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儿科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2-09-13张丹丹杨红荣王文怡陈怡绮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儿科学儿科职业

张丹丹,林 芊,杨红荣,王文怡,陈怡绮,孙 锟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

儿科是一门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是世界儿童健康的坚强护卫者[1]。但是,儿科医疗环境复杂、儿童疾病诊断及治疗途径有限等因素使儿科医疗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这对肩负着培养儿科医学人才的高等医学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当前,儿科医生紧缺是我国儿科医疗环境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2],如何做好儿科学专业学生(以下简称“儿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高儿科的专业吸引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儿科医学人才,一直是我国儿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发展的重点任务,同时也是儿科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儿科医疗卫生事业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患者群体、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等),儿科学生可能存在专业思想不坚定、职业信念不稳定、对选择儿科学专业产生自我怀疑等问题。加之对学科了解不充分,专业认知不充足,缺乏对职业生涯完善、系统、全面的规划,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儿科毕业生职业方向不明确、职业选择较随意,甚至毕业后决定放弃儿科专业,另谋他职[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途径。目前儿科学专业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较单一、教学内容常态化等,使儿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个性化、实效性有待增强,这可能是许多儿科学生到高年级后仍然对职业生涯规划表示陌生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儿科毕业生职业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客观因素。因此,如何从儿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入手,改革现有的儿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为儿科学生开展正确、科学、高效的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其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如主观意识薄弱、专业认知局限等),使其逐步坚定职业理想信念,最终愿意选择成为儿科医生,为儿科医疗卫生事业努力奋斗,是当下我国儿科学专业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也是笔者开展本研究的最终目标。

随着互联网、云端等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4]。相关政府部门提出:“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5]。这不仅为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政策基础,也给教育领域带来全新的改变。因此,为更好地留住儿科医学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儿科医生,本文提出将大数据与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的观点及可行性路径,旨在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及其广泛应用为儿科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明新的方向,促进教育工作者打破传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实现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数据化、个性化、实时化、可视化及智能化,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1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回顾

2013年8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构建大数据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嫁接”,政策上的支持使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也使2013年成为我国深入探究大数据应用于教育领域的转折年。

1.1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现代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球化和数据化开始引发数字革命,大数据也逐步被应用于各类教育领域,目前主要的技术成果包括:线上课程的开发,让学习者实现“居家学习,随时学习”[6];利用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测评,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及指导,实现教育工作的“因材施教,量体裁衣”[7]。另外,由于教育工作越来越强调“个性化”“个体化”,也有高校利用大数据成功开发过程性评估系统,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开展观察、评估及预测。加上利用大数据可有效开展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使大数据也被应用于各类学校的教学结果评价、网络资源平台建设等工作中[8]。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已有许多高校提出将大数据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切实发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引导作用[9-12]。

1.2 大数据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医学院校已逐渐开展对大数据的研究与利用,国内建立了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体系、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慕课及教学课程设计及评价系统等[13-14],国外医学院校也通过建立网络平台,为学生开展医学见习课、医学伦理及其他专业课[15]、外科手术技术指导课等[16]。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程进度,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及时获得在线教学评价及质量反馈,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但目前国内针对大数据在医学教育中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在各类专业教学的课程设计及评估,针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针对儿科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国外的医疗现状与我国大体相似,都面临着儿科医生短缺、儿科医疗环境复杂的问题[17-18]。有研究表明[19],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对美国某高校放射科学生(放射科医生也是美国的紧缺人才)浏览网页情况、使用在线互联网平台情况的数据收集,可及时了解该专业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兴趣,通过进一步对所收集信息的挖掘整合,可对学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确实有效增加了该医学院校毕业生选择成为放射科医生的人数,可成为未来摆脱美国放射科医生短缺困境的有效途径及医学教育改革方向。这对笔者就大数据背景下医学生,特别是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2 影响儿科学生职业选择的原因以及大数据应用于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笔者研究发现,影响儿科学生职业选择及个人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主观因素:①专业思想不坚定,易产生理想信念动摇;②专业认知程度较低,普遍对儿科学专业了解较粗浅;③缺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及科学引导。(2)客观因素:①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不够个性化;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③教学实效性较差;④职业引导内容较粗略,缺乏专业针对性;⑤互联网平台及资源利用率较低。

