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医案不孕症用药规律研究*

2022-09-16王菊平喻嵘廖心悦王一阳陆源源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香附医家医案

王菊平,喻嵘,廖心悦,王一阳,陆源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不孕症是指一对配偶在有规律性生活1年以上且未行任何避孕手段的情况下,仍未能获得临床妊娠的一种低生育力状态[1],给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及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中医对于不孕症的诊治研究历史悠久且经验丰富,最早在《周易》中就出现过“妇三岁不孕”的相关记载,而中医妇科学自明清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涌现出大批妇科大家及医书典籍,丰富了不孕症的理论认识及临床经验,同时医案类书籍也自明代开始进入重要的发展、形成、规范阶段[2],关于不孕症的诊疗记录较前朝各代更丰富且规范。中医医案是医者临床诊疗疾病时辨证施治思想和经验的真实记录,反映了中医知识体系的传承与发展,临床实用价值巨大[3],鉴于目前对明清时期中医不孕症医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总结明清医家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以期对不孕症的现代中医临床用药提供补充及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查阅《中华医典(第五版)》医案类古籍,选取明清时期医案进行手工翻阅检索,以《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石山医案》等书目为代表,筛选出收录治疗不孕症方药的医案共67例,涉及药物171味。

2 纳入标准

①明清时期中医医案;②医案中有“不孕育”“无子”“艰于嗣育”“求子”等关键词条;③医案中同时记载了患者症状表现及用药。

3 排除标准

①不同书目中内容重复的医案;②方药组成不明确的医案;③治法为药物外用、针灸疗法等非内服用药的医案。

4 数据规范与处理

将筛选出的医案汇总,使用Excel软件录入方剂名、中药组成等内容,根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将中药数据进行规范校正,如将“故纸”校正为“补骨脂”,“枣皮”校正为“山茱萸”等;将来源于同一药物不同部位的药物名称规范为该药物标准名,如“归身”规范为“当归”;对于部分出现频次极少且无法校正的药物名称,如“白螺丝壳”“乌骨雄鸡”等,在不影响数据分析的情况下按医案中原名纳入。再将上述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进行标准化,批量加入分析池,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1 中药频次分布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医案进行用药频次统计,结果显示涉及中药共171味,累计使用频次723次,单味中药在医案中出现频次百分比≥20%的药物有10味,见表1。

表1 不孕症医案常用中药频次分布(前20%)

2 中药性味及归经分布

统计治疗不孕症的171味中药中,药性以温性占比最高,为34.60%,其次为平性,占24.69%;药味以甘味占比最高,达61.47%,其次为辛味药物,占35.69%;归经分布中频次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脾、肾、肝。见图1。

3 药物关联度分析

对不孕症医案中涉及的171味中药进行药物关联度分析,通过设置置信度≥0.7、支持度≥0.1,按支持度降序排列,见表2。

表2 治疗不孕症药物关联规则

4 中药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频次位于前15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得到多味药物聚类组合共3组:第1组包括香附、白芍、陈皮、甘草、川芎;第2组包括白术、黄芪、人参、肉桂;第3组包括杜仲、熟地黄、山药、麦冬。见图2。

5 核心中药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对明清医案类古籍中治疗不孕症涉及的171味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包括当归、香附、白芍、白术、人参、熟地黄、陈皮、黄芪、川芎、肉桂、杜仲、甘草、茯苓,见图3。

讨 论

不孕症的发生病机繁杂,明清医家对此各有独到见解,如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中提到:“不子之故伤冲任,不调带下经漏崩,或因积血胞寒热,痰饮脂膜病子宫”[5],将妇人不孕原因归为冲任虚损、血瘀、痰湿等方面;清代著名妇科医家傅山在《傅青主女科》中记录了身瘦不孕等十种不孕情况[6],即是从血虚、湿盛、肝郁等方面来论述其病机和治法;明代医家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从血虚、宫冷、痰塞、情志不畅几个角度辨证施药[7];清代沈又彭在《女科辑要》求子篇中按:“此求子全赖气血充足,虚衰即无子”[8],指出气血不足是不孕发病的重要原因……虽各家学说各有见地,但亦可见共通之处,如重视气血、善用补法,配伍灵活,注重情志,重视调经补肾等[9-10]。

从中药频次分析可见,治疗不孕症前10位的高频药物中补虚药占绝大部分,包括补血药3味(当归、白芍、熟地黄)、补气药4味(白术、人参、山药、黄芪),此外还有理气药(香附、陈皮)、利水渗湿药(茯苓),可推知不孕以虚证居多,治疗以益气养血补虚为主,随证可辅之以理气开郁、利水渗湿等治法,这与上述各医家对不孕症病机的认识相符合。

在67例不孕症医案中,当归的使用频次百分比高达64.18%,位居第一;药物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药对亦以当归配伍为主。当归功善补血,《临证指南医案》谓“女子属阴,以血为主”,而当归素有“补血圣药”之称,《神农本草经·卷中》记载当归可治“妇人漏下绝子”,《本草经解》注:“妇人以血为主,漏下绝子,血枯故也,当归补血,所以主之”;当归补血之余亦能活血、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经水不调与不孕症的发生联系密切,明代医家楼英在《医学纲目》中就提到:“求子之法,莫先调经”,清代医家江涵暾著《笔花医镜》亦云:“求嗣之法,别无他术……男子葆精,女子调经”;自古妇科调经诸方多以当归为重要组方药物,通过对武之望等医家著作调经篇章所载方药进行分析,当归的出现频率均属前列[11-13]。现代药理研究[14]也证实当归中富含的当归多糖、阿魏酸、藁本内酯等活性成分,能促进红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生成,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止痛、调节子宫平滑肌等作用,从而在提高人体造血功能及调经止痛等方面发挥作用。

