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康复专业核心课程康复评定技术融入思政元素的慕课设计

2022-09-13耿姣姣江钟立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康复案例思政

耿姣姣,江钟立,李 乐,冯 华

(1.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江苏 南京 211112)

自“课程思政”的概念提出以来,“立德树人”便已经成为检测高校育人成效的重要指标。课程思政是在课堂思政教育主渠道的基础上,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将“教书”与“育人”充分融合,是“三全育人”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各类学校教学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开展了在线教育,恢复了正常教学[1-2]。慕课作为一种重要的线上教学手段,它的出现缓解了因时空因素导致的学习受限问题。Chen等[3]报告了在线学习的积极影响,因为学生对使用电子学习资源的兴趣增加了,从而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业水平。Thapa等[4]发现,大多数学习者认为参加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培训和备考等与线下教学是一样有益的。笔者基于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慕课设计,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的操作技能,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1 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简称,旨在实现无限参与和开放获取。慕课的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教育学家在2008年提出,并于2012年风靡全球。2013年慕课大规模进入我国,众多高校竞相开发自己的慕课资源,数量上呈暴发式增长[5]。慕课有“互联网课程”“开放性”“大规模”三大特征。通常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将短视频等电子资源发布到在线平台供学生学习,师生可借助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目前,各地方高校教学资源数量、质量参差不齐,慕课的出现让优秀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解决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学习被动,而在线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模式,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使学习更具个性化、更高效[6]。有学者分析了国内27项相关研究发现,在中国医学教育中,基于慕课的教学方法比传统教学方法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更有效,以慕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较适用于中国的医学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慕课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7]。近年来,慕课正迅速成为一种挑战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技术。而建设慕课,尤其是融入思政教育的慕课,是促进师生双向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康复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路

课程思政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本质是以课程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所有课程都应该承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它是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和综合教育理念,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消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孤岛”现象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两张皮”现象[8]。康复医学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康复人才。康复医学本就是具备人文科学性质的学科,课程思政与人文素质教育均属德育,两者协同又相互促进,因此,在“三全育人”格局中,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可深入挖掘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与人文素质的双提升。目前,我校康复专业主干课程均基于慕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康复评定技术作为康复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基础学科过渡到康复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尝试在建设康复评定技术慕课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以期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开展思政教育,满足“互联网+思政教育”的职业教育新要求。本慕课教学为期15周,包括调研、教学视频、课件、案例讨论、作业和测验等教学活动设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等能力。每周提出2~4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包括一个视频讲座,一个阅读材料(教学案例、实训指导等),一个课件和一个论坛讨论。学生收到学习任务后,登录平台观看课程内容、提交作业、进行讨论、参与测验。课程总评包括过程考核(60%)和终末考核(40%),总评得分达到60分及以上的学生将获得本课程结业证书。

3 融入思政元素的康复评定技术慕课设计

3.1 组建“校行社企”构成的结构化教学团队

组建一支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教学经验丰富、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对于融入思政教育的慕课建设至关重要。队伍由来自“校行社企”的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社会知名学者、信息化专家组成。在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下,共同探讨慕课建设的具体思路,并将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课程中,制订建设方案、质量监控与管理机制等。

3.2 明确课程定位

在本校康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分工实地调研和考察,主要对实习单位、临床教学点的专家和毕业生进行调研,重点了解康复评定师职业岗位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包括知识结构、岗位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进而梳理出本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形成本课程慕课建设的框架。

3.3 教学分析

3.3.1 课程分析(1)与生活相关度高。康复医学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紧密关联,康复评定的对象包括健康人、病伤残者在内的几乎所有人。例如,吞咽障碍影响进食,吸烟影响肺功能致呼吸受限,心功能障碍可能会猝死;长期不良的坐、站、卧姿可能导致脊柱侧弯等。本课程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容易融入与健康相关的思政元素。(2)具有严谨的临床逻辑性。本课程与康复临床工作联系紧密,遵循“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认知规律,通过临床典型案例,在案例中适当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将这些思路与方法用来分析和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其临床思维。(3)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除传授康复评定的基本知识之外,还侧重评定技术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岗位技能的需求。通过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进行思政育人化设计,如操作时强化沟通交流、人文关怀能力等,使学生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沟通交流能力、细心、责任心、爱心、保护患者隐私等)。(4)强调教师言传身教。教师的学习态度、职业道德、社会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团队正面、积极的态度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应具备健康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3.2 学情分析 针对目前康复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职业素养、健康素养、学习特征等进行调研,确定教学重点及教学活动方案,开展教学设计,针对性开展课程教学及思政教育。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职康复二年级学生,根据调研发现,学生前期已经学习过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课程,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有一定认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知识的整合和综合应用能力较弱;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比较熟悉,能够处理和完成常规信息化操作,但对教学资源的趣味性有一定要求,喜欢视频、动画等动态资源;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结合教学视频完成技能操作的练习;临床思维能力欠缺;虽然有一定的健康意识,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4 明确思政主线,细化教学目标

