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22-09-09张丽娜
■文/张丽娜
音乐自出现开始就一直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抒发情感抱负的另一种语言而存在,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思维和心情,有助于促进个体智力、情感和认知的发展。同时,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音乐活动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音乐活动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感受音乐的旋律,并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动作、新的形式。当音乐响起,幼儿总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动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由此可见,音乐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选择的儿歌大多旋律简单、节奏轻快,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幼儿会主动发挥想象,自由创编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二、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四周摆放一些音乐道具,如沙锤、铃鼓等,还可以在平常的各类活动中合理融入一些音乐,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陶冶幼儿的情操。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音乐进行导入,并为幼儿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促使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例如,有的幼儿想拨弄乐器,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乐器;有的幼儿想跟着音乐唱歌,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融入自己的情感大声歌唱。在幼儿发挥想象力并自由表达时,教师可以适时参与,并与幼儿积极互动,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的表达,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幼儿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可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开展音乐活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提升音乐活动的效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式,使音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一是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创作背景、内容等创编音乐剧。在指导幼儿创编音乐剧时,教师可以先向幼儿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或包含的具体形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思考相关的问题,如“音乐剧中人物或动植物的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等。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音乐剧并进行表演。例如,在带领幼儿根据歌曲《春雨沙沙》创编音乐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想象种子在春雨的滋润下发芽并逐渐长大的过程,将自己当作种子做出迎接春雨的动作。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猜测种子想说的话,如幼儿可能会说出“谢谢你,春天!”“我喝饱了,感觉自己更茁壮了!”等话语。
二是带领幼儿改编歌词。改编歌词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和内容较为简单的歌曲,让幼儿发挥想象,根据已有歌词改编,再带领幼儿演唱改编后的歌曲。
例如,在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小猪像大象》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想象胖乎乎的小猪与大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再引导幼儿改编歌词,最后带领幼儿学唱改编后的歌曲,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又如,在带领幼儿学习《生日快乐歌》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这首歌曲,带领幼儿学唱。在幼儿学会这首歌曲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歌词中的生日一词换为新年、六一等,并带领幼儿学唱改编后的歌曲。在幼儿熟悉改编的歌曲后,教师可以逐渐扩大替换范围,从原本的一个词到一句话,再到整段内容,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再如,在带领幼儿学习歌曲《小燕子》时,教师可以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带领幼儿学唱歌曲,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燕子”,部分幼儿扮演“我”,让幼儿用对话的形式完成整首歌的演唱。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一种小动物,并鼓励幼儿改编歌词。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幼儿:“小燕子穿花衣,那小天鹅穿什么衣?”幼儿回答道:“白衣。”教师继续问幼儿:“想一想,你家附近有什么好地方能吸引小天鹅呢?”幼儿说:“水池、广场。”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改编歌词,并带领幼儿进行演唱,让幼儿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这既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开展自由律动
幼儿正处在爱玩、好动的阶段。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选择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开展自由律动,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自由创编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音乐节奏的快慢、强弱,也可以引导幼儿将一些重复性较高、较为简单的动作编成舞蹈,带领幼儿边跳边唱。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音乐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自由地创编动作,以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例如,在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小鸡小鸭》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想象小鸡和小鸭见面的场景,并根据音乐旋律模仿小鸡和小鸭的动作开展自由律动。教师还可以将整个音乐分为“见面、打招呼、交谈、分开”四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具体的环节创编不同的动作,让幼儿的创造更有针对性。
(四)让幼儿自由欣赏音乐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幼儿为主,放手让幼儿自由欣赏音乐,感悟整体内容,教师则负责把控方向和适时引导幼儿。在引导过程中,教师不应使用专业名词或抽象词汇,而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让每名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欣赏方式。例如,在带领幼儿欣赏儿歌《铃儿响叮当》时,教师可以先问幼儿:“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呢?”以了解幼儿的感受。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办法用做某件事的感觉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五)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描述音乐形象
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发挥想象,描述音乐形象。
例如,在儿歌《动物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遍歌曲,并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接着,教师可以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在刚才的歌曲中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名字呢?”在幼儿回答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歌曲中所有动物的名字,并问幼儿:“小朋友们,这些动物都长什么样子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语言和动作描述这些动物的外形特征。例如,教师可以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见过大象吗?大象的鼻子比老师的手臂还要长,身体有一个小屋子那么大,四条腿像柱子一样,耳朵就像我们用的扇子那么大。”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上一些肢体动作。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并提醒幼儿认真观察,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如丹顶鹤的红顶尖嘴、猪的鼻子、老虎头上的“王”字等。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自己的讲解,发挥想象,描述其他动物的外形特征。
综上所述,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构建开放式课堂,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引导幼儿自主思考,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带领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改编、创编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