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3 一体化临床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研究*

2022-08-25姜泓伯宋安琪杨扬牛启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医学生教学质量

姜泓伯 宋安琪 杨扬 牛启超※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生工作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研究生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自2015 年正式在我国启动实施,替代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该教育模式的建立,可将临床医学的硕士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并将医学院校的教育与继续教育相衔接,临床医学生通过接受8 年的学习和培训可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在节约教育时间的同时,又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临床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故如何提升临床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临床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2-4]。基于以上背景,文章对哈尔滨医科大学2019 年1 月——2019 年12月在校的55 例2014 级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及55 例2015 级“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进行研究,探索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建立方法与效果,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哈尔滨医科大学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校的55 例2014 级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及55 例2015级“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纳入研究,分别归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男女例数比6∶5;年龄24~26 岁,平均(25.12±3.37)岁。研究组:男女例数比32∶23;年龄24~27 岁,平均(25.26±3.45)岁。2 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七年的传统临床医学教育。研究组:接受八年的“5+3”一体化临床医学教育。将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教育课程的一级目标,分为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临床技能、科研创新4 大部分(二级目标)。(1)职业道德包含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终身学习能力与钻研精神、职业精神与审慎4 个方面,主要通过论坛、专题讲座、团队活动、学习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完成教学基本要求。(2)人文素养包含交流能力、人文社会知识、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良好的心理素质4 个方面,主要通过文化活动、讲坛、比赛、电影赏析、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完成教学基本要求。(3)临床技能包含临床知识和操作能力、医学理论知识、临床观察和应变能力、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能力4 个方面,主要通过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的方式完成教学基本要求。(4)科研创新包含创新思维与科研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管理效率与能力、批判性思维4 个方面,主要通过竞赛、科研训练、讲座、辩论赛的形式完成教学基本要求。在研究期间对医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

1.3 观察指标考核成绩:于教学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整体的理论知识(100 分)及技能操作考核(100 分),对比考核成绩;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学生教学质量评定量表,涵盖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临床技能、科研创新4 个维度,每个维度25 个条目,每个条目1~4 分,分值越大,教学质量越佳。教学满意度:采用自制的医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90 分)、一般满意(60~90 分)、不满意(<60分)3 个等级,总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核成绩研究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2 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教学质量研究组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临床技能、科研创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学生教学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2 组学生教学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教学满意度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2.73%(51/55),对照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既往我国的医学教育理念落后,传统教学法中,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对医学人才的培养造成严重影响,故加强医学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刻不容缓。在当代社会,教育领域更加注重素质教育,要求临床医学生除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及临床操作技能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科研创新精神及能力等,故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5]。“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者在“5+3”一体化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取得较好的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临床技能、科研创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者可提升临床医学生的考核成绩及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全能型人才的塑造。在“5+3”一体化临床医学教育模式中,将教学目标分为3 个等级,能够为教学指明方向,以实现层级目标的形式逐步达到一级目标,从而逐步提升临床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临床技能水平以及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其参与感,提升其实践能力,在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意外的收获,提升医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针对职业素养的各个目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育目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6-8]。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医学生教学满意率为92.73%(51/55),高于对照组的80.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前者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提升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分析原因在于:“5+3”一体化临床医学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利于医学生主动参与相关活动,创建一种积极向上且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其教学满意度[9]。

综上所述,“5+3”一体化临床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创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为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医学生教学质量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