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彩色的树”的案例解析
2022-09-09■文/邹磊
■文/邹 磊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表现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实际经验为出发点,尊重幼儿的创造性。本文针对一例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彩色的树”,提出科学实施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方法。
一、情景描述
(一)案例一
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彩色的树”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树枝以及丙烯颜料,让幼儿自主地用颜料给树枝染色。在幼儿基本掌握调色原理后,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进行创作,同时观察与指导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画的树枝是五颜六色的,只有亮亮的树枝颜色单调,便走到亮亮身边问道:“这根树枝为什么只有一种颜色呢?你看其他小朋友的树枝都是五颜六色的,多漂亮啊!”亮亮回答:“因为冬天到了,树叶掉了。”教师接着说道:“小树生机勃勃的多好看啊,我们用其他颜料给小树染上不同的色彩吧。”听了教师的话,亮亮环顾四周,看了看其他幼儿的作品,为小树染上了其他颜色。
(二)案例二
在作品评价环节,幼儿急切地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纷纷举起小手。教师选择了花花的作品,并让花花拿起自己的作品走上讲台进行展示。“小朋友们看,花花小朋友画的小树枝可真漂亮,有黄的、有红的,但是老师觉得这幅作品的颜色比较浅,涂的时候可以再用力一点。”在教师进行展示和评价时,台下的幼儿开始讨论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教师又急忙维持纪律。同时,教学时间也所剩无几,作品评价环节只能匆匆结束。
二、问题讨论
在大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树枝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材料,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然而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幼儿的情感诉求
在案例一中,教师仅关注幼儿的作品是否符合教学要求,而忽视了幼儿的情感诉求。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已经搭建好了框架,然而这种教学框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变得固定而死板。教师仅重视预设教学内容的输出以及预设教学效果的达成,幼儿的自由表达在教学活动中受到限制。教师往往只允许幼儿在其所搭建的框架内活动,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发挥。幼儿的成长充满着无限可能,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预设了教学框架,但无法预测幼儿所有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其对幼儿情感诉求的忽视。
(二)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打击了幼儿发挥创造力的积极性
在案例一中,教师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强行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修改作品。幼儿充满着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勇于打破常规,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大胆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幼儿眼里,太阳可以是粉色的,鱼儿可以长出双脚,小鸭子可以在天空中翱翔……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体现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即使在纸上画了一条横线,他们也能描述这条横线背后的故事。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过度介入幼儿的创作,以成人的眼光指导幼儿创作,想让幼儿的作品变成他们眼中完美的样子。笔者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如“圆圈不是这样画的”“太阳为什么是蓝色的呢”“让老师给你示范一下”等等。这样做既打击了幼儿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但忽视了幼儿的个性
在案例二中,教师仅注重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幼儿在作品评价环节的表达欲和展示欲。在评价环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仅单向评价幼儿的作品,没有进行幼儿自评以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希望幼儿能获得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幼儿的个性。
三、造成以上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家长的育儿焦虑
幼儿的培养与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成长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忽视幼儿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进行“抢跑”式教育是不利于幼儿发展的。家长的观念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离园时,笔者发现大多数家长问幼儿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了”而不是“今天玩什么了?跟谁一起玩的?”。家长总是特别在意幼儿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总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幼儿能否掌握知识或技能上。例如,少数教师为了体现教学成果,让幼儿拿回去的作品大多是经过刻意指导的。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幼儿的天性。
(二)师幼关系的失衡
近代以来,教育家们不断强调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幼儿群体的权利。但是,师幼之间关系失衡的问题仍然存在。相对于成人,幼儿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在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依赖成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无意中将自己的观念强行灌输给幼儿。
四、科学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教师的儿童观影响其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科学的儿童观是开展科学学前教育工作的前提。幼儿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任何活动都必须经过幼儿主动体验、吸收后才能生效。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尊重幼儿的发展潜能,在教学活动中多倾听幼儿的想法,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二)用心倾听,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亲密的。在良好的师幼关系中,教师不再是权威。倾听是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法宝。幼儿具有向师性,他们尊重教师、信任教师,愿意将生活中的趣事以及内心的想法说给教师听。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放低姿态,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与幼儿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对幼儿来说,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最亲密的人,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同,有时教师一个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激励幼儿。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情感诉求,尊重幼儿的想法,采用正面评价。例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将鱼儿画在天空中时,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打击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而是应该平等地与幼儿交流,倾听幼儿的想法。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创作,将话语权归还给幼儿,让幼儿能够自由表达。
(三)搭建沟通桥梁,缓解家长焦虑
新时期的教育逐渐从重视儿童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重视儿童的情绪体验,然而一些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矛盾,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给教师造成了压力,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趋于功利。教学想要避免功利主义,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积极沟通交流,转变家长观念。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和育儿保健常识,及时向家长说明下一阶段的教育目标,阐述教育活动背后的理念,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幼儿园可以创办公众号,向家长普及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观念。总之,教师应当搭建沟通桥梁,缓解家长的过度焦虑,使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四)以发展的眼光评价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性发展,促进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与评价不应仅局限于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效果,也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幼儿的作品,看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注重对幼儿的纵向评价,看到幼儿身上一点一滴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