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及近几年大数据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将大数据与儿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通过改革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料,进一步整合儿科专业资源,可以有效增强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这不仅能帮助儿科学生坚定专业思想及理想信念,还能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儿科专业知识及学科发展的前提下,接受科学、系统、全方位及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引导,逐步找到符合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及兴趣专长的职业方向。同时,针对部分对儿科专业发展及医疗现状存在错误认知的学生,大数据在技术上可实现实时化追踪及个性化预测,能帮助教师尽早发现并纠正该类学生的认知偏差,及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让其重新树立儿科职业理想,将成为儿科医生作为人生目标,真正实现高校“留住儿科人才,培养更多优秀的儿科医生”的教育目标。

3 推进大数据应用于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3.1 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理念

3.1.1 树立大数据意识,确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以线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为主,上课对象一般以整个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可以精确记录每位学生的一言一行,将收集的数据作为学生行为习惯、职业潜能的有力参考,还能给学生提供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实时化及精准化的信息收集能有效解决学生因心理、情面等主观因素导致的心口不一、有口难言等问题,真正实现让儿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粗略性”转向“精准性”。

3.1.2 利用大数据的特点,创新“科学高效”的智能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1)丰富教学媒介,将“固定式”教学模式转变为“自由式”,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灵便性。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局限在教室等固定空间,上课媒介单一,教育模式较为常规化。国外研究发现[20],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社交软件相结合,能有效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专业胜任力。因此,儿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适当与微信、微博、QQ、抖音、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联合,充分尊重当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行为习惯,让其思维不再局限于过去“一周一课”的形式,而是走出狭小的教室,接触更丰富的在线职业信息。同时,学生可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随时随地了解职业信息,有利于实现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时化。(2)转变授课形式,将“上对下”的教育关系转变为“交互式”,增强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为教育客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呈现“上对下”的教育关系,因医学知识难度较大,这种教学模式常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听课易走神,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若能有效利用大数据,采取网络课堂、网上论坛、网络直播等形式开展教师与学生互动授课,甚至适当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让学生可自由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实现自我教育,不仅能有效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增强职业成就感,也能逐渐加深其对专业的认知和了解,逐步获得专业自信心及认同感。

3.2 建立儿科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数据平台

研究发现,国外虽然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但是已有通过建立数据库平台,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科学指导、改革教学模式、制定或修改教育政策及跟踪随访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如澳大利亚某高校通过建立医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成果数据库项目,成功实现对该校医学生个性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通过逐一开展个性化指导,解决了某些专业就业率低、人才流失率高等问题[20]。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技术方法,建立儿科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数据平台,发挥数据收集、信息处理、反馈沟通、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作用,将其作为改革创新儿科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工具(见图1)。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一方面用于学生信息的收集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如个性追踪、监督预测等);另一方面将整合儿科职业信息及学科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线上学习交流)。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主要需要以下信息内容:(1)学生信息,每位儿科学生的信息单元,包括习惯、想法、偏好等,该内容将是教师提供就业指导的参考信息;(2)儿科学科发展及现状,包括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情况;(3)优秀儿科医生及儿科工作者的信息,包括工作成绩、经验分享、心路历程等;(4)在线互动平台,为学生和教师、临床儿科医生提供交流互动机会,用一对一的沟通让儿科学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儿科专业,引导其确定符合自己意愿和特长的职业方向。

图1 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儿科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模式

