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理念下指导角色游戏的方式
——以混龄户外娃娃家游戏为例
2022-09-09汪静静
■文/汪静静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交往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角色反映现实生活,培养其语言能力,提升其情感认知,丰富其社会角色体验。从自然教育角度来看,户外角色游戏是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经验、情感体验,让其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活动。
一、户外娃娃家游戏的价值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的游戏。室内角色游戏的活动空间有限,幼儿无法尽情地沉浸其中,有时还会造成拥挤,干扰游戏的顺利进行。在“回归自然”的理念下,户外娃娃家游戏以尊重幼儿天性为前提,不仅摆脱了场地的束缚,而且满足了幼儿“以物代物”的需求,对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体验生活,学会探索
幼儿会依靠平日在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的实践经验,自主选择娃娃家中的角色,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生活的点滴快乐。如到了午餐准备时间,幼儿会出门到泥巴地里挖野菜、桂花树下拾花、洗洗食材做汤……从角色分工到准备食材,再到一起围坐树下餐桌前进餐,整个过程都伴随幼儿的探索和思考。幼儿以自己的视角观察周围环境,选择替代材料,这促进了其与环境、材料、玩伴的互动,使其收获了满足感。
(二)学会交往,丰富想象
幼儿会根据游戏的主题自主地选择角色进行“工作”,互相交流。如“爸爸”不仅要为家人做饭,还要带着“孩子”出去骑自行车;“妈妈”既要照顾摇篮中的“孩子”,又要和“姐姐”一起洗衣服、晒衣服等等。随着情节的发展,游戏材料未必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而用以物代物、情景转变的方法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习交往技巧。例如,“妈妈”要抱着“孩子”去看病,就会先去“医院”,回来后举着一个小木块当作药盒,并说:“医生说宝宝吃完药就会感觉好些。”
(三)增强体质,培养品质
户外娃娃家活动能让幼儿接触充足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与阳光、空气、水、风、绿植等自然元素相互作用中,幼儿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能得到缓解,这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幼儿与环境、同伴互动,完成角色任务,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善良、热情、坦诚等美好品质。
二、混龄互动的价值
混龄教育是指年龄相差1岁以上的幼儿被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幼儿园混龄活动是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按一定比例组织在一起而开展的活动,并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关心和照顾他人的意识,体会互学互助的快乐。
(一)有利于幼儿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和同伴交往的影响。不同年龄的幼儿语言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如大班幼儿能在游戏中组织分配角色,而小班幼儿能在游戏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愿望。小班幼儿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大班幼儿则能在纠正小班幼儿的语言错误中巩固语言能力,实现共同进步。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互动交往,获得语言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培养表达能力。
(二)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以物代物可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如午餐时,幼儿骑着车送外卖,将储放食物的小木屋想象成餐厅。混龄互动的活动形式是最接近真实环境的,每名幼儿的知识经验都不同,进而会产生认知方面的差距。年龄稍大的幼儿的参与,使得年龄较小的幼儿也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游戏水平。
(三)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开展户外游戏,打破了幼儿班级、同伴、教师固定的状态,扩展了幼儿的交往圈,对其社会性与人格的发展有重要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心理研究表明,大部分幼儿在寻找玩伴时都倾向于选择年龄较大的幼儿,并对其有模仿和依赖的倾向。“以大带小”的相处模式,弥补了幼儿社会性成长的不足,培养了幼儿的分享、谦让等品质。年长的幼儿体验当哥哥、姐姐的乐趣和责任,年幼的感受做弟弟、妹妹获得的照顾和帮助,同时还能互相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
三、创设户外娃娃家游戏的环境
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户外场地蕴藏的教育资源,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获得体验。“回归自然”的理念基于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以幼儿园的场地为载体,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幼儿与自然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时间空间,又要考虑材料利用。
(一)空间和时间
1.园内区域改造
笔者所在幼儿园整体环境以教学楼为中心,环绕着树木、山坡、竹林、小溪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园所丰富的自然资源,推行“大自然、大社会都是课堂,都有活教材;让儿童走进自然,在自然状态中实现身心发展。教师要根据环境特色划分游戏区域,展现幼儿园生机盎然的氛围。
“竹之家”位于教学楼侧边的花坛上,幼儿园独具匠心地改造了花坛,用防腐木搭设了一个开放式的庭院,围绕枇杷树和桂花树搭出两名幼儿工作台,方便摆放游戏材料。台面铺上防水的石材,工作台外侧和庭院紧贴的墙面铺设黑板,另一侧延边搭成一把长椅,既绿色环保,又经久耐用。
2.合理的时间规划
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幼儿深入开展娃娃家游戏的必要条件。娃娃家游戏因有生活情节的推进,幼儿有充裕的时间认识游戏伙伴、分配角色、准备材料、推进游戏等。《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出,要“制定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保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娃娃家游戏作为户外游戏的补充,能保证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
(二)材料利用
1.自然材料
“竹之家”位于大操场和小足球场之间的位置,周围的小石子、落叶、桂花粒、枯树枝等自然资源应有尽有。幼儿又常常从家里带花生壳、螺蛳壳、螃蟹壳、橘子皮、松果等物放入材料盒中,丰富了游戏的材料储备。如在游戏中用桂花粒烤一盘“桂花饼干”,用枯树枝串上颜色不同的落叶当烧烤串。
2.废物利用
幼儿园和家庭中的废旧物可以收集起来为户外娃娃家游戏所用。如幼儿利用在体育室收集的泡沫软条制作了“夹心烤肠”“蛋卷肠”等,把黑白棋子当“芝麻”。
3.园内资源共享
“竹之家”出口处是大小活动场连接的跑道和一个储放户外玩具的小木屋。跑道上设置的轮胎高低架、叠放的两个大轮胎和悬挂的泡沫拳击袋,成了幼儿的“健身器材”;小木屋也成了孩子们的“车库”或“仓库”。
4.水源问题
“竹之家”初期实践中没有水源,导致缺少了游戏趣味性。有了水源后,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本身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幼儿会积极开发新菜品,如花生汤、橘子味火锅等,会增加洗衣服、撑衣服、晒衣服、收衣服、叠衣服等生活游戏。
四、开展户外娃娃家游戏的方法
(一)熟悉幼儿发展规律,支持游戏
教师心中要有一幅幼儿的“成长地图”,观察游戏中的幼儿,了解幼儿的具体发展状态,如游戏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等。教师要基于幼儿发展状态和兴趣,考虑如何丰富游戏材料,全面支持幼儿。
(二)详细记录幼儿行为,游戏过程中可适度干预
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游戏角色,可能会对某角色情有独钟,如某名幼儿为了能一直体验做饭的快乐,每次都选择扮演“厨师”,而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这时,教师要写好观察记录,运用合适的指导方法,引导幼儿尝试多种角色,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留下充足的活动开展时间,引导幼儿深入游戏
充足的活动时间是深入开展娃娃家游戏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保证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不少于40分钟,这有助于幼儿进入游戏角色,积累游戏经验,提高自身的游戏水平。
3~6岁的学前幼儿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最旺盛的年纪,对大自然有天然的亲近感和探索欲望。幼儿在富有野趣的户外娃娃家游戏中受到滋养,回归自然,尽情地在游戏中感受、体悟和探寻。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还原生活的面貌,收获快乐,学会合作,懂得关爱,逐渐养成良好的适应力和社会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