关联度分析可见“香附—当归”“白芍—当归”支持度、置信度、共现度均居前列。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长于疏肝解郁,与当归同为调经止痛之要药,且香附辛香行散、性偏燥,当归则味甘、质润,二药相伍,燥中有润,行气开郁而不至耗气伤血,善治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所致的不孕。白芍与当归同为补血要药,白芍以养血柔肝止痛见长,其味酸善敛阴,常与当归配伍以添和营养血之功;当归芍药散即重用白芍配当归泻肝养血而止痛,现广泛用于不孕、流产、痛经等各种妇科疾病。

从中药性味分布图可见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辛居多。甘味基本功效可归纳为“补、缓、和”,即能补益气血阴阳、能缓和肢体筋肉脏腑之急、能调和诸药[15];辛味基本功效可归纳为“散、行、润”,即能散寒邪、散瘀结、调气行血、固津润燥[16];辛甘化阳,可温通血脉、调营和卫、补虚温中、和里缓急,可改善不孕相关症状表现如经行腹痛、倦怠思卧、少腹挛急等,也侧面反映了不孕症多见虚证且阳虚者较多,阳虚则寒从内生,而药性以温为主恰好符合这一证治特点。

从药物归经分析看,主要以脾、肾、肝三经为主。肾为先天之本,主导人体生殖机能的盛衰,肾虚可影响冲任血海,致冲任虚衰、血海空虚,或致阴虚生热内扰,使不能摄精成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的充盛仰赖脾之运化;一方面,脾肾两脏先后天相资互助,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母体无力濡养胞胎而难孕育,先天之精亦缺充盛之源;另一方面,脾虚又易酿生痰湿,痰湿泛溢子宫或阻滞气机,均可致不易受精而难以嗣育。肝藏血,肝之疏泄不及易致气血郁滞,气血运行不畅则冲任不能相资而无子,且“木病必妨土”,肝的疏泄功能同时影响着脾胃运化。若脾、肾、肝三脏调和,生殖之精充足,气血充盛,情绪平和,经水能以时下,则种子有道。

通过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出3组多味药物聚类组合。第1组药物包括香附、白芍、陈皮、甘草、川芎,其中香附、川芎、白芍、陈皮均入肝经,香附疏肝理气解郁,川芎行气活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行滞,再加上甘草益气缓急并调和诸药,此五味药相合即为柴胡疏肝散的聚类方,柴胡疏肝散出自明·叶文龄《医学统旨》,为疏肝解郁之代表方剂,而肝疏泄失职是不孕发生的关键病机之一[17],临床可将其用于治疗情志抑郁、肝郁气滞型的不孕症[18]。第2组药物中,白术、黄芪、人参为一派补气之品,尤善补益脾气;脾胃为气血之根、妊娠之本,且与胞宫生理关联紧密[19],脾气充盛不仅能使气血健旺以营养冲任,更能运化水湿、行津消痰,而脾气虚、痰湿与不孕联系密切,《傅青主女科·肥胖不孕》言:“湿盛者多肥胖,肥胖者多气虚,气虚者多痰涎……徒泄水化痰,而不急补脾胃之气,则阳气不旺,湿痰不去,人先病矣。”芪、术、参三药合用健脾益气以利水,加之肉桂温阳化气助祛湿,因此可将此方组视为治疗脾虚痰湿型不孕的基础方。第3组药物为杜仲、熟地黄、山药、麦冬,该组方药物均味甘、归肾经,以扶正补虚为要,偏重补养肾精,气血阴阳兼顾,即是从最基本的病因病机出发论治不孕[20]。此三组聚类方体现了不孕症从肝、脾、肾三脏调治的特点,与上述归经分析结果一致。

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的核心中药共13味,分别为当归、香附、白芍、白术、人参、熟地黄、陈皮、黄芪、川芎、肉桂、杜仲、甘草、茯苓,用药频次位居前10的药物均包含其中。该核心药物组合与毓麟珠的药物组成高度重合。毓麟珠出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五十·因阵》,原方由上述中药去香附、陈皮、肉桂、黄芪,另加菟丝子、鹿角霜、川椒而成,主治妇人气血俱虚、瘦弱不孕。张介宾谓:“凡种子诸方,无以加此”,可见此方药组成是治疗不孕无子的基础方,余理气药如香附、温阳药如肉桂可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结 论

本文通过翻阅《中华医典(第五版)》明清时期医案类古籍,选取治疗不孕症的方药进行数据挖掘,从中药使用频次、药性、药味、归经、药物关联度、药物聚类、复杂网络等多个角度做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发现明清医家在治疗不孕时注重补养气血,重视肾、肝、脾三脏同调,尤其注重补虚药的运用,并辅以理气、利水渗湿等药物,体现了同病异治、虚实兼顾的原则。

猜你喜欢

香附医家医案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治胃寒痛
以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结节病1例
类风湿关节炎并寰枢关节脱位死亡1例并文献复习
香附的治病验方
治胃寒痛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行气止痛的良药——香附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