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2022-09-21朱明龙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共同体养老社区

○朱明龙

“学习共同体”(国外称“学习圈”)并不是新鲜事物,国外研究它的人早已有之。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起步于2000年前后,萌发于基础教育领域,主要类型有学科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学校发展学习共同体等三大类。它们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依据,具有一般学习型组织的特性。而将“学习共同体”引向非正规教育,落脚点选在“社区”,重新定义“社区”“学习”“共同体”,首创“社区学习共同体”概念并建立起一种理论体系和学术流派,则是2007年之后的事情。汪国新首创并持续15年研究社区学习共同体,不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创社区教育新天地”(刘道玉语),而且为中国当代终身学习研究和社区教育的研究提供了范例。

一、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基本建立

(一)社区学习共同体概念的提出

2007年,汪国新实地调研杭州市江干区、西湖区等地民间学习型团队后萌发要研究和培育社区成人学习共同体的想法。2008年,杭州市规划课题《社区成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研究》立项,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入实质阶段。在2009年由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承办的首届全国社区教育青年创新论坛上,汪国新作主旨报告《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实践研究》。当时,他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已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2010年6月,汪国新在其论文《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一种新的成人学习方式》中第一次公开完整表述了“社区学习共同体”概念:“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指在社区内任何一个普通成员,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社团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组织[1]。”

2012年1月,汪国新在论文《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策略》中对“社区学习共同体”概念作出了修正:“社区学习共同体是指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共同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2]。”概念强调了成员心灵深处的安顿和对精神世界的认同,突出了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组织的根本区别。

2012年9月,汪国新赴北欧考察瑞典“学习圈”之后心底有了更大触动,坚定了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要走共同学习之路的信念,同时意识到一个新的思想或理论要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实践上的推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推介的阻力,反过来促使他完善理论体系,扎实开展实践探索[3]。

2013年8月,汪国新、孙艳雷发表论文《成员即资源:社区学习共同体内生发展规律探析》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进行了微调:“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社区内的居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自发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4]。”增加了“自发”两字,突出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主体性、自主性。

2014年,汪国新在《中国成人教育》杂志专访《社区学习共同体在中国的广阔前景》一文中,又再次深化了这一概念,提出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社团”或“学习型团队”在内涵上有本质的区别,“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由城乡社区居民以实现自身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以享受共同学习过程为出发点而自愿结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群体”[5]。这一概念逐渐触摸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内核。

2015年12月31日,汪国新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学习共同体中的生命成长》,指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因共同学习而结成的能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的群体”[6]。这是“共同学习”“生命成长”和“守望相助”首次出现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中。

2015年10月,项秉健、汪国新在论文《本质意志和共同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的两大基石》中提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社区内的居民,基于人的本质意志,以享受共同学习过程为目的,自觉自愿结成的有社区归属感的非正式学习团体[7]。”“本质意志”出现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社区学习共同体概念“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由本质意志主导的,因共同学习而结成的能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的群体[8]”在汪国新、项秉健的论文《社区学习共同体中实现人生命性价值》和专著《社区学习共同体》中确定下来。

(二)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内涵的提炼

1.价值意义。首创的新的资源观(成员即资源)——“成员也是资源,成员带来资源,成员生成资源”[4],从根本上破解中国社区教育资源困境。“遍布城乡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城乡居民重拾共同体生活的现实载体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有效路径[9]。”社区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命成长,提升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9],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是“生长型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石”[10],从设计型到生长型转变,才能实现社区教育的根本性变革[11]。

2.基本内涵。2016年10月,汪国新、余锦霞合著《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四大支柱》(浙江大学出版社),通过案例报告与点评的方式,研究得出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四大支柱“本质意志、共同学习、守望相助、生命成长”[12]。

3.成长机理。“自觉——自主——自给——自评”或表达为“同自觉、共做主、互为师、自评价”,是社区学习共同体成长机理,由四个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所构成[13],也是社区学习共同体所特有的。

