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构建艺术社团课程的实践
2022-09-09石军霞
■文/石军霞
笔者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相关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了一系列课外艺术活动。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幼儿园构建艺术社团课程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不断丰富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正确引导幼儿学会用心去体验和发现身边事物的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美。
笔者根据《指南》的相关要求,在关注和理解每名幼儿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以极具创造性的主题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并开发设计了一些适合本园幼儿实际需求,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特色艺术课程。
经过两年多的探究和实践活动,笔者认为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三类:总体目标、类别目标、课程目标。总体目标是在课外艺术活动中发现幼儿的爱好,激发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潜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在人际交往、情感体验、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能力。类别目标扩大和延伸了总体目标,是指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课外活动归类,对语言、美术、音乐等活动进行统筹和科学探究。课程目标是根据不同课程活动的主题制订的目标。例如,笔者在朗诵社团、读书社团、画报社团等社团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幼儿能够用基本流利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朗诵时吐字清晰,常用文明礼貌用语,根据交流需要依次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看懂简单的幼儿画报,等等。美术社团课程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有材料运用、色彩画、沙画、剪纸、泥塑等,具体的目标为:一是借助多种材料体现色彩的美,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二是通过剪、贴、揉、捏、画、撕等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提升幼儿搓、揉、捏等能力,锻炼手部肌肉群;三是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能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再如,音乐社团分为合唱团、打击乐团等,活动目标为:第一,让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第二,让幼儿接触经典音乐,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第三,培养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
课程活动的发展经历了初步起草、扩建重组和融合创新等阶段。第一阶段,初步起草。笔者基于信息收集、教师推荐、幼儿自选等多种方式,成立了4个活动社团,分别是合唱团、创意艺术社、话剧社、民族舞蹈社。第二阶段,扩建重组。笔者结合家庭委员会的建议,将社团分为语言、逻辑思维、舞蹈、音乐、手工艺术、运动6个类别,扩大为13个社团。第三阶段,融合创新。笔者通过观摩课外活动、家长满意度评估、幼儿体验等多种方式,对当前活动社团进行融合与创新,最终确定了4个类别10个社团。
三、课程实施
(一)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幼儿成为社团活动的主人,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发挥自身潜能。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担任组长、组长助手等,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教师可以在一旁协助,但不能干涉幼儿对社团内小组的管理。
(二)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户外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教师可以在园内墙壁画上栩栩如生的小鸟,在草坪内放置蘑菇的模型,在园内种植许多花草树木,等等。在这样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中,幼儿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幼儿可以在树下写生,创作风景画,也可以在不同季节收集树叶和花瓣,制作各种图案的装饰品。
(三)将旧车棚改造为艺术走廊,拓展艺术空间
教师把园内的旧车棚改造成幼儿艺术创作的长廊,解决了艺术特色教室数量较少的问题,拓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在艺术走廊里,由实木组装而成的展示柜充满了艺术美。教师还设置了可供幼儿开展涂鸦、插花、绘画等活动的艺术区,幼儿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主题进行创作。例如,幼儿可以使用废弃的水管、落叶、树枝、各种颜色的卡纸等在插花区制作花束。在陶瓷艺术区,幼儿可以运用揉、搓、捏、画等技巧制作精美的陶艺作品。艺术走廊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空间来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激发了他们的艺术潜能。
(四)充分利用活动场地,感受创作带来的满足感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主题活动、日常课堂教学和艺术社团活动串联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教师充分利用楼梯间,建设了“叮咚音乐工作室”“小喇叭播音室”“快乐书屋”“木工工坊”等特色活动场所。为了充分使用活动场所,教师还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人数等,制订了相应的使用时间表。例如,在“小喇叭播音室”,周二的8:30—9:00和周三的15:00—15:30是小班幼儿的广播时间,每周轮一个班。专门的艺术创意工作室为幼儿开展创作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各种各样的活动有效锻炼了幼儿的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和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还会展示幼儿的作品,使他们感受创作带来的满足感,以持续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艺术素养。
四、教学评价
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程内容的改进和实践活动的发展。课外艺术活动通常以幼儿艺术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发挥来判断活动效果,很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评价该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解释性评价为主、发展性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方式,推动幼儿个性化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根据幼儿在不同主题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幼儿做出更全面的评价。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组织活动、设计方案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活动表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共同推动幼儿的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幼儿园各类艺术活动。在课题探究中,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并据此开展各类幼儿艺术社团活动,以不断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