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取穴规律
2022-09-17马玉峰祁印泽马占华潘旭月陈兆军
梁 欢 马玉峰 祁印泽 马占华 潘旭月 陈兆军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北京 100029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占关节韧带扭挫伤的首位,发病率极高[1]。临床表现以患侧踝关节疼痛、肿胀,伴有活动受限为特征,归属于中医“筋伤”的范畴。研究发现,早期正确施治急性踝关节扭伤,对预防其转变为“踝关节不稳”“慢性踝骨关节炎”等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踝关节扭伤后早期处理非常重要。目前,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方法很多,包括非甾体抗炎药[2]、神经肌肉电刺激[3]、支具固定[4]、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方法往往医疗费用高,治疗时间长且效果不理想[5]。由于急性踝关节扭伤有经络阻滞、气滞血瘀的病理特性,疏通经络、化瘀止痛成为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重要治疗法则[6]。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具有直达病所,迅速止痛等优势。本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文献,并分析其选穴规律,旨在为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针灸临床选穴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 年5 月。中文数据库以“急性踝关节扭伤”“针刺”“针灸”“穴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英文数据库以“acupuncture”“acupuncture therapy”“acute ankle injury”“acute ankle sprai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1.2 纳入标准
①以针灸为主要干预措施;②纳入分析的文献是关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研究;③有清晰详尽的针灸处方;④踝关节扭伤的诊断符合国内外认可的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动物、细胞有关实验研究;②综述和理论探讨类文章;③重复的临床试验研究仅纳入一次。
1.4 数据标准化与数据库的建立
①数据标准化:以《经络腧穴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7]为参考,对穴位经络、名称规范化处理,建立标准数据库。②数据库建立:用Microsoft Excel 2016 建立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数据库,导入SPSS 24.0 软件和IBM SPSS Modeler 18.0 数据分析平台中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
1.5 实验方法
1.5.1 描述性统计 应用SPSS 24.0 软件分析纳入文献中腧穴的使用频次,并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软件对穴位、归经经络等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1.5.2 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 算法)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 Apriori 算法作为挖掘工具,对频次≥5 的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Apriori 算法,设置最小支持度,下界为10%,最小置信度阈值为80%,最大前项数为10,并对选入的穴位相关数据进行二阶、三阶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网络图。
1.5.3 系统聚类分析 应用SPSS Statistics 24.0 软件系统聚类对使用频次≥5 的穴位进行分析。
2 结果
通过检索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123 篇,排除重复及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73 篇,最后纳入文献研究50 篇。
2.1 治疗方法分析
从治疗方法的选择来看单纯针刺为最多,针刺联合手法次之,采用综合治疗方案的方法较多,以针刺为主结合中药外敷、运动疗法、刺络拔罐或以梅花针为主结合穴位点按、刺络拔罐等治疗方案。见表1。
表1 治疗方法统计
2.2 取穴频数分析
对50 条针灸处方进行选穴频数分析,共有经穴12 个,经外奇穴3 个。腧穴使用总频数为233 次。其中,阿是穴出现的频数最多,为26 次,并把使用频次≥5 的腧穴按降序进行排列。见表2。
表2 取穴频数分析(频次≥5)
2.3 取穴所属经络分析
通过对50 个针灸处方进行取穴归经分析,发现有47 个经穴,涉及12 条经脉。对经穴的归经、使用频数、比例、穴位数量、分布的统计分析显示,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使用频数高达50 次,占22.5%,所用的穴位数最多为11 个。归经类别见表3。另外,经外奇穴频次为28,所占百分比为12.6%,含有3 个腧穴,分别为阿是穴(26 次)、耳尖(1 次)、女膝(1 次)。
表3 归经类别
2.4 特定穴使用分析
特定穴的总使用频次高达247(如果一个腧穴同时属于多个特定穴分类,则根据相应的特定穴类别再归类一次),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五输穴高达103 次,使用穴位数是20 个。见表4。
表4 特定穴类型统计
2.5 取穴所在部位分析
选取穴位根据足内外侧、四肢内外侧、足背侧、手背部分布部位、频次、穴位数量及其比例进行分析,足外侧为取穴频次最高为54 次。见表5。
表5 取穴所在部位分析
2.6 关联规则分析
按照关联规则Apriori 算法,一共产生160 条规则,最大支持度为43.48%,最小支持度为10.87%,最大置信度为100.0%,最小置信度为80.0%,最大提升度为7.36%,最小提升度为1.53%。图1 为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二阶关联规则挖掘算法:二阶关联规则共有20个,其中支持度最高的为解溪→昆仑,支持度显示为43.48%,置信度显示为90.0%。见表6。
