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素养培育的困境与对策探究

2022-09-13汪安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5期
关键词:培育素质院校

汪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38)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的基本原则[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转型、产业价值链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不仅需要高职学生的积极配合,也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

1 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功能

1.1 职业素养的内涵

素养指修炼的涵养,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经过实践及锻炼获得的道德修养和技能素质。从职业素养的构成来说,不少学者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提出的“素质冰山”理论,将个体的职业素养分为“冰山以上部分”的显性素养与“冰山以下部分”的隐性素养[3]。其中,显性素养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形象、创新创业等要素,隐性素养包括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责任和职业意识等要素。隐性素养决定显性素养,隐性素养又通过显性素养表现出来,对人的职业行为起决定作用。高职院校只有准确把握职业素养的本质,才能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4]。

1.2 职业素养功能体现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具有多个层面的价值与功能[5]。一是能够促进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实现能力的提升;二是可以准确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行业竞争力;三是展现职业人才服务社会经济运行,助力民生改善。本文主要讲述职业素养在个人、企业与社会三个方面的功能体现(见图1)。

图1 职业素养功能体现

1.2.1 促进个人职业发展,实现能力提升

职业素养是个人迈向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在遴选人才时不仅看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还看重该个体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潜能。因此,职业素养成为迈入职场的增值条件,也影响着学生在职场中的岗位安排,甚至影响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培养职业素养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1.2.2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行业竞争活力

在愈发追求高效率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各类企业往往会将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招聘时的重要考核指标。企业要把企业文化与员工的价值观等进行结合,增强员工认同感。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高职学生具备的良好职业素养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行业竞争力。

1.2.3 服务社会经济运行,助力民生改善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更紧密,从业者具备的职业素养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因此职业素养的培育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准确把握经济产业结构,关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主动担负起引领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培养能够服务社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助力社会发展。

2 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2.1 职业素养教育认识不深刻

首先,部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模糊不清,在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方面非常困惑。由于高职学生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更注重自身知识、技能等显性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工作中的责任心、道德感、敬业精神和沟通技巧等隐性素养的提升。其次,部分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准确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后,部分学生的自身修养不高[7],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素质、能力和技能存在哪些不足,使培养职业素质效果不佳。

2.2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在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的问题[8]。部分职业院校没有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变化和要求,盲目设定课程内容,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导致职业素养的培养偏向于学生的技能培养,缺乏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趋于相同,没有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效结合,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尽管一些高校通过开设了德育课程、心理课程、班级团队建设等,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但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2.3 职业素养评价机制不到位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成效不明显的原因还在于职业素养培育评价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存在专业素养评价环节缺失、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培养效果无法得到客观反映。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评价机制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部分院校所构建的职业培养评价机制倾向于学生的就业评价,用就业率来代替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不利于职业素养培育质量的提升。部分高职院校在评价机制上过于固化,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9]。

3 职业素养培养对策探究

3.1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自学意识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过程中,既要适应社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又要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与独立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教育和管理中逐步培养专业的职业素质[10]。第一,提高职业素养自主意识。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职业素养的概念,高职院校建立职业素养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与要求[11],从而加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认识到外显素养和内隐素养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客观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高职学生需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找出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提高培养职业素质的意识。第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在具体岗位上培养职业素养,将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质[12],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3.2 推动校园与企业文化活动互动建设

通过将企业文化融入学校开展的特色教育活动中,打造校园文化[13],以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也可更好地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认识企业行为准则与考核制度,协助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高职院校应广泛开展与企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邀请企业到校举办校园招聘会,聘请优秀企业家与成功校友举办讲座,筹划企业项目与知识竞赛,使高职学生尽早了解企业文化,自觉形成培育职业素养的意识。最后,高职院校积极构建活动体验教育体系,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构建产教融合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14],积极开展职业素养培育教育。第一,产学合作深度融合。高职院校与企业展开项目协作,骨干教师进入企业参与项目研讨,经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与协作,学习企业的职业规范。企业的技术专家参加校园的教育实训活动,给予学生规范的专业辅导,完成高职院校与企业教育环境的融合。第二,共建实训基地,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企业具有的技术设备和财力,设置切实可行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可以在企业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培育职业素养。第三,引进企业培育模式。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引进企业培育模式,使学生系统把握与专业人员相关的专业技能,系统了解工作场所的基本情况。依据企业需求进行人才培育,将学生的技术与企业对职工的职业要求相结合,培育学生的专业素质。

4 结语

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既是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创新人才培育理念和形式,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要求,加速培育更多兼具职业技术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培育素质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