4.培育原则。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个富有内生性、成长力的生命体,社区就是它们的成长生态位。如果把社区学习共同体比作一棵树,它的树根就是本质意志,树干就是共同学习,果实就是守望相助和生命成长。社区学习共同体不同于一般学习型组织,其培育的原则是“支持而不包办、扶持而不控制、助推而不实行目标管理、养护而不拔苗助长”[14]。

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系列论文100余篇的发表和研究丛书《社区学习共同体》《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四大支柱》《社区学习共同体核心成员成长指要》的出版,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四大核心要素和“四自”学习机理作了完整论述,并得出“是学习创造了人,共同学习是人类的天性。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学习能实现人的生命性价值”的结论[15],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基本建立。

(三)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前景展望

在“共同学习,让生活更美好”全国社区学习共同体专题研讨会(2013年,杭州市余杭区)上,汪国新在他的主旨报告《共同学习的价值及实现:社区学习共同体的今天与明天》中畅谈了三大梦想:“其一:我国城乡每一个社区都有一组社区学习共同体,每一个城乡居民都参加到某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去学习。其二:社区共同学习理论,成为城市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思想武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的实践,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其三:在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有中国的主旨报告,让中国的共同学习理论与实践影响世界终身教育发展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国成人教育》副主编徐明祥研究员从2013年起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撰文指出“社区学习共同体在中国具有广阔前景”“《社区学习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第五项修炼》的超越,在实践上会引发一场成人学习的重大变革,在理论上实现成人学习理论和城市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将成为中国当代‘学习文化’的经典之作”[15]。

二、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实践与社区共学养老的推进

(一)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实践

汪国新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是同步的。2008年,在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指导下,杭州市西湖区、江干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的社区教育机构开始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实践,从2011年起到2021年,杭州市连续11年开展“杭州市示范性社区学习共同体”评比与表彰工作,到2013年,杭州市已经打造成功“秋水诗韵”诗社、“书山仰止”读书俱乐部、“巧妇布艺手工坊”等 2000 多个社区学习共同体[16];2019 年,杭州共有社区学习共同体7000多个,成员15万人左右[17]。

2013年11月27日,杭州举办了以“共同学习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研讨会,引起国内专家学者广泛关注。“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社区共同学习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杭州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影响力扩大至全省。

2014年11月,社区学习共同体全国研讨会以“杭州”模式为参照,讨论了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区级社区学院、区域性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校、村社区市民学校)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关系[18],厘清了社区教育机构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4年,汪国新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社区学习共同体生命价值与成长机理研究”(BKA140033)。在南京市鼓楼区、郑州市新郑区、广州市黄埔区、成都市龙泉驿区等四省六市建立课题实践基地,推动了社区学习共同体实践进程。此课题于2019年结题时被认定为“良好”。

2016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委会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的兼职研究员来自全国30个地市。从此,汪国新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工作有组织地在全国层面上开展起来,得到同行普遍的认同。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模式是“发现—培育—推广”,用汪国新的话来说,需要一双慧眼,将散落民间的珍珠捡起来(发现),通过营造湿地与池塘、培育种子与苗子、给予阳光和雨露、播撒空气与养料,呵护其成长(培育),最终星星之火成为繁星满天,照耀大地(推广)。

(二)社区共学养老的推进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大多为老年人。鉴于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迫切、老年教育资源稀缺、养老难题凸显,汪国新将十多年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与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养老问题相结合,于2017年首创了“社区共学养老”概念,开启了“共学养老”的新时代。从2017年起到2021年,汪国新在杭州市建立18个“共学养老社区建设实验基地”。“社区共学养老模式成为老年教育重要载体,杭州已经有18万老年人选择社区共学养老。”[19]

2018年7月,由建德市承办的首届共学养老社区建设研讨会,以“开启新时代共学养老社区建设的新篇章”为主题,围绕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和共学养老社区建设的最新成果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回应了新时代老龄化社会对社区教育变革的诉求,推动社区学习共同体进一步服务于老龄化社会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社会幸福指数的提升[20]。

