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被“定位”限制的科普图书

2022-09-09侯长生张玉霞

新阅读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普读物儿童读物成年人

《我们的动物朋友们——中国野生保护动物30种》(以下简称《我们的动物朋友们》)是一本有趣的关于动物的书。这本书从策划之初就清晰地将读者群体定位为“5—8岁”的小朋友,书中的插画使用了富有拟人色彩的动物画像,还专门增加了立体卡页,让小朋友以“探索式阅读”的方式去发现隐藏着的可爱的小动物,提高阅读兴趣。此外,这本书既没有一本正经的知识讲解,也没有像一般儿童科普读物那样将小朋友当作一无所知的人而从头讲起,而是使用了完全生活化的语言,还特别运用了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网络语言,使读者群可以跨越多个不同年龄段。呆萌可爱的图画和流畅的社会化语言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使得被冠以“儿童科普读物”的图书具有了延展性,读者群不仅可以是“5—8岁”的小朋友,还能延伸到十七八岁的青少年,一些对保护野生动物感兴趣的成年人也可以偶尔翻阅。

不应存在的“俯视”

事实上,不只是儿童科普读物,很多类型的儿童读物,作者都会因为“儿童”两个字而改变写作风格。一般来说,青少年读物的作者还有可能是同龄人中的早慧者,但儿童读物的作者基本上都不会是儿童,而是完全的成年人。因此,当回过头来创作面向儿童的作品时,就像彼德·亨特所说,作者会有意将其与成年人的读物区分开来,“因为是为儿童写的,所以必定是非常简单的——就好像为儿童创作的作品在文学意义上就是‘不成熟’的作品”。这种有意识将叙事风格转化为“不成熟”的“童话”,本质来说是视儿童为“不完整的人”,同时也暗示了儿童“没有看到能看到的所有东西”,于是自诩知道更多的成年人会以居高临下的态度采用屈身俯就式的叙述方式,隐晦地表现出成年人相对于儿童的优越感。

相较于普通的科普作品,专业人士对非专业人士进行知识普及,喜欢用“上课”的语气来叙述,即便是类似于电视纪录片《动物世界》严谨的科学表述,依旧是自上而下地传达知识。比如,对象是无差别公众的BBC纪录片可以这样叙述:“公牛和母牛都会把牛角当作武器,而成年公牛的牛角已经从根部融合成了贯穿前额的骨盾。”这样的解说方式,相对客观,虽然没有读者年龄的划分,但很明显不是针对儿童青少年的作品。再比如,畅销日本的《生命在于静止》一书,同样是动物类科普图书,而且是漫画与文字结合的形式,但依然可以辨别出对儿童阅读不友好的界面,因为它的叙述口吻和内容明明白白是对成年人而言的——“人生总有不得不面对挑战的时候,但是,有时仅仅是一次的失败,也许就会挫败再次挑战的意志。例如人所共知的热带草原之王——狮子”。也许人生是可以对每一个人说的,毕竟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内容是以动物的生活特点和人类的职场作类比,从而证明它不是专为儿童量身定制的。

RAA+LDA+ALSA:在扫查过程中,经三血管序列切面可发现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和食管右侧,动脉导管位于气管和食管左侧;经双侧锁骨下动脉切面可发现紧贴左无名静脉后上方仅见右锁骨下动脉,而左锁骨下动脉远离左无名静脉;经弓降部冠状切面右侧主动脉弓LCCA、RCCA及RSA,而LSA起自DAO。

《我们的动物朋友们》则采用交流对话的方式,倒不是说它采用了问答式的对话体,而是它的叙述语气是一种个人的感悟和分享,如此一来,就轻而易举地越过了阅读者的年龄,无论面对的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娓娓道来,就像面对面讲述一件刚刚发生的事,很容易让读者有一种与人闲谈的感觉。“众多猫科动物的虎斑与豹纹中,有一种却是不一样的烟火,那就是兔狲。兔狲名字又有兔又有狲,却和兔子、猢狲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一种血缘关系与豹猫相近的猫科动物。”平易叙述中还增加了一些插科打诨的笑话,例如,擅长建筑的河狸自言自语,“问我别墅和冰箱要选哪一个?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两个都要”,轻松愉快的阅读语境使年龄界限被轻而易举地淡化了,成年人看到一种小孩子装大人的好笑,而小孩子则把这句话当作以后面临选择时的备用金句。对小孩子来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阅读可以让他们“通过创造性地吸收、整合成人世界的信息来解决同龄人自身的问题”。儿童与成人处于同一个世界,虽然二者对世界的认知不同,但眼睛看到的东西却是一样的。所以写给儿童的作品,特别是科普类著作,一定不能用智力降等的方式适应儿童,而是要为儿童提供高于他们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的知识来帮助他们成长。

