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视角下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构建及实施效果
2022-09-16聂玉琴韩雯雯阿依托逊亚生吴瑞敏
聂玉琴,韩雯雯,窦 丽,李 萍,阿依托逊·亚生,吴瑞敏*
(1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63;2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17)
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1];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400万,失智症患者1000万左右,另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2],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更加趋向于专业化。家庭养老是最传统最基本的养老模式,然而老龄社会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养老风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医药卫生改革的意见》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养老问题提出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3]。推动医养结合事业发展,养老护理员是其中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业务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养老照护质量。本研究以《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4]和《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5]为依据,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医养结合视角下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培训实施由政府牵头,实现社会养老机构与医院、高等院校衔接,集中优质资源,改善单一宽泛的培训形式,实现“病时护理,平时照护”的转换,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现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构建结果、培训效果及满意度情况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遴选函询专家:①职称要求为中级、高级(正/副)技术职称;②老年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者;③在老年护理、老年人照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工作时长在10年以上的专家。最终共纳入来自北京、上海、湖南、江苏、福建、贵州、广西、新疆共8省市的15名专家。(2)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300名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效果及培训前后满意度调查分析,申请培训资质:①具有2年或以上老年照护经验者;②经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综合评价均达标者。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200名医护人员、200名老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相关人员必须是所属科室的医护人员且由护理员直接负责照护的老年患者。(3)为避免和减少抽样过程中产生主观偏移,在设计时使用盲法即:一是本研究参与调查人员、培训人员不能作为受试对象填写相关问卷,二是受试对象对本研究毫不知情。
1.2 研究工具(1)查阅国内外文献及养老政策,结合乌市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需求,初步构建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包括4部分内容:①问卷介绍:说明研究目的、指标主要内容、致谢专家、通讯信息;②专家基本信息调查表;③指标内容表:各级指标重要性评分采用Linkert 5级评分法[6];④专家自评表:包括判断依据调查表和专家熟悉程度调查表[7-8]。(2)通过摸索培训实施工作逐步总结设计形成《养老护理员培训情况调查表》,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两部分。《养老护理员培训前后满意度调查表》分为3部分:一是参与培训的全部护理员培训前后满意度;二是医护人员对护理员培训前后工作满意度,三是由护理员照护的老年患者对护理员培训前后服务满意度。组织所属科室负责人拟分别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分别对20名护理员、医护人员、老人进行问卷信效度测验,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79和0.787,问卷信效度较好。
1.3 培训架构
1.3.1 培训考核方案 结合函询专家意见及小组讨论,探索设计初级养老护理员分级培训体系并实施培训,培训时数拟定为80学时,理论板块共计30学时,其中职业素养时数为10学时,理论知识时数为20学时,技能板块共计50学时,其中生活照护时数为30学时,基础照护时数为10学时,康复服务时数为10学时,后续依据培训情况调整时数。以敏感训练法、模拟培训法、师徒式培训法等方式综合开展培训。拟定考核形式:实行百分制,理论板块总分为60分,45分为合格,技能板块总分为40分,20分合格。拟定培训时间为6~8个月,按期完成教学安排,经综合评价达标者方可取得初级职业证书。
1.3.2 培训机构资质 经政府等各级职能单位牵头,以区联动,每区确定1名负责人负责统筹调控工作,每区筛选2~3家养老机构,最终筛选共计20家符合资质的社会养老机构,机构资质为:(1)民办公益性养老机构、公办公营性质养老机构;(2)开展养老照护服务次数及百次以上;(3)提供护理员教育培训平台。
1.3.3 培训师资资质 固定专职培训教师,签署聘请合同书及协议书,以稳定师资队伍:(1)熟悉养老有关法律和政策;(2)中级以上职称者,理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经等级评定培训合格者;(3)聘请三级医院老年科管理者;(4)聘请高等院校老年护理教育者。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专家的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构成比);专家积极性以专家应答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用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的关系得出,即:专家权威程度(Cr)=(Ca+Cs)/2[9];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以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表示(P<0.01);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通过计算各级指标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满分比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作培训前后比较;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作构成比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资料第一轮实际参与函询的专家人数有16名,第二轮实际参与函询的专家人数为15名。专家学历为硕士及以上者有8名(53.3%);专家职称为副高级及以上者有12名(80%),其中有8名(53.3%)专家为正高级职称;在老年领域工作年限最长为35年,最短为12年。
