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研究
2022-08-31周培马莉
周培 马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遂宁 629000)
物流行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能力,从流转速度、信息管理、物流调度各方面可以体现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实力,物流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发改经贸〔2020〕1315号)对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更深层次的融合提出了全新的安排,“两业”的高度融合能够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质量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物流业的发展。
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高校输送人才质量的关键所在,但如何建立一个两业融合背景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内涵
1.1 制造业的内涵
制造业是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对能源、材料、技术和其他资源进行处理和再生产,为人们提供经济社会生活发展中所必需的工业产品和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评估国家经济与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制造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国家经济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制造业还会带来更多的高端技术创新,让国家掌握更多的顶尖制造技术,在国家之间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撑国家发展。
1.1.1 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制造业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 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1.1.2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根据调查,制造业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发展是巨大的。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28.1%,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7%。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完全可以衡量国家的整体实力,可以反映国家的经济实力。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纵观世界各国,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具有强大的制造业,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制造业功不可没。
1.2 物流业的内涵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目前,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于物流业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在《物流术语》中,我国经济贸易委员会将其定义为:根据实际需求有机地组合打包、运输、搬运、装卸、仓储、流通、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从供应地到收货地的实体物品流动过程。
1.2.1 提高经济效益
物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经济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来保障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
物流行业已经遍布国内各个行业中,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增加资源利用率。同时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行业的经济发展,例如库存、运输、包装等,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物流行业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大批基础建设的发展,更加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
1.2.2 改变管理模式
依据当前的市场发展状态,制造业是产品的基础,物流业是产品的营销手段。从前物流行业只是制造业的一个辅助单位,是完全服务于制造行业的,但是当前的市场发展,产品越来越标准化,制造业的创新门槛越来越高,单纯地想从制造业去提升市场竞争力或者提高经济效益是不明智的,管理的重心应该向物流行业倾斜。当物流发展得越好,人们购物或消费的欲望就会越强烈,厂家也可以从地区销售迅速升级为全国销售甚至全球销售。很多企业并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产品在运送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造成用户体验差,当前社会是标准的快节奏社会,购物时配送时间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物流管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管理工作,同时更需要转变为供应链的一部分,并承担重要的角色。
1.2.3 保证贸易顺利
有关数据显示,在全世界的生产总值中,跨国公司掌握着大约40%的份额,还掌握着超过国际贸易的50%以及国际投资90%的份额。目前,跨国公司正处于各个子公司围绕总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独立经营阶段,也由此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更大挑战,而物流业是国际贸易得以顺利展开的核心要素。
1.2.4 促进国民经济
第一,物流业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制造企业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调整制造企业原有的传统经营组织方式,可以帮助制造业在众多企业中更有竞争力;第二,物流业的高速发展,能够促进一些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向物流领域发展,比如大型连锁企业自身的配送中心,就发展得十分迅猛,有效地促进了新型商业企业和业务形态的发展;第三,物流业还可以有效促进一些运输企业主动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从而带动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1.2.5 改善投资环境
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各种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对投资环境的改善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越来越多地将他国企业和外国资本吸引到中国市场,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2 智能制造业与智慧物流两业融合的内涵
智能制造的发展对智慧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国家政策与智能设备的发展,智能制造进入了飞速发展期,例如传感器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减少生产损耗,生产机器人的无休息生产可以极大地应对大量订单,同时将一份工作分为多个精密机器人同时协作,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物流业也紧随其后,首先是设备上,物流业必须紧跟时代,大力发展各类智能设备、特殊型设备等;其次是信息化上,物流业必须牢牢地掌握产品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同时从宏观上进行优先调度;最后是与制造业的信息互联互通,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公开得越彻底,信息共享得越多,就越能够提升行业的便捷性,物流行业需要与制造业信息共享交互,才能做到精准配送,密切配合地完成从产品到客户的过程。
3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特点
3.1 引领性产业
物流业自身发展向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转变,物流将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引领性产业之一。
3.2 保障性产业
物流业是制造业的后勤保障,是我国的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推动与支撑,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3.3 一体化运作
一体化运作是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核心所在,也是两业深度融合的重点所在。把制造企业内部和外部物流进行融合,将供应链各个节点的企业,各个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以期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
3.4 复合型人才
两业融合下的物流供应链人才,不仅需要有夯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过硬的操作能力,专业的物流与供应链人才是构建智能制造供应链系统的核心。
4 两业融合背景下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价现状
4.1 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现状
物流业作为制造业的后勤保障,物流业在制造业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国内国外的学者都对两者的融合情况格外关注。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支撑,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制造业能够采用物流外包的形式更好地来控制所产生的物流成本,而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反过来又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因此,物流业与制造业需要进行深度融合,借助融合发展来获得“1+1>2”的系统效应,如图2所示。
图2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发展历程
