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
——基于线性回归分析

2022-08-25王成秀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集体意识

王成秀

社会情感能力是基于美国教育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和丹麦心理学家卡尔·兰格(Car Lange)的情绪外周理论提出的,指能够有效、恰当地应对压力、人际交往、作出决定、团结合作等认识情感和管理情感的能力。[1]毛亚庆等认为社会情感能力涵盖认知和管理两方面内容,认知涉及个人“知道如何做”的意识问题,管理关乎个人“实际如何做”的行动问题。[2]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指学生在认识和管理与自我、与他人、与集体关系的情感体验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能力。支爱玲构建了“三相六维”的社会情感能力框架。“三相”为自我、他人、集体,“六维”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他人认知和他人管理、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其中自我认知包含自知、自信、自尊,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调适、自我反省、自我激励;他人认知蕴含共情、尊重、亲和,他人管理涵盖理解包容、化解冲突、处理人际关系;集体认知包括集体意识、亲社会意识、集体归属感,集体管理囊括融入集体、遵守规范、亲社会能力。[3]笔者基于支爱玲建构的社会情感能力框架设计调查问卷,并基于在线SPSSAU线性回归法分析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现状及三相六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社会情感能力提供实践依据。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选取研究团队所任教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10个学院一至四年级的54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涵盖工科、文科、音乐、艺术、体育等各个年级和专业,年级分布较平均、专业比例相对均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合理性。

(二)调查工具

自编社会情感能力评估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分别赋值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问卷内容含四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包括自知、自尊、自信、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调适能力等;他人认知和他人管理,包括共情、尊重、亲和、人际关系、理解包容能力、化解冲突能力等;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包括集体意识、亲社会意识、集体归属感、融入集体、遵守规范、亲社会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星线上调查方法,共收回有效问卷542份。以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与他人管理、集体认知与集体管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实施提供实践依据和有效策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

(四)测量工具信度分析

采用SPSSAU线性回归分析法,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值均小于5,显示不存在共线性问题。D-W值为2左右,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与自我关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回归分析

在与自我关系SPSSAU分析中,以自知、自尊、自信为因变量,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反省、自我激励)为自变量。选择问卷中“对自己感觉良好,接受和重视自己”为自知表征;“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为自尊表征;“坚信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坚持一项任务”为自信表征;“在失望、犯错误或失败之后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状态”为自我调适表征;“知道可以通过反思经历和回顾来改变思考的方式”为自我反省表征;“能够不断激励自己工作,不依靠外部的回报”为自我激励表征。分析结果如表1。

表1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n=542)

自知与自我管理影响关系显示,自我调适(回归系数值为0.397,t=2.296,p=0.026<0.05)、自我激励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465,t=2.708,p=0.009<0.01)会对自知表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我反省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066,t=-0.384,p=0.703>0.05)不会对自知表征产生影响。可见,自知与自我激励相互影响最大。

自尊与自我管理影响关系表明,自我激励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712,t=4.979,p=0.000<0.01)会对自尊表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我调适表征(回归系数值0.190,t=1.317,p=0.194>0.05)、自我反省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035,t=-0.242,p=0.810>0.05)不会对自尊表征产生影响。可见,自尊与自我调适、自我反省相互影响关系不大,与自我激励影响关系最大。

自信与自我管理影响关系表明,自我激励(回归系数值为0.661,t=4.858,p=0.000<0.01)会对自信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我调适(回归系数值0.003,t=0.024,p=0.981>0.05)和自我反省(回归系数值为0.231,t=1.686,p=0.098>0.05)不会对自信产生显著影响。可见,自我激励与自信相互影响关系最显著。

(二)与他人关系(他人认知和他人管理)回归分析

在与他人关系SPSSAU分析中,以共情、尊重、亲和为因变量,他人管理(理解包容、化解冲突、人际关系)为自变量。选择问卷中“能够识别出别人的一系列情感并做出恰当的回应”为共情表征;“重视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情感和价值观”为尊重表征;“知道如何友善、如何结交和保持友谊”为亲和表征;“能够理解他人观点,理解他人所想”“善于沟通、支持他人并且在他人需要支持时帮助他人”“能够解决和朋友、家人的冲突”为理解包容、人际关系、化解冲突表征。分析结果如表2。

表2他人认知和他人管理(n=542)

共情与他人管理影响关系显示,人际关系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531,t=2.761,p=0.008<0.01)会对共情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理解包容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307,t=1.637,p=0.108>0.05)及化解冲突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014,t=0.072,p=0.943>0.05)不会对共情产生影响。

尊重与他人管理影响关系显示,理解包容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428,t=2.817,p=0.007<0.01)与人际关系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699,t=4.484,p=0.000<0.01)会对尊重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化解冲突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121,t=-0.764,p=0.449>0.05))不会对尊重产生影响。

