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哺乳期乳腺炎用药规律及差异研究

2022-09-17许继升刘苗苗时光喜梁鸿艺张梦棣陈翰翰李静蔚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3期
关键词:皂角刺肉芽肿哺乳期

许继升 刘苗苗 时光喜 梁鸿艺 王 博 张梦棣 陈翰翰 李静蔚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乳腺甲状腺外科,山东济宁 272100;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山东济南 250014;4.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非干酪样坏死,其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密切相关[1-2]。本病多发生在非哺乳期妇女,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和脓肿,溃后迁延难愈,极易导致瘘管形成[3]。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6]。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LM)指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其病因主要为乳汁淤积,以初产妇多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房疼痛,排乳不畅,乳腺局部出现肿块,以及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7-8]。本研究尝试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分析脓肿期GLM 和LM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理论指导脓肿期GLM 和LM的治疗提供依据[9]。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剂来源

检索自建库至2021 年12 月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中医药治疗脓肿期GLM、LM 的文献。

1.2 方剂筛选

以“肉芽肿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乳痈”“脓肿期”为检索要素依次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整理出治疗脓肿期GLM、LM 效果确切的文章,每篇取第一次出现化脓症状所用的中药处方,得到治疗脓肿期GLM、LM涉及的中药处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规范中药名称。如“银花、双花”统一为“金银花”,“皂刺、角刺”统一为“皂角刺”。

1.3 数据录入

将符合标准的处方分别录入到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V 3.0,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由两名研究者分别负责录入及核对。

1.4 数据分析

通过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V 3.0 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具体包括药味频次统计,用药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分类比较,核心药物组合对提取。根据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算法,设置“支持度”为45%,“置信度”为0.7,分析常用药物配伍。

2 结果

本研究整理出治疗脓肿期GLM、LM 效果确切的文章共62 篇,得到治疗脓肿期GLM 中药处方24 首,治疗脓肿期LM 中药处方38 首。

2.1 脓肿期GLM、LM 的中药频次

脓肿期GLM、LM 治疗中使用频次排在前10 位的药物见表1。其中有7 味药相同,3 味药不同。

表1 脓肿期GLM、LM 治疗中使用频次排在前10 位药物

2.2 脓肿期GLM、LM 用药四气、五味、归经及用药分类比较

脓肿期GLM、LM 均寒温并用,但脓肿期GLM 的温性用药占比高于LM;五味中均以苦、甘为主,但脓肿期GLM 的甘味用药占比高于LM;用药归经均以肝、胃、肺经为主;用药分类中均以清热、补虚、化痰、活血化瘀类药物为主,但脓肿期GLM 的补虚、化痰、活血化瘀类药物用药占比高于脓肿期LM。见图1~4。

图1 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用药四气分布

图2 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用药五味分布

图3 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用药归经分布

2.3 脓肿期GLM、LM 常用药物配伍比较

脓肿期GLM、LM 常用药物配伍比较,分析得到治疗脓肿期GLM 常用药对6 个,治疗脓肿期LM 常用药对7 个,见表2。脓肿期GLM、LM 核心药物网络见图5。

图5 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核心药物网络图

表2 脓肿期GLM、LM 处方中常用药物配伍及频次

3 讨论

3.1 药物频次分析

图4 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用药分类比较

通过用药频次比较发现,治疗脓肿期GLM、LM排名前10 的单味中药中相同的有皂角刺、金银花、蒲公英、黄芪、当归、甘草、连翘。内寓透脓散(黄芪、当归、皂角刺),佐以清热解毒之品(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甘草),透脓散是中医上经典的透托法方剂,具有托毒透脓的功效,临床上广泛运用于外科浅部化脓性疾病,其治疗脓肿期GLM、LM 效果确切[11-1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透脓散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的生长,控制炎症,调节机体免疫能力[14-15]。本研究结果提示,脓肿期GLM、LM 共同的核心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托毒透脓”。脓肿期GLM 不同用药为柴胡、川芎、桔梗,功效归纳为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祛痰排脓,提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是脓肿期GLM 的重要病机。有研究认为,GLM 主要病因为气滞[16]、痰邪[17]、血瘀[18]。脓肿期LM 不同用药为穿山甲、赤芍、瓜蒌,功效可归纳为消肿排脓、清热凉血、清热散结,提示热入营血,热毒炽盛是脓肿期LM 的重要病机。

3.2 药物性味归经、分类分析

成脓期GLM 大部分患者自觉局部皮温升高,整体并无明显热相,反而喜温热,且破溃后迁延难愈。结合这些特点,吕政仪等[19]认为其属于“标阳本阴”证,提出“温通治痈”的治则。柳佳璐等[20]提出“阳和通腠”思想指导治疗GLM。范洪桥等[21]基于“阳虚阴结”思想刍议温阳法治疗GLM。在阴阳辨证中,程钟龄《外科十法》[22]将GLM 辨为阳证、阴证、半阴半阳证。燕京外科流派认为治疗本病应注重固护脾胃,不可一味清热攻伐[23]。甘温之品一方面可防过用寒凉之药耗伤脾阳,另一方面可补虚扶正,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故脓肿期GLM 的温性、甘味用药占比高于脓肿期LM。乳头所属为肝经,乳房所循为胃经,肝、胃两经与女子的经、孕、胎、产、乳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滞血瘀痰凝互结于乳房,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而成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和胃可使气血充盛,扶正祛邪,使毒随脓泄。肺经上可疏解肝经之郁热,中可运化脾胃之湿热,下可补肾中之亏虚以托毒外出,从而使热毒分消走泄,故脓肿期GLM、LM 二者发病均与肝、肺、胃关系较为密切。结合GLM 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有学者从“伏邪入络”理论论述GLM,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为正气不足,伏痰入络,痰瘀互结乳房而致病,成脓因伏痰被火灼化,故临证常呈败絮样腐肉组织,而脓液少见[18,24-25]。因此在脓肿期GLM 用药中的补虚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占比高于脓肿期LM。

3.3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治疗脓肿期GLM 常用药物配伍分析:皂角刺→蒲公英、皂角刺→金银花侧重清热解毒,托毒透脓。黄芪→当归侧重补气补血,托毒透脓。皂角刺→柴胡侧重疏肝解郁,托毒透脓。皂角刺→黄芪侧重扶正益气,托毒透脓。皂角刺→当归侧重补血活血,托毒排脓。治疗脓肿期LM 常用药物配伍分析:蒲公英→皂角刺、蒲公英→穿山甲侧重清热解毒,托毒透脓。蒲公英→赤芍侧重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蒲公英→甘草、蒲公英→金银花侧重清热解毒。皂角刺→穿山甲侧重托毒透脓。皂角刺→赤芍侧重托毒排脓,清热凉血。当支持度为45%,置信度为0.7 时,脓肿期GLM 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皂角刺、黄芪、当归、柴胡、蒲公英、金银花;脓肿期LM 核心药物组合为蒲公英、皂角刺、赤芍、穿山甲、金银花、甘草。通过核心药物组合比较可以发现,脓肿期GLM 治则在“清热解毒,托毒排脓”的基础上,侧重于益气补血;脓肿期LM 治则在“清热解毒,托毒排脓”的基础上,侧重于清热凉血。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脓肿期GLM、LM 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但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学派都有其用药偏向性,本研究归纳文献数量有限,缺少大量临床试验性文献,因而挖掘出的潜在规律尚待临床验证。

猜你喜欢

皂角刺肉芽肿哺乳期
皂角刺侧柏膏
HPLC-DAD鉴别皂角刺中掺入野皂角刺的方法研究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皂角刺挥发油成分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