4.2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价现状
4.2.1 教学质量评价范围不全面
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评价的结果,往往会忽视教学评价的过程,比如很看重教学效果和教学结果,从而忽视教学过程的相关评价,最终导致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变成教师晋升、奖惩和加薪的衡量标准,背离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初衷。
4.2.2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不完善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是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也是评判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评价教学质量,建立了一系列评价指标,但是还不够全面,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组织机构,从而忽略了对社会行业的评价。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参考性,但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在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的高度融合下,这些评价指标也应与时俱进。比如职业技能大赛、“1+X”技能证书的普及,在旧的指标体系中并没有体现出其重要性。
4.2.3 评价方式单一
评价方式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与中小学存在很大不同,不单单只看理论成绩,实践能力方面也占据了很大比重,并且在教学方式和教学侧重点方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也不一样,因此,应该针对这个特点建立一个与之对应的评价方式。然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并没有建立一套针对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还是和理论考试一样,侧重教学结果评价,教学实践的知识技能需要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才能实现培养目标,仅用一次考试成绩无法衡量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没有对实践教学的过程起到良好的监督评价作用。
4.2.4 定量定性分析欠合理
定性定量研究直接关乎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否真的科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定性指标较多,且由于高职院校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定性问题比较难衡量,但是可以加入师资队伍各个学历层次的占比,双师型教师的比率,学生技能证书的获取率等定量因素,丰富评价指标的同时,也弥补了现有评价标准中只有定性评价的不足,同时也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
5 两业融合下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对策
为满足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新时代背景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确保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需要将目前的专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涵盖整个过程、覆盖所有成员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与评价系统,来构建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研究体系。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5.1 构建系统的评价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业飞速地发展,而且更进一步地融合。与此同时,更多新颖的信息化设备层出不穷,更多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不断涌现,在信息化时代下各行各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物流专业人员不断地创新与学习,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摒弃。现代化的高职院校应紧随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必须根据智慧物流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技能、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宏观思维能力、清晰的逻辑能力等方面。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从智慧物流的需求出发,同时要赋予他们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能力,因为他们承载着智慧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的创新能力越强,智慧物流未来的发展就会更快。只有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保证智慧物流不断地向前发展。
5.2 建立完整的评价标准
每一个体系的构建都是一个不断验证的过程,经过充分考虑所有的因素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而评价体系的每个指标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是社会价值、行业价值、企业价值。因此,在制定评价体系标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智慧物流的发展也促使行业和企业都有着不同的发展与进步。
构建两业融合背景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的各个指标不仅需要反映出校内的教育教学实施过程,还需要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内化,形成符合企业需要的要素指标,因此,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当将实践实训环节、技能竞赛环节、“1+X”等技能证书获得情况等内容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的主体内容,以期能够将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动态监控和协调,如此所培养出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同时,还能够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5.3 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
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时,应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评价。首先,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评价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学习小组评价以及老师评价三种方式来进行,比较全面。其次,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工作部分,可以由老师、企业、社会三者的评价相结合来进行。企业的评价主要是考核学生在岗工作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意识,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评价主要涉及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要应用到的工作技能和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更好地理论结合实际,是否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社会评价部分主要是根据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忠诚度、工作岗位与专业的匹配度、后期跳槽率等来进行综合评价。
5.4 现代物流专业建设必须立足地方,着眼未来
现代物流专业建设必须立足地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必定会带动物流行业的发展,本地物流行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教材,本地物流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了解整个物流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以点到线、线到面的形式映射到全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本地物流的发展必定会有一些相关特性,例如农产品的流转特性、山货的流转特性、矿石的流转特性等,这些产品衍生的物流行业都有一定的特性。不仅如此,学生毕业后去其他地方深造时,也可以用同样的观念和方法去学习,快速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若学生留在地方工作,可以快速地适应工作环境,完成工作任务。
专业建设必须着眼于未来,紧随时代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不能闭门造车,要有前瞻性,传授的知识也可以是相关的发展方向,例如人工智能、常规的智能算法逻辑、数据分析法等。培养出来的人才越多元化,在行业内的适应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强,达到高校育人和为社会带来人才效益的目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新时代背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质量评价不应该只是对学生单一成绩的评价,从根本上来说,还应该通过延伸评价内容和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等方式来提高质量评价的全面性。就目前来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方式已不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导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步降低,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质量评价,以期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