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AngⅡ、TXB2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2-08-27许鹏温杰崔友祥王传尊刘国华胡方梅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先兆颈动脉中风

许鹏,温杰,崔友祥,王传尊,刘国华,胡方梅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沧州 061001)

中风先兆是中风发病的高危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为行走不稳、眼震、一过性眩晕、偏瘫、失语,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等特点[1-2]。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习惯、饮食方式改变,其发病率有日益增高趋势,以中老年人群多见。中风先兆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密切相关,血栓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原因[3]。中风先兆发病后 1周内为中风高风险期,临床需及时给予疾病控制,提升患者生命质量,西医以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等治疗为主,但临床疗效不甚理想[4]。项针是于患者项部穴位给予针刺治疗的一种特定部位针灸疗法,在脑血管疾病中可提高临床疗效,在针灸治疗同时,给予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可达到针及电刺激双重作用,增加疗效[5]。故本研究旨在观察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血栓素(thromboxane, TX)B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88例中风先兆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 44例,其中男 23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平均(64±5)岁。对照组44例,其中男 24例,女 20例;年龄 46~80岁,平均(6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KY028.1)。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美国卒中协会指南[6],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7],经颅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检查显示为轻、中度颈动脉狭窄。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45~80岁;②发病48 h内入院且经检查确诊者;③家属及患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病、血液系统疾病者;②美尼尔氏综合征、癫痫、脑外伤、颅内肿瘤、脑出血或脑梗死者;③对本次所用药物不耐受或过敏者;④精神障碍或无法正常沟通者;⑤既往有出血性疾病,服用过活血化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嘱戒烟、戒酒,宜低盐、低糖、低脂饮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根据病情控制血压、降糖、降脂,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制药公司,批号J20080078,25 mg),每次100 mg,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公司,H20051408, 20 mg),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国药准字J20040031,30 mg),每次30 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个月。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患者电项针治疗。选大椎、风府、天柱、完骨、供血和风池穴。患者取坐位,暴露颈部,颈部中立,取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0.40 mm×50 mm),将患者局部穴位皮肤及针具进行常规消毒,沿下颚方斜刺风府穴 0.8~1.2寸,沿鼻尖方斜刺供血及风池穴1.2~1.5寸,直刺大椎、天柱和完骨穴0.5~0.8寸,捻转至得气后,取电针治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SDZ-Ⅱ),选取同侧风池穴为正极、供血穴为负极,接通低频脉冲电流,取疏波0.8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治疗 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连续治疗1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血清学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由南京信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iNO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栓素 (thromboxane, TX)B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 Ang)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ndothelin, 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sVCAM)-1水平;采用旋转波球法进行血小板黏附性试验(platelet adhesiveness test, PAdT);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PAgT)水平。

3.1.2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德国 DWL公司,DOPPLER-BOX)测定患者头颈部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阻力指数(RI)水平。血管狭窄程度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测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以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方法计算,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处最小血管直径/[(狭窄远端血管直径+狭窄近端血管直径)/2]×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NOS、BDNF和NES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NES、iNOS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NES、iN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BDNF水平升高(P<0.05),且研究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NOS、BDNF和NES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NOS、BDNF和NES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i N O S(U/m L) B D N F(n g/m L) N E S(µ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 4 2 0.1 1±6.3 2 1 2.6 1±2.5 2 1) 3.6 7±1.1 8 4.5 7±1.2 9 1) 3 2.5 9±1 0.0 8 1 9.4 1±5.8 7 1)研究组 4 4 2 0.3 5±3.2 7 1 6.1 4±3.0 4 1) 3.5 2±1.1 2 5.9 2±1.5 1) 3 2.4 1±1 0.0 1 1 3.1 5±4.1 2 1)t值 - 0.2 2 4 5.9 3 0 0.6 1 2 4.4 2 4 0.0 8 4 5.7 9 0 P值 - 0.8 2 4 <0.0 0 1 0.5 4 2 <0.0 0 1 0.9 3 3 <0.0 0 1

3.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AngⅡ、PAgT和PAdT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XB2、AngⅡ、PAgT、PAd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血清 TXB2、AngⅡ、PAgT、PAdT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 TXB2、AngⅡ、PAgT、PAd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AngⅡ、PAgT和PAdT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AngⅡ、PAgT和PAdT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PAgT(%) PAdT(%)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41.67±12.18 36.17±11.191) 36.79±11.38 30.41±9.271)研究组 44 42.12±12.53 30.12±9.161) 37.11±11.89 26.15±8.121)t值 - 0.171 2.633 0.129 2.293 P值 - 0.865 0.010 0.898 0.024组别 例数 AngⅡ(ng/L) TXB2(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119.63±35.35 65.16±20.041) 116.77±25.52 85.47±22.431)研究组 44 120.29±35.51 47.58±14.111) 114.71±25.45 69.18±17.341)t值 - 0.087 4.758 0.379 3.811 P值 - 0.931 <0.001 0.706 <0.001

