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09-06黄冬梅李威君邢大千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管理学思政育人

黄冬梅,刘 音,李威君,聂 文,邢大千

(1.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2.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 青岛 26659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堂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主要方式,要通过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在这一形势下,我国招生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由最初的15 所发展到目前的170 所。虽然各高校安全工程学科有自身的行业特色背景,但安全管理学一直是其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坚持立德树人,实现思政元素无痕渗透到育人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念的共同升华。

1 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源于上海全面德育改革的过程,它强调着力在课程中有效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正确的三观、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培养。这一理念并不是要求高校增加某一新课程,而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从而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立德育人的有机融合。

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应该是将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融为一体。从思政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来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关课程均蕴含思政教育功能。思政育人目标就是拓展专业教育的功能,形成高校专业课程教育的“大思政”格局。

安全管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使学生运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对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及控制等,从而降低系统的危险性。同时,充分挖掘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教学载体,使思政“进大纲、进设计、进课堂”成为“价值提升、能力培养、知识传递”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从而在立德树人的角度下,培养当代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家国情怀,使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同向共行。

2 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思路

2.1 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政素养

教师队伍作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改的中坚力量,对思政育人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思政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亦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讲授,还应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教师应以课堂为媒介,深入挖掘安全管理课程思政元素,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授课育人的同向同行。另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专业学科资源优势,结合网络平台、文献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多参与教学能力提升等各类竞赛活动,从而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如安全管理教师团队积极参与了学校课堂思政讲课比赛,并将学生德育水平引入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机制中,从而促进教师队伍思政素养的提升。

2.2 丰富课程内容这一思政教学载体

以专业知识为基点,逐步融入思政元素,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呈现课堂思政问题,从而防止课堂思政问题的僵化引入。对安全管理学课程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安全管理基本原理,以课程单元的教学内容为讲授顺序,将教材分割为基本安全管理知识点和综合案例分析两部分,在各模块内容中整合思政内涵,并挖掘多种方法丰富思政载体,从而达到专业课程教学与能力提升、思政育人的综合目标。如安全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可以引出课前传统安全故事,这是与课程知识点紧密结合的传统文化,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的智慧,又能启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该模块围绕着课程基本知识,可以同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2.3 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学情跟踪

在当今教学手段丰富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利用线上平台和线下多渠道沟通,跟踪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思政学习情况,及时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及思政点案例融入,形成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分析学情,避免课程思政浮于表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也能利用丰富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思政教育资料,如安全生产事故视频、案例数据等,丰富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素材。如课中知识引导中的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分析,也是与安全意识和安全精神紧密联系的,从而在课程思政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实现思政要素与知识点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如图1 所示)。

图1 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3 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方案

3.1 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大纲,实现思政要素与大纲有机融合

作为专业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就要自然融合思政知识点,以情感感化等方式,使价值引导、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将课程教学大纲融入思政教育大纲,使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元素点结合,可以充分实现立德树人的多层教学任务。例如,安全管理教学大纲将安全意识等综合素养写入教学大纲,能更加充分地体现遵守安全法规、严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要求。

3.2 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实现德育元素无痕渗透

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思想认知和安全生产实际中所关注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切入点来构建教学问题,经过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找到安全管理知识和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进而精心设计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展开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设计完善过程中,应致力于将思政教学元素渗透在专业课程当中,把价值观有效融于专业知识当中,确保安全管理知识学习与思政理论同向提升。

3.3 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法,隐性思政提升学生兴趣

课程思政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它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因此,采用何种方法融入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安全管理学课堂思政建设中,团队教师从学生视角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艺术性地将思政点融入对学生的教育中。安全管理学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使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研讨式、启发式等,同时它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广泛使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方法。在选取案例时,充分考虑了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图2 所示)。

图2 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步骤

4 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效果

国家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对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团队教师秉承重基础、拓思政的思路,结合专业学科优势资源,充分挖掘相关章节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并结合翻转课堂、探究式等多种方法将思政点融入课堂。同时,注重在课程讲授中引入思政案例及行业热点问题,教学手段多样化并坚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事故案例分析中去,强化了其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实施后,通过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辅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发现:学生对这种同向同行的思政融入学习评价很好,参与课程学习拓展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他们觉得学习中融入思政点,配合案例教学映射的道理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总体来说,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5 结语

本文以安全管理学为例,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思路及实施步骤,通过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政教育有机纳入课程教学,不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同步获得了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经实践证明,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可以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管理学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