2018年9月,汪国新发布“社区学习共同体生命价值与成长机理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在论文《社区共学养老:特征、意义与实施策略》中,正式提出了“社区共学养老”的时代新命题:社区共学养老,是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为了生命成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自觉、自愿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互爱互信、相助相伴、共学共享,更加健康、积极、优雅、有尊严地享受生命历程[21]。在分析了社区共学养老的特征和意义后,以杭州的实践为例提出了实施策略。

2019年11月,第二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专题研讨会在杭州建德市举行。会议主题为“社区共学养老的创新与实践”,围绕社区共学养老的时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等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成立了首批由20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全国社区学习共同体区域协同发展联合体,有力助推了新时代背景下社区共学养老这一新命题、新模式的持续创新与深入实践[22]。

2020年11月,第三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研讨会在吴江同里召开,以“老年教育的实践创新与社区共学养老的发展”为主题,开展地区共学养老经验交流(沙县“乐龄学堂”共学共餐共伴、河北“乐满家”老年人自我服务)和国际比较分析(瑞典、日本、韩国、美国)。

2021年12月,第四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研讨会在杭州良渚召开,会议强调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动相结合,影响地方政策,把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和社区共学养老纳入更多地区老年教育政策,推动社区共学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共学养老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社区共学养老理论与实践的意义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揭示养老真谛;提高人的生命性价值;提高社会资本和社会健康资本;丰富学习化社会的细胞;破解老年教育的资源难题。社区共学养老是一项重大的时代命题,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未来[21]。

三、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传播与实践推广路径分析

从杭州的实验向浙江省辐射,再影响全国,如果说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建立主要依托课题实践研究的话,其理论传播与实践推广主要依托三条路径。

(一)组织研讨交流

自2009年以来,汪国新带领有志于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和研究工作的同仁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或者数次专题研讨。尤其是2013年后随着教育部职成司成人教育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等单位的积极参与协办,研讨会规格与层次不断升级,围绕不同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社区教育专家广泛交流经验、探讨学术,取得了不少成果,引发了媒体广泛关注。

研讨交流的形式主要是学术报告和现场教学,参与者有学者专家、有政府领导,也有社区教育机构成员及其他社会组织。其意义在于两点:一是汇聚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最前沿的动态,通过海内外教育家思想的碰撞,自由争鸣,引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方向;二是探讨问题,总结经验,示范典型,合力推广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模式。

(二)推动实验基地建设

2011年,杭州建立市、区两级“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与行动指导中心”,在街镇设立“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工作站”;2013年,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社区共同学习研究中心挂牌,全省设立多个社区学习共同体实验基地;2016年,中成协社区教育专委会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成立,在全国建立一批社区学习共同体区域推进实验基地;2018年,全国首个共学养老社区建设实验基地在建德市落地,府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罗桐社区“资源共享+培育输出”共学养老新模式引发关注;2019年,又成立全国社区学习共同体区域协同发展联合体。

实验基地建设是推广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力点,社区教育机构深度介入,围绕区域内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过程管理、交流展示评价等环节开展理论指导、资源协调和激励支持。

(三)影响政策制定

在汪国新的奔走推动下,社区学习共同体被终身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基层民众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决策者意识到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是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活力源泉;社区共学养老,是化解老龄化社会养老难题的根本方法。

2014年8月11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民间学习共同体”,民间学习共同体正式进入国家政策文件。教育部等九部门在2016年6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共同体建设”[23]。这是社区学习共同体首次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写进文件,并且把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型组织并列提出,对于终身学习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表2 地方政府将“社区学习共同体”“社区共学养老”写入相关政策文件

随着国家层面、地方政府社区学习共同体和社区共学养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将会有更多的区域性实施细则出台,社区学习共同体和社区共学养老转化为全社会的意志并凝聚更大力量,正在创造社区的未来。