3.3.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VCAM-1、NO和ET-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sVCAM-1、NO和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血清NO水平升高(P<0.05),且研究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sVCAM-1和 ET-1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 sVCAM-1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VCAM-1、NO和ET-1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VCAM-1、NO和ET-1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sVCAM-1(µg/L) ET-1(pg/mL) NO(µ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535.63±43.35 354.16±33.041) 83.33±19.11 66.31±17.891) 63.31±15.01 77.93±17.261)研究组 44 534.29±42.51 309.58±30.111) 83.19±20.01 50.07±18.231) 62.20±15.45 87.61±19.181)t值 - 0.146 6.615 0.034 4.218 0.342 2.488 P值 - 0.884 <0.001 0.973 <0.001 0.733 0.015

3.3.4 两组治疗前后Vm、Vs、RI水平及血管狭窄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Vm、Vs、RI水平及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Vm、Vs、RI水平及血管狭窄程度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m、Vs、RI水平及血管狭窄程度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m、Vs、RI水平及血管狭窄程度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例数 Vm(cm/s) Vs(c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44.91±5.33 48.15±7.421) 74.17±5.82 78.76±7.151)研究组 44 44.52±5.11 55.82±7.611) 74.58±5.95 86.31±8.041)t值 - 0.350 4.787 0.327 4.655 P值 - 0.727 <0.001 0.745 <0.001组别 例数 RI 血管狭窄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0.64±0.11 0.56±0.071) 74.34±11.32 69.37±10.161)研究组 44 0.62±0.09 0.50±0.041) 73.69±11.09 64.18±9.641)t值 - 0.933 4.936 0.272 2.458 P值 - 0.353 <0.001 0.786 0.016

4 讨论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中风先兆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均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8]。颈动脉狭窄主要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重要作用[9]。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会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也可伴随血小板功能亢进,进一步导致脑部微循环障碍,致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产生氧自由基,损伤神经细胞,产生脑缺血临床表现[10]。

中医学认为中风先兆症多由患者脏腑虚衰、外邪侵袭机体,致使经络不通、气血瘀滞;湿性重浊,寒性黏滞,风易袭阳,风、寒、湿邪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经络,气血无以滋养髓脑所致[11]。临床治疗需疏通经络、促进血行。风池是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属足少胆经,可安神定志、平衡阴阳,常于治疗中风先兆证之眩晕症状,其深层结构主要是延髓和椎动脉,给予刺激可解除椎动脉的痉挛,促进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12]。供血穴为经验穴,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与风池配合,可增加醒脑开窍、平肝潜阳、豁痰利咽之功效。《针灸资生经·风眩》记载完骨穴可治疗“风眩、项痛、头强”等病症,完骨属足少阳胆经,可疏泄肝胆经、清利头目,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天柱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疏通头项部经气,使脑府诸窍得养,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中风等脑病。《灵枢·本输第二》指出“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风府穴归属督脉,具有醒神开窍、补髓益精的功效,是治疗中风的必选穴。大椎穴属于督脉,是集手三阳阳气汇集之所,具有通经络、和气血、散瘀滞、止疼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经络不通之症。诸穴合用,共达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安神益髓、通窍、扶正祛邪之功。电项针是在项部选择穴位,给予针灸刺激,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的治疗方法,电流可加强针剌的疗效[13]。研究表明针灸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炎性损伤、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等作用;电项针中的脉冲电流对网状激活系统有刺激作用,可改善脑循环,增加乙酰胆碱水平,改善脑部代谢,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14]。

BDNF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于已经受损神经元有促进其再生及分化的作用,也可防止未受损神经元受损[15]。NSE为中枢系统标志物,可反映患者神经元损伤程度[16];iNOS由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损伤神经功能[17]。PAgT、PAdT是血小板黏附性与聚集性指标,与血小板聚集程度呈正相关。TXB2是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有促进血小板凝聚及收缩血管作用[18]。脑缺血发作时,机体中 AngⅡ会异常升高,可反映出患者病情[19]。NO为舒血管物质,ET-1为缩血管物质,二者表达失衡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sVCAM-1可促进肾小球聚集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激活白细胞,加重损伤血管内皮功能[20],脑血流动力学可以预测脑缺血的发生[2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可降低NSE、iNOS水平,提升BDNF水平,减少神经损伤。此外,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可降低 TXB2、AngⅡ水平,控制血小板聚集。研究组 NO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sVCAM-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可提升血管内皮功能。研究组Vm、Vs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 RI、血管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证实电项针对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可降低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电项针治疗颈动脉狭窄致中风先兆患者可降低NSE、iNOS、TXB2和AngⅡ水平,提高BDNF水平,减少神经损伤,控制血小板聚集,提升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

猜你喜欢

先兆颈动脉中风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警惕!这8种梦境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先兆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整体性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保产无忧汤治疗先兆流产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