亲和与他人管理影响关系显示,化解冲突表征(回归系数值为0.851,t=5.969,p=0.000<0.01)会对亲和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理解包容(回归系数值为0.147,t=1.074,p=0.289>0.05)与人际关系(回归系数值为-0.030,t=-0.215,p=0.831>0.05)不会对亲和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与集体关系(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回归分析

在与集体关系SPSSAU分析中,以集体意识、亲社会意识、集体归属感为因变量,集体管理(融入集体、遵守规范、亲社会能力)为自变量。选择问卷中“能够说出每个人从属于集体的重要性”为集体意识表征;“重视自己的班级、学校和社区,并且感到属于班级和社区,感到在学校和社区被重视”为亲社会意识表征;“能够知道属于集体的感觉以及归属感如何影响人的情感”为集体归属感表征;“知道集体里所有人都平等重要,可以与他人共同完成一个成果”为融入集体表征;“理解并能贡献于集体,并在学校内遵守规则”为遵守规范表征;“知道怎样选择和贡献于社区”为亲社会能力表征。分析结果见表3。

表3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n=542)

集体意识与集体管理关系显示,融入集体(回归系数值为0.831,t=7.312,p=0.000<0.01)会对集体意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遵守规范(回归系数值为-0.313,t=-2.059,p=0.045<0.05)会对集体意识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亲社会能力(回归系数值为-0.056,t=-0.463,p=0.645>0.05)不会对集体意识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融入集体、遵守规范对培养集体意识具有显著意义。

亲社会意识与集体管理关系显示,融入集体(回归系数值为0.972,t=8.079,p=0.000<0.01)会对亲社会意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遵守规范(回归系数值为-0.384,t=-2.381,p=0.022<0.05)会对亲社会意识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亲社会能力不会对亲社会意识产生影响。由此推断,树立融入集体、遵守规范意识对亲社会意识具有成效意义。

集体归属感与集体管理关系显示,遵守规范(回归系数值为0.942,t=7.529,p=0.000<0.01)和亲社会能力(回归系数值为0.330,t=3.339,p=0.002<0.01)会对集体归属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融入集体(回归系数值为-0.087,t=-0.933,p=0.356>0.05)不会对集体归属感产生显著影响关系。可见,培养遵守规范意识和亲社会能力对集体归属感有显著意义。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路径

(一)与自我关系培养中,凸显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自我激励指个人通过自我鼓励、内在动力,不需外部回报而实现预期目标的心理表征。学生在自我奖赏中应对挫折、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取得成功。[3]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激励对自知、自尊、自信均有显著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应制定不同措施促进学生自我激励。

一是以学业提升来促进自我激励。学业提升可转换为学生的内部动力,而内部动力能深刻影响学习效率性和持久性。当学生受内部动力驱使时,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4]一是学习目标驱动。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制定个人学习及能力提升目标,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目标是什么、为什么的认知问题及怎么做的实践问题。引导其明确学习英语的目标是为了英语等级考试、日常口语交流、出国深造,还是专业晋升、外企求职等。二是分层教学驱动。依据学生英语基础进行分层教学,对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开设普通课程,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对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课程,加大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输入量,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需求。有了适合自己认知水平的课程,就有了更多的成功机会,能促进学生提高自信心、自尊心、自知力,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他人,逐渐具备自我激励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认知。

二是以兴趣培养来提升自我激励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胡燕琴、何奕娇指出,教师可通过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情感、创造学习情境等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有褒奖、示范和师表等。[5]教师应发掘符合新时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如播放英文电影片段、热搜英语话题辩论、播放TED演讲视频等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用填词游戏、英语趣配音、网红视频等激发其学习情感;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新闻、问卷调查、绘制旅游行程图等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声像、影像、实物情景等多模态手段,用语言或物质褒奖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满足个体对自主、能力及关系的基本心理需求,为内在动机激发及外部动机内化提供“养料”。

(二)与他人关系塑造中,关注人际关系能力、理解包容及化解冲突能力

回归分析结果证明,处理人际关系与共情能力、尊重他人的培养最密切;理解包容对尊重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学会化解冲突对培养亲和力关系最重要。支爱玲认为,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指处理和维持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所需的感受能力、应对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共情能力,指深入他人内心世界、体验对方感受并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是人际交往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尊重他人,指尊敬和重视他人价值、尊严、人格、选择等言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理解包容和化解冲突的能力。

