接口结构不完全。具体的图像边缘则会表现出阶梯样。开展图像重建过程之中,如果窗宽以及窗位分别达到2000以及700HU时,去掉感兴趣区之外的骨骼以及四肢软组织等重叠部分后实施任意旋转观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在开展SSD重建过程之中,应当对具体的参数进行有效调整。当窗位以及窗宽分别达到1000HU以及2800HU时,开展范围立体旋转所取得的成像效果更好[10]。

总而言之,针对于骨关节骨折疾病来讲,应用薄层螺旋CT重建技术加以诊断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能够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证据,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关节病患螺旋
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