表6 二阶规则关联结果
图1 关联规则网络图
2.7 聚类分析
对于使用频次≥5 的13 个腧穴,采用SPSS Statistic 24.0 软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临床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取穴可分为4 组,第1 组:解溪、昆仑、太溪、申脉、照海、中封、商丘、丘墟;第2 组:悬钟;第3 组: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第4 组:阿是穴。见图2。
图2 腧穴聚类分析树形图
3 讨论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骨科门急诊的常见病之一,多因外力强大,造成局部软组织损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正确的施治,则会导致踝关节反复疼痛、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8]。
针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在急性踝关节扭伤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9]。近年来,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领域方面使用越来越广泛[10]。本文通过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对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取穴规律进行了探讨,以下是针对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进行的讨论。
分析针灸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选穴频数后发现,频数较高的腧穴有阿是穴、解溪、昆仑等穴位,都属于五输穴的分类范畴,五输穴为五脏六腑经气所出之处,可治疗相应的脏腑经络疾病。阿是穴多位于病变的附近,刺之可达到迅速止痛的效果。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解溪为胃经的经穴,可以调节踝部的气血运行。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输穴,在临床上通常用于治疗足跟部经筋拘挛等不适症状[11]。昆仑穴常和太溪、丘墟相配伍,常用于治疗足跟部疼痛。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为阳中之至阳[12],刺之具有补阳益气、活血通络的功效。从取穴归经的频数结果可以得出,取穴频数较高的依次为膀胱、肾经等。膀胱经的取穴主要以五输穴为主。金门、昆仑、委中等穴位主要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为主。
足少阴肾经从足小趾下斜向涌泉,主要以太溪、照海等足踝部经穴取穴为主。足少阳胆经在足踝部的分布主要经外踝前,过足背,取穴为丘墟、阳陵泉等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具有调理肾中阴阳、强筋壮骨的功效[13]。丘墟穴处于足背的外下方,是足少阳胆经的原穴[14],通常用于治疗踝关节损伤前外侧疼痛。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丘墟穴在增强下肢肌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5]。阳陵泉为筋之会穴,常用于治疗踝关节扭伤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等[16]。现代研究发现,针刺阳陵泉穴,可减轻痛敏反应[17]。
对腧穴所在部位进行分析,从结果中可知足外侧、足内侧、下肢外侧的取穴较多。腧穴的近治作用为可以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和邻近组织的病症,选取频次较高的穴位是阿是穴、解溪等,均处于踝关节周围,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及”规律的体现。
对所有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知,解溪和昆仑的相关性最高,其支持度是43.48%,置信度是90.0%。选用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的经穴解溪,调节局部的气血运行,再配以昆仑穴以增强其作用功效。申脉为八脉交会穴,有研究发现,交会的腧穴节点可以调和交贯的经气,适用于治疗脏腑经络诸痛[18-20]。昆仑配申脉可以通络止痛、行气祛湿[21]。照海通于阴跷,具有阳缓而阴急的气血特点[22],刺之可达到濡养筋骨、血脉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刺激照海穴对急性踝关节损伤后的瘀血肿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23]。
对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常用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解溪-昆仑-太溪-申脉-照海-中封-商丘-丘墟为一组,可调畅局部经络气血,通络止痛。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可疏肝益肾,治疗“诸节酸折”[24]。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相配为一组穴,可健脾疏肝,调畅气机,可治疗因正气不足、邪气郁滞导致的关节疼痛,从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针刺阿是穴可以改善局部的病理状态,从而使局部瘀滞的气血保持通畅[25]。从腧穴的分类可以看出,取穴分类主要是根据足三阳和足三阴经筋寻找穴位病灶点,以达到精确解除患者的病痛,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本研究通过对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后得知临床取穴主要以五腧穴为主,常配伍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经穴,且数据挖掘结果与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病症及病因病机吻合。本研究为今后临床针灸治疗急性踝关节损伤提高临床疗效或循经精准取穴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