其一,组员聚力滋养人际关系能力。学校尤其是教室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和情绪发展的主要场所。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能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和共情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可成就良好的人际关系。按照“组间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让学生自由组构英语学习小组,教师再根据他们的英语成绩、性格差异等做适当调整。如以亲子关系为话题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的活动项目,教师提前明确小组各成员角色,有分析员(分析问卷调查并呈现报告)、采访员(负责口头采访并记录)、小组长(组织安排整个采访并协助修改英语调查报告)、编写员(编写调查问卷)、汇报员(在班上口头汇报)等。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成员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尊重他人观点、共情他人感受,培养了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感,提升了对他人感情、需要、思想等内心活动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提高了对自身影响的行为应对能力。小组完成项目后,同伴互评,对自我的学习过程进行回望与反思。

其二,内外氛围合力提升理解包容能力。尉迟若辰提出,关心、支持、挑战性的外部氛围最有利于SEL的教学。营造宽容、宽厚、宽松的学习氛围、校园氛围是有效提高理解包容能力的手段,而开放和谐的心理氛围则是决定理解包容能力的进路。[6]要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教师要悦纳差异,以宽容之心去理解每个学生。讨论中,成员要认真倾听,学会尊重;善于沟通,发表意见;掌握合作,解决问题;知晓分享,体验成功;学会支持,互相帮助;适时鼓励,鞭策他人。指导中,教师要以情相待,积极回应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减少课程紧张感,消除学生焦虑感。体验学习中,教师可采用英语对话、角色扮演、分享故事、同伴支持等方式设计体验活动。

其三,和谐文化润泽化解冲突能力。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教师应教会学生善待他人、管理情绪,注意节制、理性自制,以“和”理念引导学生用理智对待矛盾,化解冲突。如,学习“不同性别及边界的友谊关系”单元主题时,课前教师可布置任务,让学生阅读文章《文明中的友谊桥梁》,并批判性地思考“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文明友谊之‘和’”的意蕴,课上汇报对“和谐”文明理念的理解,使学生理解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师可用5分钟“感恩圈”或“优点轰炸”的活动营造化解冲突氛围,学生用英语分享接受他人帮助的经历,褒奖他人优点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主动融入和谐理念可增进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效果。

(三)与集体关系塑造中,注重融入集体能力、遵守规范意识及弘扬奉献精神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奉献精神对集体意识及亲社会意识有着显著的负向关系,而融入集体的能力却对两种意识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亲社会能力的培养会促进集体归属感的获得,与他人合作也会促进亲社会意识和集体意识的获取。结果表明,多数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所以,英语教学中应积极倡导以下理念。

一是示范引领以提升奉献精神。首先,教师应率先垂范,呈现甘于奉献、乐学自信的精神风貌。对学生不仅要“有言而教”,更要“无言而教”,引领他们树立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如,教师帮助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捐献衣物等。其次,要善于发掘集体中或课本、视频中的奉献行为,如抗疫精神、雷锋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并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

二是以项目式教学法增强集体意识。余渭深指出,项目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融入集体。[7]如,教学“旅行”的主题单元时,教师要求小组课后完成一个海外旅游线路的规划项目并进行课堂展示。小组成员中,擅长绘画者绘图,组织能力强者安排线路,英语基础较好者为英语导游,其他组员为策划者、PPT制作者,小组长负责统筹整个项目。利用超星学习通的线上平台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各占50%),完成的小组及成员均会得到不同等级的奖励。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在集体中,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三是以习惯养成增强规范意识。“不学礼,无以立。”“礼”指规矩,必须严格约束学生,使其树立规范意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遵守英语学习规范入手:课前,小组合作完成预习任务;课中,听课、思辨、讨论;课后,反思、改进。坚持英语听读训练,牢记作业时效性、整洁性;熟悉英语批改网、Iwrite等写作工具;擅长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信息技术学习平台。注重规范意识与良性人际关系的一体化建构,将正向引导和激励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英语比赛中小组互评公正,小组合作中分工协作合理。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会不断增强规范意识。

本研究以社会情感能力评估结果的SPSSAU回归分析为实践依据,支爱玲构建的社会情感能力为理论依据,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知识体系和情感体系的统一,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其不足在于虽然控制了样本的年级和性别比例、文理科学生数量的均衡性,但调查范围只限定在研究团队所在的高校,未对多所大学的不同层次如专科与本科、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学生进行社会情感能力评估对比以寻找差异,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概括力。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应多轮次对多院校学生进行社会情感能力评估。另外,未来研究可以关注以下方向:首先,大学英语教学中社会情感目标与教学实践如何紧密结合。社会情感目标在多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均有体现,但在教学过程及其评价中却少有提及,而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统一才是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体现。其次,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红”育人新模式促进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网红”的高传播与大学生个性特征提升社会情感能力是一项重要课题。第三,如何塑造大学英语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总之,关于大学英语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观点、方法、深度及广度研究有限,仍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集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为集体献一计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警犬集体过生日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意识不会死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