结合学情,依据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从素质、知识和技能3个层面确定本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素质目标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健康素养水平为主线进行设计,在原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爱心、同情心、耐心和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态度,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具备健康常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能指导患者关注健康,进行健康教育”;技能目标强化学生在操作中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意识,时刻保护患者,预防摔倒、烫伤等意外的发生;知识目标中增加“掌握基本健康常识”。

3.5 梳理知识点,确定教学内容

梳理知识点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提升学习效率。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对本课程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分为康复评定工作认知、物理治疗评定、作业治疗评定、言语治疗评定四大模块。其中,物理治疗评定又细化为人体形态评定、肌力评定、心功能评定等11个项目,作业治疗评定细化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手功能评定等6个项目,言语治疗评定细化为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等3个项目。

3.6 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

3.6.1 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结合“大健康”观念、课程特点及本课程对接的职业岗位素质要求,将本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提炼、归纳。本课程思政元素具体见表1。

表1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思政元素

3.6.2 教学设计思政化(1)教学资源思政化设计。康复评定技术慕课资源主要有教学微课、动画、课件、案例(包含思政案例)、习题、作业以及考试等。在本课程中对各种资源均有选择性地进行了思政元素的融合。

习题思政化:建设了思政题库。为更好地进行育人效果的量化评价,团队建设了融合健康素养、医疗常识、安全常识、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的题库。题型考虑到线上测验,以判断题和单选题为主,做完即可显示成绩与题目解析,能做到及时反馈。习题的思政化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做习题巩固的过程中获得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

课件思政化:课件的调整以警示、提醒为主要目的。课前教学目标中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素质、知识和技能;缩减文字、增加富媒体资源;用文字或动画凸显教学内容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技能易错点采用“标记”“闪烁”“标红”等方式进行提醒,强化学生安全、规范的操作意识。

微课思政化:微课是慕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微课的关键是思政化的脚本设计。笔者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资源的搜寻和整理,形成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在微课脚本的适当位置。例如,结合日常生活中颈肩腰腿痛、乌龟脖、高低肩等高发现象,将其与姿势评定的教学任务相融合,引发共鸣和思考。学生探讨姿势异常发生机制,相互进行姿势观察,思考异常姿势带来的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正常姿势的维持及良好姿势习惯的养成。微课思政化还体现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针对大众关心的健康话题及目前的热点健康问题拍摄“健康小讲堂”系列微课视频,使学生在观看后得到相应启发。在操作视频的设计方面重点强调操作的安全、规范,以及操作中的隐私保护、危险的处理方法,培养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为尽早适应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在微课中穿插考试真题,同时起到促进学生思考、巩固知识的目的。

案例思政化:医学教育离不开临床典型案例,传统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仅是为了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甚少介入思政素质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将常规的临床案例进行思政化设计,如在感觉评定部分,在脊髓损伤临床案例中增加患者用热水袋暖脚时被意外烫伤的案例,教师要求学生剖析烫伤发生的原因,思考其中蕴含的康复治疗师职业素养。发生烫伤一方面由于脊髓损伤患者存在感觉障碍;另一方面是由于水温控制不好导致,然而避免意外发生除控制好水温之外,还需要康复工作者做好安全教育,将患者功能特点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宣教,从而规避风险。通过思政化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帮助患者功能康复,还要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生活。

作业思政化:课后作业能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也能帮助其巩固新知。在课后作业方面,要求学生向自己的家人、朋友进行健康宣教,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为家中老人测血压,做认知筛查,测身高体重、腰臀比,指导健康饮食和运动。

以本课程“心肺功能的评定”任务为例,教学的思政化设计见表2。

表2 “心肺功能的评定”任务的思政化设计

(2)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思政化设计。教学方法是慕课设计的重点,设计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本课程的慕课设计中,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情境教学,学生活动多为调查、讨论、案例分析。例如,先以思政案例导入,提出问题,然后讲授知识,剖析问题,学生讨论、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获得临床思维能力等的锻炼。接着进行案例的情境化操作示范,强调安全问题和规范操作意识,学生在观看教师示教的同时进行操作演练,既训练了操作技能,又强化了职业素养。

(3)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①教学设计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在前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②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6~15分钟范围内,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③课件制作中文字要精简,每页不超过12行文字,且字号适中,避免因太小而影响手机观看效果和学生视力。④抽象的知识点以示范、动画辅助讲解。⑤课程设计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促使学生将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并学以致用。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线上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不能面对面沟通,不能手把手教学,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影响学习效果。

3.7 资源整理,上传平台,形成慕课

将前期制作的微课视频、课件、教学案例、思考题、练习题、课堂问题、调研问卷等上传慕课平台,根据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确定资源的先后顺序,包括课前作业,课堂视频观看、案例讨论、提问等,课后作业和习题,每个教学资源的安排符合教学逻辑顺序,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完整的慕课。

4 结语

慕课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借助网络将课程资源的使用率达到最大化,让不同地区的师生能够无障碍交流。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康复专业职业岗位特点及学情,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以微课、课件、教学案例等为载体进行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养成。同时,借助慕课平台,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有效。但目前,康复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水平和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教学研讨、实训实习、作业测验等更多环节,并以慕课为载体开展教学以及慕课资源的更新、质量的提升等,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课程组教师需要探讨的重点。

猜你喜欢

康复案例思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