四、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反思

(一)两种驱动方式并举

社区学习共同体承载着太多的价值理念,从学习角度看,属于社区教育的范畴;从社会管理层面看,属于社区治理的范畴;从民生视角看又属于政府保障的范畴,因而受政府、社区教育机构、社区等多方制约,根据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实施主体的不同,有两种驱动方式。

一是社区教育机构驱动。

社区教育机构驱动方式

社区教育机构驱动方式是社区教育机构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作为自身的基本职能和使命,主动在社区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实验,研究成果再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推动政府决策并给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成熟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力较大,社区教育机构将其揽入囊中,拨付一定奖励性经费加以扶持还是远远不够。事实上,数量众多的草根性学习团队缺少场地设施、活动资金、业务指导、展示交流机会等,社区教育机构要沉下心,雪中送炭,从泥里做起,多一点关注和满足基层实际需求,少一点急功近利的名利之心。此方式的难点在于需要社区教育机构两向发力,牵制因素较多。

二是社区驱动。

社区驱动方式

社区驱动方式是社区顺应居民的学习需求,将自觉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视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上寻求社区教育机构的指导,政策上向政府寻求支持和保障。社区教育机构在社区实验推动,形成的理论或实践成果反馈给政府,影响政府决策;政府结合社区和社区教育机构的意见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和保障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该方式的前提是,社区干部要有一定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理念和意识。

(二)可复制问题

尽管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国内地区发展客观上还是不均衡的,社区教育的体制、终身教育的理念、全民学习的氛围、社区共同学习的意识等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差别,一个地区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因水土不服很难复制到另一个地区。我们尝试把视角下移,关注到区域内的村或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同一区域内,它们有着大致相近的组织结构、经济基础和社会功能,村、社区里的人们有着大体相似的学习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将一个村(社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区域内另一个村(社区),这是完全可行且比较容易实现的,甚至跨区域的村(社区)之间的经验复制也变成可能(文化、经济上的差异是肯定存在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微结构,可以有点对点复制,不能搞大规模的移植,更不能求速成地进行克隆。所以,社区学习共同体经验的推广,村(社区)的做法在现阶段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根在社区,归根结底是要社区来驱动,社区来管理的,社区干部的理念意识很重要。传播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不能止步在学术圈,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文件出台(政府发文件了,常常落实时困难重重,例如老年人智能技术专项普及),更要在村(社区)干部中展开,当村(社区)意识到共同学习的重要性,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为己任的时候,社区共同学习的大时代才真正来到。

(三)可持续问题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内发力是强大的,成员即资源的新资源观揭示了生长型社区学习共同体具有原动力,这种原动力触发了社区学习共同体从下而上的破土而出,同时又从内部机理上推动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向前发展。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生长环境却是外发的,家庭状况、地域文化、社区氛围、公共资源、政府政策等,无一不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构成重大影响。“乐满家”有志愿服务支撑,“乐龄学堂”有政府服务配套,社区学习共同体生长到一定程度,需要一股外部的力量实现完美的融合对接,其后期发展才有保障。

社区教育机构有所为,有所不为。工作重点是培育扶持刚刚萌芽的社区学习共同体。需要构建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外部生态环境,不是设计型或命令式的,而是以服务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为着力点,建立社会组织、银发经济企业与公共资源之间协调融合联动机制。生长型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和服务型的外部资源生态环境间鱼水之情的形成,社区学习共同体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创始人汪国新带领研究团队,给终身教育和全民学习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和新的方向;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成长机理及共同学习实现人的生命性价值结论构成了社区学习共同体完整的理论体系;社区共学养老这一时代命题,则是汪国新先生在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延伸,是社区学习共同体实践重心回落和民众诉求的回应,有效顺应了老龄化时代克服养老难题的迫切性。社区学习共同体15年研究实践,意义重大,成果丰硕,但回望瑞典“学习圈”百年的成长历史,我们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也许才开了个头,后面还需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才能让这一理论日臻完善,让亿万老百姓回归精神家园,让共同学习成为时代的强音和民族的文化认同。

猜你喜欢

共同体养老社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老更无忧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