3.2.1 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数据收集平台 数据收集是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第一阶段,即依靠传感器以及网络平台,感知个人的行为踪迹,并及时上传至数据库,收集到个人信息。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提取和第二次分析。对信息的二次整合是数据创新的关键点,也是大数据技术发挥价值的核心步骤。通过实时收集儿科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平台数据,对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应对突发事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及针对性。因此,建立有效的儿科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数据收集平台是建立儿科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数据平台的首要任务(见图2)。根据当代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最新网络媒体流行趋势,笔者认为收集的数据应包括:儿科学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时政信息关注度以及对儿科发展、儿科医疗环境、儿科医患关系等的意见与看法。这些信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职业意向,及时纠正错误的职业思想,尽早消除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误解,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观。

图2 儿科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数据收集平台

3.2.2 发挥大数据优势,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数据评价体系 开展有效、及时、合理的评估工作,是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平台技术优势的有力保障。儿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长期以来都缺乏硬性且科学的考核指标及评估体系,学生的意见与评定结果往往受评估者的主观判断影响,缺乏真实性、针对性及个体化差异。然而,每位儿科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其生活环境、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存在差异,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情况,决不能以整体代表个体。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数据评价体系,可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儿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行为、消费行为等数据的获取,实现对儿科学生多元、精准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位儿科学生,更好地开展高效、精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使儿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及制度化。同时,评价体系中,评估指标、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应符合客观规律,应以儿科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关心学生的发展需要,注重其全面发展。不仅考虑学生的思想问题,更应多关注其职业困惑及实际困难。不断将新思想、新规律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更富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因此,笔者认为,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如是否按时上课、是否完成每学期学习任务);学生对儿科专业的关注程度(如是否积极参加儿科专业活动、是否浏览了解儿科最新动态及进展等)及学生对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反馈程度(如该平台使用情况、意见与建议)等。

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能有效、全面地掌握儿科学生的个人情况,也有助于激发儿科教师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人潜能,在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考核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真实情况及实际效果。

3.2.3 整合大数据资源,探索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模式 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于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与计算,提前预测未来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因此,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可在收集、分析相关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儿科学生的思想动态预测与引导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儿科学生的数据信息开展收集、挖掘分析,深入了解其思想变化及职业意向,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学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例如,儿科学生在遇到学习受挫、感情受伤时,可能会把自己的心情写在微信朋友圈、微博,以此方式表达感想、释放情绪。通过前期对学生该类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进一步运用大数据的预测功能,能够推测哪些学生思想、心理出现问题;或者儿科学生在关注某些儿科新闻时,往往会跟风转发朋友圈或微博,借此也可通过大数据推测该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评判标准,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儿科学生网络数据分析及监督管理平台,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动态预测及教育引导。当教师对学生开展一对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能够及时从数据平台上调取信息,构建儿科学生数据模型,根据对该学生相关数据的分析,制订下一步的教育引导计划。当学生出现思想偏激、过激行为时,监督管理平台能及时做出反馈,向教师提供有效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开展思想引导,纠正学生不良行为,将学生重新引入正轨。

4 结语

建立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数据平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儿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不仅使过去无法获知的思想状态可视化,更能根据可视化信息对儿科学生的思想、行为开展评估,对其职业意识、职业选择趋势进行预测,有助于将儿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赋予新思想和新思维,由过去的被动性管理转变为引导性管理,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前瞻性及科学性。尽管目前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如大数据平台的建立需要依靠一定的人力资源及技术保障、个人信息获取涉及一定的隐私与伦理道德问题、个人信息的获取途径有限等可能成为制约大数据技术在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各方面的应用,但是,随着数据挖掘、云计算及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也将被不断推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也会逐渐完善。儿童是实施“健康中国”计划和战略发展的重要群体,保障儿童健康也是“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点目标。留住更多的儿科医学人才,促进儿科医学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笔者相信,大数据在儿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深入研究及应用,会成为推动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新突破。

猜你喜欢

儿科学儿科职业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三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