活动详情线模型,又被称作Snake模型,自从Kass在1978年提出,这种模型已经整体运用于数字图像分析和对于计算机视觉等方面。

人为的语言壁垒

儿童读物之所以会出现“天线宝宝”一样的对话,就是因为一些成年作者确信成人比儿童看到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儿童只能使用不同于成年人的语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指出,“除了心智成熟和经验的作用外,知识的习得当然与教育或社会传授(语言交流等)密切相关,而长久以来,传统的学校一直关注的就仅仅是这个过程”。但很显然,人们对语言的教学始终存在着矛盾,比如正式的古文经典在中学阶段才开始,而小孩子从呀呀学语时,成人就会教他们背诵更难理解的古诗。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也会发现,从孩子三岁进入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已经完全进入生活语言,没有人再用所谓的“儿童专用语”和他们对话。偏偏儿童读物创作者坚守阵地,制造一片专属于儿童的书面语言园区。表面看来,这种做法是因为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儿童都有“对应”的阅读,而实质上,对儿童的歧视导致了“儿童专用语言”的诞生。“儿童专用语言”以不成熟、不完整的断断续续为直接表现形式,以缺少形容、修饰、限定的短句子为显著特征,儿童如果只读这类所谓的“对应读物”,岂不是要被限定在儿童区域而不能获得成长的机会?

儿童科普读物向来不缺乏科学知识,正如儿童成长过程中从来不缺少教育一样。但成年人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就在于很少好好对孩子讲话,而总是试图给孩子讲大道理。《我们的动物朋友们》一书之所以处理得较好,就是因为它所做的不是“放下身段”或“蹲下平视”,而是简简单单地好好说话。朋友的年纪可以有大有小,但朋友在界定身份时最基本的原则是平等。《我们的动物朋友们》作为一本倡导野生动物保护的图书,不仅把野生动物当作人类的好朋友,而且也把读者当作朋友。事实上,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与动物之间从来都不是壁垒鲜明的对立关系,而人类的儿童时代具有对外界生物一视同仁的能力,在小读者眼中,动物本来就是他们的朋友。因而《我们的动物朋友们》用友好的语言界面保障了儿童阅读的顺利进行,也在小朋友和动物交朋友的过程中普及了科学知识。

2.3 一代验证 分别针对ACE基因c.1028G>A和c.2948T>C位点进行父母胎儿的Sanger测序(图1)提示,胎儿复合杂合,父母均为杂合携带。

走出童书的“圈地”

儿童大多喜欢动物,有可能爱屋及乌,顺带也喜欢上动物书,也有可能只是单纯喜欢动物而不爱读书。如果一个人非常喜欢一样事物的话,那他很难拒绝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相关或相近的事物,从而带动出一批所谓的“周边产品”。儿童动物科普读物大概就是基于这种普遍心理状态的产物。儿童对动物的喜欢,一定会投射到他们喜欢的动物书上。所以,有关动物的图书一直是儿童读物中的重头戏,无论是动物小说还是动物科普作品,都能够获得孩子们的青睐。但是动物小说和动物科普读物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动物小说往往会吸引他们爱不释手,一气呵成地从头读到尾,而动物科普读物往往是家长认为孩子会喜欢而附加给孩子的。调查证明,这种额外添加了“学习”任务的图书,如果不是孩子主动要求购置,而是家长一厢情愿地希望用它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往往会让孩子大失所望,因为很少会有孩子能被动读完一本讲授动物知识的书。

《我们的动物朋友们》却在无意间冲破了限制。作者并没有刻意去为儿童创造特殊的阅读环境,也许因为作者恰好处于青少年与成人的过渡阶段,并不遥远的童年记忆让她的写作既能很好地与儿童进行沟通对话,知识性、趣味性和精心的设计也会对儿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同时她又在现实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使图书不必停留在儿童读物的定位上,让成年人在随手翻阅中也可以获得阅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科普读物儿童读物成年人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本期导读
成年人爆笑日常
应尽快为“儿童毒物”“消毒”
成年人的辛苦
中国人首次当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
科普读物资源开发在农村初中物理课程中的意义
科普读物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把科普读物“下嫁”给流动的花朵
30岁以上成年人吸烟致死87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