2.2 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两轮函询问卷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3.75%,表明专家积极性较好;专家权威系数为0.818和0.837,表明专家权威性较好。
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在4.00~4.93,变异系数在0.07~0.23,且指标满分比在80%以上占比较高(表1~3),说明专家意见较为集中。Kendall’s W分别为0.158和0.275(P<0.01),专家对指标的评价具有一致性(表4)。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最终确定为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
表1 一级指标专家函询结果
表2 二级指标专家函询结果
表3 三级指标专家函询结果
续表
表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4 养老护理员培训情况经培训后,300名养老护理员理论知识得分为(80.25±7.43)分,实践技能得分为(81.73±6.81)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训率为100%,合格率为95%(286/300),见表5。
2.5 培训前后满意度比较经培训后,养老护理员及其所属科室医护人员、老年患者满意度较培训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6。
表5 300名养老护理员培训前后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得分比较/(-x±s,分)
表6 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老年患者培训前后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或专家函询法,以函件形式向专家组成员征询意见[10],有效规避了被少数权威意见左右的可能性,并经过多轮汇总分析反馈,直至意见趋于一致。两轮问卷回收率均在90%以上,说明专家的积极性高。本研究所邀请的函询专家是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医院的护理管理层、院校护理教育科研工作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康养经验,充分汲取各地区护理员培训的经验教训以完善培训体系。专家学历在硕士及以上者占53.3%,副、正高级职称者占80%,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0.8,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偏低,可能与多数专家对指标的评分为5分所致,但第二轮协调程度较第一轮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邀请的老年领域的函询专家在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各方面资历均较深,对本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从职业素养、理论知识、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5大方面考量护理员的综合素质。专家建议增加指标“人文素质培训”,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矛盾的产生已从医疗技术操作转变为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有研究指出,养老护理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关怀行为是机构养老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机构养老的未来发展[11]。专家建议增加指标“跌倒的预防及照护知识”,疗养人群中以高龄老年人居多,其跌倒风险相对较高[12],应提升护理员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同时重视对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安全教育。多数专家提出增加指标“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一是基于养老机构是发生窒息事件的高危地点[13],二是基于老人免疫系统逐渐衰退,同时也是高感染风险人群,制定相应的感染防控准则高标准严要求监督护理员做好有害垃圾的处置,避免因痰液、体液等分泌物的处置不当而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专家指出部分指标文字表述不恰当,依据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了润色修改,部分指标存在交叉与重复,故予以合并或删除。结合两轮函询专家意见,经查阅文献及小组商议决定后纳入以上指标形成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
为提高培训质效,课题组前期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社会养老机构当前护理员人力资源构成、职业发展状况等,了解到乌市现有护理员所接受的培训方式较单一,专业培训频次较少等问题,基于此,科学、客观地从老人、护理员的实际需求设立各级指标,经两轮专家函询形成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将其应用于养老护理员培训中,养老护理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较培训前均有明显提升,这表明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对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正向效应。针对养老护理员的较高入职和培训制度,可以推动养老护理产业发展[14]。因此,为稳定养老人才队伍,政府等职能部门应引导养老机构联动,统一对不同级别护理员实施各有侧重点的培训,共同推动地区养老产业发展,实现养老照护服务平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培训后养老护理员、医护人员、老年患者满意度均较高,其中养老护理员满意度提升最显著。有研究指出,规范化培训和充足的护理员是职业化发展和适应当前老龄化发展的关键[15]。本研究结果表明,规范化培训不仅提升了护理员理论和实践素养,还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有很大程度提高。医护人员和护理员存在协作互助关系,建议养老机构设立相应的协作制度,对护理员的工作内容及能够参与的临床工作范围做出明确的界定[16],便于指导护理员实际工作。老年人是养老服务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其满意度最能直观反映护理员培训效果,本研究老年患者满意度较培训前提升,这与刘玥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护理员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与老人进行情感互动,这就要求养老机构重视提升护理员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视角下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经两轮专家函询论证该体系科学可靠,对培训效果评价分析证实了体系的实用性、有效性,通过对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不仅弥补了护理员人才缺口,还促进了低学历、无工作者等劳动力的转移,充分体现出其社会价值。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力、时间加之各机构所在市区比较分散,培训质量未能全面把控,且只抽取部分养老机构实施培训,未全面推广应用。今后应培训专职人员进行过程督导工作,扩大培训覆盖面,同时还应继续关注老人、护理员等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探索更新体系,摸索创新培训方法,为更好地培养专业型人才队伍提供支撑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